首页 理论教育 尝试教学模式

尝试教学模式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以上可以看出,尝试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尝试活动,学生的尝试以教师的指导为前提,教师的指导以学生的尝试为目标,这样,尝试教学模式就以学生为主体作为主线,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比较合理地处理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向来是教学中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因此,尝试教学是不断着眼和创造“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它能够始终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第三节 尝试教学模式

邱学华老师创立的尝试教学法,其基本精神是”先讲后练”,简单地说,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解,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

一、尝试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尝试教学虽然是从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但它具有较浓厚的理论基础。概括起来有:学生主体说、“最近发展区”说。尝试成功说和智情结合说。

(一)学生主体说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协同活动的过程,“教”并不凌驾于“学”之上,“学”也并不游离于“教”之外,它们是一个整合的过程,就像两个齿轮一样,紧紧地咬合在一起。

尝试教学的基本精神是“先练后讲”,这里的“练”是学生的练,“讲”是教师的讲,它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进行尝试练习,在教学过程的起始阶段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本人。尝试教学模式一般有“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五个基本步骤,在这五个步骤的每一个阶段,都充分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以上可以看出,尝试教学模式的实质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尝试活动,学生的尝试以教师的指导为前提,教师的指导以学生的尝试为目标,这样,尝试教学模式就以学生为主体作为主线,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比较合理地处理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二)“最近发展区”说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向来是教学中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以凯洛夫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认为,“教学与发展”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方面,“教学”应优先得到保证,于是,在教学中经常表现为教学目标单一(仅是传授知识),教学内容贫乏,对学生的认识可能性估计过低,教学进度不合理,造成了学生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凯洛夫的教学思想对我国的影响可谓巨大,我国课堂教学中的许多特征,如重知识积累,重教师的传授,重学生的被动接受等,都与他的思想有关。虽然他所提出的教学思想对于短时期内学生掌握较大量的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等方面,其原因就在于将“发展”置于“教学”之后。

尝试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先尝试,这是一种着眼于学生潜在发展水平的教学,尽管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但尝试教学具有教师讲解的一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间的讨论,就能克服尝试教学中的困难,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和“现有发展水平”就不断地进行转换,成为一种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有效的教学。因此,尝试教学是不断着眼和创造“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它能够始终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三)尝试成功说

尝试教学是在几十年尝试教学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实质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直接教给学生,而先指导学生去尝试练习,让其初步去解决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练习中的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这样,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的尝试活动才能够取得成功,也就是说,学生的尝试不是“尝试-错误”,而是“尝试-成功”。此外,正如上面所提到的一样,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在尝试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是和谐、民主的,学生会把教师的激励和自身的大胆尝试融合在一起,不断地去追求尝试活动中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把尝试成功作为学习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因而形成“处处有成功,人人能成功”的学习态度,这对于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智情结合说

教学活动是一种旨在引发师生互动的系统活动,它不仅传授系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而且还进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这种交往是以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背景而展开的。在尝试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表现得非常明显。尝试教学是一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尝试活动,在尝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商榷,教师也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讨论,教师根据学生在尝试学习中的反馈信息进行讲解,这样就形成了课堂教学中多种交往的格局。

尝试教学中的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从事尝试练习,这是充分信任和理解学生的表现,也是相信学生能够成功的表现。正是这种信任和理解,在师生之间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放手让学生先尝试练习,学生则会产生好奇心和好胜心,激起学习的欲望。在尝试过程中通过克服困难,最终解决问题,能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意志。因此,尝试教学过程也是健全的情感与意志发展的过程,它对尝试中的认知过程起着控制、调节和优化的作用。首先,让学生先尝试,等于将情感指向了学习目标,表现为明确的学习目的、强烈的学习欲望和积极的尝试热情,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使学生明确了课堂中应该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从而让学生在对学习目标的认识过程中,达到强化行为动机的目的。其次,让学生从事尝试练习,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它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学生不为其他因素所干扰,始终如一的学习、思考、探索和研究,直至尝试成功为止,这样学生就能从尝试学习本身中体会、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有效地强化学生向内在动机的转化。

二、尝试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

尝试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可分为以下五步。

第一步:出示尝试题。出示的尝试练习题要同课本中的例题相仿,同类型同结构,这样便于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本去解决尝试题。

第二步:自学课本。出示尝试题后,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同时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愿望。这时,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例题就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第三步:尝试练习。在学生跃跃欲试的状态下,教师顺水推舟让他们去试一试。

第四步:学生讨论。对怎样做对了、怎样做错了的讨论,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第五步:教师讲解。教师要在学生会做题目的基础上,讲解知识的原理和其内在联系。

三、尝试教学模式的策略

尝试教学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统一起来,注重学生的尝试和教师的指导,根据教师与学生在尝试教学中的基本程序,可以勾画出师生在教学活动的不同角色(见图2)。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了较大的比重,体现了学生在尝试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img8

图2 尝试教学中的师生角色

(一)尝试教学策略

为了做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效统一,教师在尝试教学中可运用以下一些教学策略。

1.教学设计策略

尝试教学一般是按照: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这几个基本操作序列来进行的。因此,在整个过程中都存在着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策略问题。

(1)尝试题的编拟和出示。

出示尝试题是尝试教学的关键,它具有以下作用: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要求;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其自学课本的兴趣;通过尝试题的试做,获取学生自学课本的反馈信息。因此,在尝试题的编拟中,要依次按以下思路来进行:与例题同类型、同结构、同难度,只改变内容与数字而不改变问题的性质;虽与例题的内容、形式、结构有些变化,但难度要大致相当;与例题相比略有变化,难度也有所提高;以课本例题作尝试题。在出示尝试题的过程中,应采用“以旧带新”的办法,从准备题过渡到尝试题,以发挥先前知识的迁移作用。准备题是为尝试题服务的,它必须与尝试题有密切的联系,必须同题材、同结构,但在难度上要具有一定的区别,使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到准备题与尝试题的联系与区别。

(2)对学生“自学课本”的指导。

出示尝试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学课本,使之起到激发学习动机和定向思维的作用。因此,在学生自学课本的过程中,首先要求在时间上有保证,一般开始时以3~5分钟为宜,以后随着自学能力的提高,教师可逐步增加自学的时间,并对课本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引导。其次,“自学课本”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尝试题是用来引路的,让学生自学课本,可以使其把自学课本转化为自身的心理需求。在尝试题出示之后,教师可进行启发性的谈话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以自学思考题来引导学生自学课本。自学课本是学生独立学习活动的表现,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与阅历的限制,有时在自学时会有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应设计一些自学思考题来加以引导。第四,对“自学课本”的分类指导。由于教材的要求是统一的,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自学要求上应有所区别。如在低年级刚刚开始涉及自学的时候,可以对学生“扶着走”,教师可以带着学生看书,启发其看书的步骤,边看边提问,边看边动手操作等等。当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的时候,可以“领着走”,引导学生自学课本中的重点和难点,并穿插适当的讲解,扫除学生的疑问。当学生具有相当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时候,可以让其“自己走”,边看书边思考,边看书边做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自我检查尝试题的正确性。

(3)尝试练习的设计。

出示尝试题是尝试教学实施程序中的起始阶段,它的好坏将会影响全局。一堂数学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与练习的设计有关。尝试教学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多层次不断尝试的练习”,它是尝试练习的基本形式。首先,教师编拟的尝试题是自学课本例题的一种手段,要同课本的例题相仿,同类型同结构,难度大致相等,应该仅是题材上的变换。如应用题的题材最好选用学生所熟悉的,数目不能太大,要尽可能使学生进行口算,这样可使学生在计算上不增加负担,而将注意力集中到计算法则和解题思路与方法上。其次,要进行多层次练习,使学生在尝试练习中,一步比一步有所提高(见下表6)。

表6 尝试的练习的设计表

img9

上述六个层次的练习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对新知识理解程度的信息不断地反馈出来,教师可以及时进行调控。

(4)学生讨论的组织。

在尝试练习之后,教师已基本上了解了学生理解新知识的情况,但为了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弄清数学中的概念、推理等,在教师的讲解之前,增加学生的讨论。学生讨论要求学生说出推理或解题的思路,以验证学生尝试的正确与否,它对于增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广开思路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讨论一般从评议尝试题开始,让学生说出各自尝试的理由及其思路,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在判定尝试练习的对错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做对的道理以及做错的原因,把讨论向深引入。

(5)教师讲解的组织。

教师从学生的尝试练习和讨论中获得了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反馈信息,虽然学生通过尝试练习和讨论获得了新知,但这种新知是不系统的,还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以确保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首先,教师的讲解是有重点的,以区别过去教学中的面面俱到。其次,以教师讲解尝试题为好,由于尝试题与课本的例题同类型、同结构,讲解尝试题可以启发思路,引起争论,最终达到尝试成功的目的。再次,教师可以做作业评议式的讲解,针对学生在尝试练习中的正例和错例进行评讲,分析产生正误的原因,以加深巩固在尝试练习中所获得的知识。

2.有指导地尝试成功策略

学生的尝试不是盲目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的,教师的指导渗透于学生尝试的各个环节。学生尝试前,教师要认真制订课时计划,规定学生尝试的步骤,编制准备题和尝试题,指导学生自学课本,设计指导语或提出自学思考提纲;在学生尝试中,教师必须巡回指导,及时了解学生的尝试情况;在学生尝试后,教师可以组织讨论,启发或提示学生尝试讲道理,判断尝试的正误,对正确的答案进行正面强化,对错误的答案进行反馈矫正,教师根据尝试练习的状况,针对学生尝试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确保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教师在指导时还应充分发挥以下五个作用,使学生由尝试达到成功。

(1)课本的示范作用。指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从课本上找到解答问题的方法,由于有尝试题引路,诱发学生自学课本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地接受课本的指导、指点、引路。

(2)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是指学生在班集体中讨论、回答问题、板演练习、共同操作等。在尝试前,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共同解决尝试题,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在尝试后,又可组织学生讨论,说出尝试对或错的理由,鼓励不同观点的争论。

(3)师生之间的交流作用。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集体教学的条件下,教师尊重、理解学生,这样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就能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可信赖的、可以坦诚交往的,学生会因此把教师的激励和要求当作大胆尝试的动力,从而进进行更高层次上的尝试。

(4)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教学手段是教师与学生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媒介,它为教学创造一定的情境,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尝试达到成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将声音、图像、文字融为一体,使得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信息传递具有很强的真实感,使许多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为学生的尝试成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5)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即利用前后知识的关联性,新知识对学生来说不会完全陌生,而是七分熟三分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七分熟”的知识作为基础,去探索尝试“三分生”的知识。而由准备题过渡到尝试题,准备题是旧知识,尝试题是新知识,由准备题过渡到尝试题,就是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充分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

以上五个因素,再加上学生的主体因素和教师的主导因素,使尝试教学共同构成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成为一个不断达到尝试成功的动力系统。见图3:

img10

图3 尝试成功的动力系统

在这个动力结构中,其中心是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尝试进行指导,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课本的示范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及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再加上尝试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作用,最终实现尝试的成功。

3.即时反馈矫正策略

反馈与矫正原是程序教学中所运用的基本策略。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在尝试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课本、集体讨论就是信息的接受过程,学生的尝试练习是信息的输出过程,教师的指导和讲解是对学生尝试的监控,并从学生的尝试练习中获得信息的反馈,以此来判定学生尝试结果的正确与否(评价信息)。这样,尝试教学的过程也同样是输入信息、输出信息、反馈信息和评价信息的过程。见图4:

img11

图4 尝试教学的信息通路

其中信息的反馈与矫正对于有效地输入信息(接受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尝试教学中,为了获得即时的反馈,必须做到:“四个当堂”,即“当堂完成作业,当堂校检作业,当堂订正作业,当堂解决问题”。首先,即时反馈是即时矫正的前提。在学生尝试的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巡回指导,了解学生的尝试情况;在学生的讨论中要给予瞬时的信息;在讨论之后,要让学生自行矫正尝试的情况,并把结果反馈给教师,教师则将尝试的结果记录下来,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其次,在反馈之后,要对结果进行及时强化,表扬做对的学生,同时帮助做错的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并及时进行矫正。再次,在矫正之前,通过教师的指导或学生的讨论,使学生知道错在哪里,如何矫正等。对某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帮助他们矫正错误。最后,对尝试结果的评价,除教师评价外,还可以由学生互评,以此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交往。有时,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也可由学生集体进行互评,促使学生通过尝试达到成功。

4.尝试性问题提出的策略

在尝试教学过程中设计好尝试性的问题极为重要,这是关系到尝试教学成败的重要一步。首先,尝试性问题的提出要力求新颖,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起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例如,在教“圆的认识”时,向学生提出尝试性的问题:“为什么车轮是圆形的?为什么不做成三角形或椭圆形的呢?”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尝试,促使其思考圆的半径相等的道理。其次,创设尝试情境,设置悬念。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先说“老师不用计算,就能知道哪些数可以被3整除,不信你们可以说几个数来考考老师”。此时,教师提出尝试问题:“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清楚地知道尝试的结果。再次,难度要适宜。问题的新颖性并不是加大难度,而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水平,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最后,要正确处理尝试问题与课本内容的关系。尝试问题应以课本内容为依据,在形式上力求新颖,但与例题应是同类型、同结构、同难度的。

(二)尝试学习策略

在尝试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创造条件,而学生应成为教学过程的参与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尝试教学中可为学生提供以下一些学习策略。

1.在教师出示尝试题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审题

审题包括:一读,即读尝试题,初步了解题意,边读边思考;二抄录或摘录尝试题,把题目中的数据恰当地加以整理,略去与解题无关的文字,化繁为简,为弄清题意创造条件;三复述,即不看题目,用自己的语言把题目的意思讲清楚,可以变动字词,可以调换叙述的先后,但不允许改变原来的题意。

2.在自学课本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阅读课本例题

阅读课本例题包括:一看,即看例题的条件和问题,看例题的有关说明、解题分析、思考过程的旁注、书写的格式;二划,即在例题上划符号,以加深印象,帮助理解;三批注,即在自学例题的解答过程中,批注解答的步骤,以巩固基础知识,增强表达技能。

3.在尝试练习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练习

练习包括:一比,即比较尝试题与例题的异同,借鉴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恰当地进行类比,找出解尝试题的途径;二解,即依照例题的思路、方法、格式、步骤解答尝试题,要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地计算,清晰、正确、流利地进行书写,以培养计算和书写的技能;三检查,即做完尝试题后,对照例题的解答、说明,检查解答尝试题的思路、方法、格式、过程及答案的正确与否。

4.在讨论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参与讨论

主要包括:一判,即判断尝试练习正误,若有几种不同的正确答案,判断哪些答案最好,先看结果对不对,再看格式对不对,最后看每步计算对不对;二改,即改正尝试练习中的错误,找出自己与板演学生的缺点,改正错误的方法等;三讲理,即采用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的形式,评说论理,说出产生错误的原因,解答正确的道理。

5.在讲解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聆听

主要包括:一听,即听教师讲解关于尝试题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及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二想,即对教师的讲解进行认真思考,深入领会教师讲解的精神实质。

四、尝试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及其原因

尝试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越性。

其一,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旧教学模式的特征是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授,教师的讲授不管学生听不听得懂,都要从头讲起,按照一个固定的模式进行。尝试教学模式则促使课堂教学整体结构的改革,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其二,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尝试教学模式以后,教师讲解得少了,学生练习得多了,学生的作业基本上能在课堂上完成。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其三,方法简单,易学易用。

其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尝试教学模式摆脱了“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旧教学法的束缚。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先自学课本,再动手尝试练习,然后再听教师讲解。这种教学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尝试教学模式具有这些优越性的主要原因如下:第一,符合学生学习过程的规律,能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二,符合教学的特点,能符合系统性强和对技能要求高这些特点;第三,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注意了学生动机、需要、个性特点。

五、尝试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尝试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局限性。第一,应用尝试教学模式,学生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在低年级应用此项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困难。第二,前后有密切联系的教材,更适宜用尝试教学模式。但是前面的基础如果不好,运用尝试教学模式则会有一定的困难。第三,实践性较强的教材内容及数学初步概念的引入课,不适于应用尝试教学模式。

尝试教学模式旨在通过教师的指导点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自主、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索、敢于尝试、敢于想象和创造;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科学学习方法,从而逐步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适应小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使学生敢于和勇于自动发表见解;重视和鼓励学生大胆求异,质疑探索,积极提出新思想、新制作、新方法,让学生成为科学知识的“再发现者”、“再创造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