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究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组织

探究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组织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探究阅读课的组织教学,旨在既重视培养学生微观与宏观的阅读能力,又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应有的阅读策略,全面提高阅读教学水平。对绝大多数外语学习者来说,阅读无疑是一种主要的学习途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英语教学的重点。多年来,我国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单一,学生感到枯燥,兴趣不大。这也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中关于阅读课教学指导原则相违背。

探究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组织

张贯之

(西南科技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四川绵阳 621010)

摘 要 作为一种语言学习的手段,阅读的实践量最大,阅读不得要领,必然劳而无功。当前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加强阅读教法理论的探讨,改进阅读教法效果不佳的状态。本文探究阅读课的组织教学,旨在既重视培养学生微观与宏观的阅读能力,又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应有的阅读策略,全面提高阅读教学水平。

关键词 探究;英语;阅读;教法

在现今世界各国的教育领域,阅读已被认为是学生增长知识、获取信息的一种主要途径。对绝大多数外语学习者来说,阅读无疑是一种主要的学习途径。在没有以外语为母语的语言环境条件下,阅读就越发显得重要,它是听、说、写的“储备仓”,正如人们常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英语教学的重点。我国学者袁枚谈到:“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瘤。”可见阅读大有讲究,如果不得要领,必然劳而无功,甚或适得其反。阅读中出现的厌食、偏食、食古不化、营养不良甚至食物中毒种种病状,岂不正是不讲阅读技能造成的后果!可见,阅读在英语学习与教学中的位置十分重要,它是一种非常便利的英语学习手段,学习的主动性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在一定意义上讲,一个人的英语根底是否深厚就要看有无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较大的阅读量。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取信息,扩大眼界,提高文化水平,促进语言学习。

一、对阅读的认识

阅读是通过视觉感知语言信号后大脑处理、加工与理解信息意义的心理过程。格雷布(W.Grabe)指出外语阅读包括自动认字技能(automatic recognition skills),词汇与语言结构知识(vocabulary and structure knowledge),语篇结构知识(formal discourse structure knowledge),社会与文化背景知识(world and the culture background knowledge),分析、综合和评价技能与策略(synthesis and evaluation skills & strategies)等要素。外语阅读理解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当代外语阅读教育理论主张精读与阅读并重,大力加强阅读教学,视“阅读健脑犹如锻炼强身”(Reading to the mind is what exercise to the body.)。增加阅读量与提高阅读质量是弥补语言输入(language input)不足的最重要的措施。交际教学法认为,在各种场合恰当地使用语言是掌握外语的主要途径。大量阅读能为学生提供各种社会场景中使用语言的实际范例,克服他们不能身临其境的缺点。

传统的阅读教法注重传授语言知识,逐字逐句地“译码”,将学生束缚在狭小的语言范围内,被动的接受语言知识,由部分至整体地理解语言材料,这种方法被称为微观法(the bottom-up approach)。其缺点是不能重视语篇层次上的语言意义和阅读理解必须具备的分析、推断等思维能力及有关的社会文化知识,不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宏观法(the top-down approach)认为阅读是“一场心理语言的猜测游戏(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是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active thinking process)。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限于逐字逐词翻译,而是从宏观上推测与理解成段和整篇材料内容的过程。互动论(the interactive approach)主张阅读是读者(reader)与所读语言材料(text)互相沟通以及微观阅读与宏观阅读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共同运作的过程。

二、阅读教学现状

多年来,我国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单一,学生感到枯燥,兴趣不大。阅读课的教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对阅读的教学目的、教材、教法的研究也很不够。究其原因,一是教学方式,更主要是阅读课成了“习题”课,学生仅仅围绕练习题阅读材料,读完A、B、C、D四选一即了结。长此下去,学生便以机械被动的方式进行阅读,对文章只能窥视一斑,不识全豹,更难以把握文章通篇大意,把握作者意图,而在语言诸多技能方面的训练上受到限制。这也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中关于阅读课教学指导原则相违背。学生们常常抱怨读后抓不住主旨(to get into the subject),记不住重要信息,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们对阅读方法或策略了解甚少,不能有效快速地梳理信息主次;另一方面则是教师教学中没有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过分强调“快速”,从某种程度上将学生引入歧途,快中不求“质”,导致不良阅读习惯,可谓“欲速则不达”。在基础阶段初期,阅读课是帮助学生接触、搜集、整理语言材料的最好时期,是学生“输入”规范化语言材料的关键期,如果粗读或草率读之,到日后“输出”时期,即言语技能的运用时,学生就会感到困惑,言语表达生硬,没有英语味。在学习性阅读阶段(the stage of learning to read),教师可采取三步教学方案:第一步,通读,轮廓式的阅读全文,明确文章主旨,把握中心大意(reading for the general view or survey);第二步,精读(study-read,the act of reading with the aim of study),在教师指导下深入思考地阅读,分析人物情节,发展过程,解释部分段落;第三步,味读,教师指导学生鉴赏课文,品味文章思想、感情,总结写作技巧。通过这种方式,学会从宏观、微观两方面对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印象,读有所获,使他们认识到阅读是一个“动态“的思考过程(dynamic thinking),是通过视线扫描,筛选关键性的语言信息,联系读者大脑中所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复杂思维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识字活动。随着学生年级的上升,学生知识结构相对完善,教师可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强化快速“意念”,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再不会感到无所适从,而是“阅读劲儿”更足。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树立全面的“语言基础”观,切不可因提高速度而将阅读课简单化处理。

三、运用语篇结构进行阅读教学的尝试

阅读教学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对语篇结构的研究不够充分,没有从语篇上去分析、讲解文章。在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往往过分注意句子的语法结构和句子内的语言点,对句子或句子以下的结构的讲解详尽,而忽视句子之间的有机联系。当代英语阅读教法呈现以学生为主体、着重语言意义的教学特点。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微观与宏观的阅读策略及阅读能力,并有意识地运用语篇结构理论,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语言必须通过特定的语言组合,才能充分实现其意义。这种特定的语言组合就是语篇。语篇是语言实现意义与意义所反映的社会文化模式的唯一手段。脱离语篇,或不从语篇着手,我们便无法真正地、全面地了解语言所代表的意义。语篇结构是语言中的交际单位,它可以是词、句子或超句段结构。

这里以“The Dead Run”一文为例,具体谈谈如何运用语篇结构理论进行英语阅读教学。

从内容上看,整篇文章都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即Randall惊险历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感。这是语篇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即一致性(unity)或连贯性(coherence)。语篇结构的一致性由整体单位(unit)来体现。整体单位可大可小,如这篇文章就可以看作是一个较大的整体单位。一个整体单位还可以包含若干从属的整体单位,如这篇文章的章节、段落、句子等。

语篇结构的意义单位有一定的排列规律。文中Randall的历程是按时间顺序、事件顺序排列的。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组成自然顺序(natural order),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作用于人的感观和思维,它们对语篇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文中由主人公童年的梦想实现、赏景、遇烦、历险构成一个意义完整的语篇体,充分展示,机智、勇敢的Randall。除了自然顺序外,逻辑顺序在语篇结构中处处可见。它包括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一般、比较、对照、分析、分类等等。例如该文第一段的第一句:The American photographer,Randall,was looking forward enthusiastically to his assignment.就是总的概括,后面的句子则是具体细节。这用的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排列方式。又如:why make such a fuss about an innocent picture?此句是对前面的具体细节的概括,是从具体到一般的排列方法。再如文中描写Randall改变“友好解决”(making peace)问题的一段:When Randall saw the man's furious face,as it turned toward the stair,he changed his mind about going down and trying to make peace……he started down the backstair.Somewhere a door banged shut.这段与前面的内容有比较关系。文中通过溪流急缓(the speed of the current)的对照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内心的紧张与松弛状态。

通过文章表面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语篇的表面结构具有粘着性(cohesion)或持续性(continuity),即在一定的范围内,语篇的内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表面粘着性可以通过重复(reoccurrence)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语篇连接词(discourse connector)来实现。重复,可以是同一词汇的重复,如:camera,film,the green suit;也可以由代词来实现,如:He held the roll for a moment in his hand,and had an impulse to throw it away.You fool,he told himself,if you lose this,you lose all chance to bargain.

通过语篇连接词也能实现语篇结构的表层粘着性,例如yet,for,then保持了话语结构的持续性。文中连词用的很多,如:and,indeed,whatever,although,when,while,before,if,as等。

教学中可从以下角度梳理文章,从而全面地把握文章的结构与内容:

SURVEY:首先给学生看TITLE,INTRODUCTION和CONCLUSION。学生初步了解这些标题信息后,阅读全文时理解效果会更好。如本文教师可列出:the dead run,dream,frightened experience,narrow escape,appreciated by the inspector,a brave man.

SUPPLYING TITLE:先不让学生看文章的标题,而是要求他们看各个段落,给每一段加标题,然后写出全文的题目。这种方法可以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

OUTLING:课堂讨论文章时,梳理文章大纲,注意力应放在句子和段落内容上,而不是单个词语上。学生阅读后应划分段落,写出每段大意及文章主题。

NOTETAKING:让学生记笔记。笔记有两类,CONTENT NOTE和CRITICISM NOTE。COTENE TNOTE可以记主要内容,有时只记一两个关键词便可。CRITICISM NOTE可以记感想、评价、问题等。此法可训练学生在阅读时读内容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INFORMATION FINDING:教学中可先提几个具体问题,如以past life experience,dream,danger,success等关键词及以when,what,where,who,how引导的问题,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迅速找出具体的信息。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将形成阅读此文的框架。

PREDICTING:内容预期。先给出TITLE。然后写出一些词和词组,读者根据这些线索,预测文章的内容。以此文章为例,我们可以给出:a)ideal job b)life journey c)dream d)romantic interest e)prized possession f)unpleasant memory g)perseverance h)success.

实践证明,学好英语需要充分发挥阅读在外语习得上的特殊作用,尤其是当今社会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的提高。阅读的培养与交际能力的关系更为紧密,读的能力的提高会大大促进听说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加强阅读教法理论的探讨,既重视培养学生微观与宏观的阅读能力,又注意培养学生掌握应有的阅读策略,全面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Chastain,Kenneth.1976.Developing second-language skills:theory to practice[M].Boston:Houghton Mifflin

[2]Grellet,F..1981.Developing reading skills:a practical guide to reading comprehension exercis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Lewis,Norman.1951.How to read better and faster[M].N.Y:Thomas Company

[4]W.J.Wallace.The Dead Run.英语泛读教程3.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