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初中英语课探究式教学

论初中英语课探究式教学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通过探究式教学实践,激发了学生探究热情和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并非所有的问题都有如此的功效。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保证,是探究式学习的最佳情境。

初中英语课探究式教学

王爱琴

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开发适应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需要的现代教学方法,是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之一。探究式学习方法是以创造问题情境为前提,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和兴趣,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获得深层思考和情感体验,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新方法。探究式是自主式的最高表现形式,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创造特点。本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通过探究式教学实践,激发了学生探究热情和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和兴趣

创设情景的目的在于诱导学生发现原有的认识水平、情感状态同课文所揭示的深刻道理及感情之间的差距和矛盾,促使学生产生疑惑,提出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这种研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倾向,是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过程的内驱力。实践证明,人的认识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而是通过主动的探究、深入的思考构建起来的。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学生习惯听老师讲解,等待接受老师的提问,懒得动脑,不会思考,只会机械地背诵。学生在毫无感觉的情况下被动地接受灌输,他们对一切的一切都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扼杀了,课堂教学如死水一潭。新的课堂教学要求课堂应是有生命的、活跃的,即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构建,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培养,要教会学生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自己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当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和情感同教材所提示的深层次道理与情感有差距、有矛盾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大,探究的兴趣最浓。所以最能引发学生动机与兴趣的因素是问题情境。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想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就应该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在英语教学中,注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材和机会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探究状态,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如在Lesson Six of Book Two学习时,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步骤:

1.巧设问题

教师不仅要深挖教材,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从而设置出有个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开口机会。

The teacher asks:“What are the students of Class 4 going to do?”

The students may answer:“They are going hiking to the top of a mountain.”教师接着问:“What are they going there for?”学生回答:“They are going to have a picnic.”

2.有意设置障碍

这一方法目的是启发学生智慧,使学生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在不知道实际结果的情况下分析案例中所描述问题的答案,每位学生都踊跃发表自己的“高见”。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故意设障碍,发展学生想象力。说:“But they have some problems getting there.Can you guess they are going to get to the top?Why or why not?”让学生想象出他们在野外郊游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时他们争先恐后地说:

Student 1 said,“I think they can get to the top of the mountain.Because they are brave and can overcome all the problems.”

Student 2 said,“I don’t think so.Jill goes to the wrong way and gets lost.All the students have to look for him.”

Student 3 said,“Their teacher,Mr.Li is ill badly on the way to the mountain.All the students have to take him to the hospital.”

Student 4 said,“Yes,they often help each other when someone has difficulties.”

Student 5 said,“It is raining heavily/suddenly and so on.”

各种悬念,能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一个最佳活动状态,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在问题情境的一步步引导下,学生经历了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形成的深层次的理性认识,使他们不仅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而且使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3.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一要抓住学生认知或情感发展上的矛盾。问题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并非所有的问题都有如此的功效。如果只是在知识的记忆和是非表层上设问,学生只是简单的一问一答,那么,问题再多,也不能起到开启学生心智的作用,更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情感的升华。只有抓住学生认知与情感上的矛盾,并以此设计问题情境,才能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尘封的情愫和探究的热情。教师要善于巧用教材,激活课堂,让学生的思维之“河”掀起“波澜”,在矛盾的冲突中碰出火花,求得真知与深情的深层感悟。二是问题的难度要适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初中英语教学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情感状态,要根据不同目标水平与学生的知识积累、思想认识水平及情感特征来设置探究题域。超出相应的题域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甚至还会不同程度地挫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若低于相应的题域和水平,则易流于肤浅,会冲淡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运用探究式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1.创设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

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保证,是探究式学习的最佳情境。因为此时此刻,学生在心理上处于一种宽松状态,思维极其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教师以学者或“导演”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质疑、讨论和辩论,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和参与度,把说的机会留给学生,使学生自由探究、集思广益,从而以极大的学习热情去探究未知的世界,去寻找最佳的答案。如在初中英语第二册第三单元教学结束后,学生已经掌握像good better best,tall taller tallest,long longer longest等有关比较级、最高级的词汇。在复习课组织的一次竞赛活动中,让学生分成小组问答中国之“最”和世界之“最”。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子,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使学生畅说语言,让每位学生领悟到成功的喜悦。

2.进行积极评价,激励学生思维

在探究学习中,能促进学生敢说、善说的有效策略是教师适时而巧妙的评价,

以鼓励为主,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少说You are wrong.You made a mistake in your work.多说You are very clever.You are a good boy(girl).You did very well.Well done!等等。当他们回答不出提问时,老师便微笑着说:Try again, please.Take it easy.It doesn’t matter.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回答出问题时,应及时加上一句Very good.Thank you!让学生渴望表扬的心理得到满足。这种尊重、宽容的态度,会对学生探究学习成果产生积极的影响,因为寻找真理的过程,比真理本身更有价值。

3.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相结合

未知的领域是无限广阔的。当学生有了探索的欲望和探究的能力时,仅靠课内是满足不了他们求知欲的。此时,应把学生探究的领域扩展到课外,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深入探究。学习了What are you going to do?之后,结合课文谈谈“My first field trip”,让学生描述他们去过的一个景区、一个城市、农场,赞赏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积极引导学生勇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既能满足学生的探究的需要,又符合现代英语教学观的理念,是改革封闭和僵化教学的有力措施。

三、教学后要进行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也称课后小结,即教学后对教与学活动思考,对教学目标的达到度、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的足够的尊重、课程资源是否整合,对未预见言行是否处理妥当、问题设置是否有意义、情景创设是否到位等教学内容、教后有何感想、心得,教学应作哪些调整等都是反思的内容。教学反思是教学经验的积累和不断总结改善的过程,是与学生共同开发、创设课程资源活动的小结、思考,教学反思也是教师成长成熟的必要实践和标志。教学反思能使我们在探究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总之,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站在大教育的高度审视英语教学,在新课标精神指导下,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和方法的研究,创设探究情景和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积极开发学习资源,为培养出高质量的社会型外语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陈琳.全日制义务教学: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此文发表于《河南大学学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