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重视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之一。科学探究对物理教学的重要意义已广泛的为师生所接受,但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充分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尚处于摸索阶段。我们期望问题由学生提出,尽管《物理课程标准》说:科学探究的问题可以是学生提出的,也可以是老师提出的。在我们的教育价值观中,善于提出问题是一项必须着重培养的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切忌“以教师为中心”。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

张 刚 尹振宏

(华阴市黄河中学,陕西 华阴 714202)

【摘要】重视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之一。科学探究对物理教学的重要意义已广泛的为师生所接受,但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充分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尚处于摸索阶段。我试图从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出发,逐一探讨每一个探究环节要达成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策略。

【关键词】科学探究 目标 实施策略

一、关于“提出问题”

(一)期望达成的目标

(1)我们期望问题由学生提出,尽管《物理课程标准》说:科学探究的问题可以是学生提出的,也可以是老师提出的。在我们的教育价值观中,善于提出问题是一项必须着重培养的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践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要害。”

(2)我们期望学生提出的问题表述准确、明白而又深刻,且正好符合我们的研究方向,有利于我们迅速、简捷的切入课题和顺利实施探究。

(3)我们期望由个别“高手”提出的问题(天才的发问往往只能出自于少数极有天赋的优秀学生之口,大多数人还处于“愤”和“悱”的状态)正好能起到启迪大众的作用,并广泛地唤起学习的兴趣和思维习惯。

(二)实现目标的条件

(1)学生对物理学习有积极的态度,态度越积极越容易发现问题并能持续研究下去。

(2)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物理科研方法并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

(3)学生对呈现的问题情境有浓厚的认识兴趣,有求知欲的人才不会满足于浅尝辄止,而是力图探究事物的原因和结果。

(4)学生对将要研究的问题已有一定的知识准备和经验积累。

(三)实现目标的策略与方法

(1)建立民主、自由、合作的教学气氛,形成自由探讨、自由争论的氛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切忌“以教师为中心”。

这种气氛不仅对“提出问题”阶段重要,而且对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乃至于整个物理教学都是十分重要的。

(2)创设问题情境。问题的提出不可能“无中生有”,更不能放任自流、漫无边际,应是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和指导作用下的“学生中心”。

问题情境呈现的物理情景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冲突越激烈,越能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问题情境的呈现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是一个谜语、一个没有结尾的故事、一首诗、一道题、一个没结果的实验、一个出人意料的游戏,等等。总之,一切能够引发学生探究活动的情境,都可以是问题情境。

(3)进行必要的复习和提示相关的生活经验。

(4)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适当的修正,使之表述准确、契合课题。

(四)举例

(1)游戏:引入《声现象》讲桌上放一个装有振动传感器的能哭能笑的娃娃,指名学生上来对她吼一声,她应声哭起来。学生满堂惊讶:她为什么会被吓哭?她怎么能听懂人的声音?老师修正引申:为弄清这个问题,需要研究声音的发生、传播和接收。

(2)讲故事:引入《研究液体压强》提起“库尔斯克”号潜艇,立即有学生完整的复述它的故事,问题纷纷呈现:船员为什么不开舱逃生?海水为什么会有压强?海水的压强有多大?海水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

二、关于“猜想与假设”

(一)期望达成的目标

(1)我们期望学生在进行猜想时能尽量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2)我们期望学生在进行猜想时能选择正确的猜想方法。

(3)我们期望学生猜想到正确的成因(或结果),也期望学生把非本质的、易混易错的因素也列举出来,以利进行充分透彻的研究,在今后面对时能正确甄别。

(二)实现目标的条件

(1)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为支撑,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猜想,否则只能是胡猜乱想。

(2)学生要有一定的方法背景为支撑,要会运用归纳、推广、类比、等效、特殊化、一般化、理想化、因果联系、直觉等猜想方法。

(三)实现目标的策略与方法

(1)充分复习相关的旧知识和建立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2)通过举例、实验等方法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经验。

(3)学生之间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充分酝酿。

(4)鼓励大胆猜想,不要怕错。

(四)举例

(1)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学生的猜想有:质量、重力、压力、速度、接触面积、接触面粗糙程度。老师和学生经过讨论后认为,质量、重力、压力可以统一到压力上来,于是决定对压力、速度、接触面积、接触面粗糙程度四个因素进行研究。

(2)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学生的猜想有:液体的质量、重力、体积、深度、密度,其实还有容器的底面积、形状。

三、关于“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一)期望达成的目标

(1)我们期望学生在进行设计之前能做到胸有成竹,即知道探究的目的、要研究的问题、已具备哪些条件、还可以创设哪些条件,等等。

(2)我们期望学生能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和转换,抓住主要因素。

(3)我们期望学生能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器材。

(4)我们当然更期望学生能制定出恰当的实验步骤,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

(二)实现目标的条件

(1)学生对要研究的问题了然于胸。

(2)学生能认识所需用到的器材的作用。

(3)学生对控制变量、等效替代、理想模型等科研方法已有一定的体会,并具备初步的分析、综合、归纳、判断、推理的能力。

(三)实现目标的策略与方法

要帮助学生实现六个转化:

(1)把看似不同而实质相同的几个分散的问题转化为一个核心问题。

(2)把不易观察的问题转化为形象而易于观察的问题。

(3)把难以操作的问题转化为现有条件下能完成的问题。

(4)把一个多因素的问题转化为多个单因素的问题。

(5)把复杂的实际问题转化为理想化、模型化的问题。

(6)把一个难以直接研究的问题等效替代为另一个可以直接研究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