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篇常德市卫生人力状况与医学教育研究

篇常德市卫生人力状况与医学教育研究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理想的选择是举办本科层次及以上层次的高等医学教育,但囿于常德市现有的医学教育资源、卫生人力现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现实的选择是举办专科层次的高等医学教育。由此,常德市的高等医学教育应该主要是面向本地广大农村的专科层次教育。因此,我们认为,在一段时期内常德市的医学教育定位在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相对于普遍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更为敏感。

篇8常德市卫生人力状况与医学教育研究

——兼论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教育的发展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面临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现实,社会不仅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学等领域所需的学术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需要工作于第一线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领域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提高学历层次。由此,迎来了高职教育蓬勃发展的局面,目前以专科层次为主体的高职教育已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对高职教育的普遍赞扬声中,我们也注意到了主要来自于医学教育内部的迟疑和彷徨的声音——一些曾经以临床医学为主体的中专卫校升格为职业技术院校是否适合?出路何在?

要全面回答这类问题,无疑难度很大。以静止的、形而上学的观念去看待由特殊历史背景导致的这类问题时,这类问题根本就无法解决。而用动态的、发展的、辩证的观念来研究这类问题,也许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进行涵盖医学教育的科学研究时,首先界定研究的范围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范围内,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我们把问题的研究范围界定在包括了9个区、县(市)的常德市。

一、常德市卫生人力拥有量与全国卫生人力拥有量的比较

1.资料来源:《湖南卫生年鉴》1999~2000(其中含1998年统计资料),2001;《中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回顾、展望、对策》。

2.列表1比较了1998年、1999年、2000年常德市每千人口卫生人力拥有量(据有关数据计算)。

表 1

img20

1998年全国每千人口卫生人力拥有比例(缺1999年、2000年资料):卫生人员4.44‰,卫技人员3.64‰,由此可知:1998年,常德市每千人口卫生人员比例比全国少1.13‰,每千人口卫技人员比例比全国少0.87‰。1999年、2000年常德市每千人口卫生人员、卫技人员与1998年相比均无显著差别,据此推测这两年全国每千人口卫生人员、卫技人员与1998年比较,极有可能差别也不显著。因此,不仅1998年,而且1999年、2000年的上述两项数据常德市也应该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地处内陆、经济欠发达、农业人口约占80%的常德市,欲广泛吸引、吸纳本市以外的本科及以上高层次的医学人才,还有待时日。因此,常德市举办高等医学教育很有必要。理想的选择是举办本科层次及以上层次的高等医学教育,但囿于常德市现有的医学教育资源、卫生人力现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现实的选择是举办专科层次的高等医学教育。

二、常德市所辖区、县(市)卫生人力拥有量比较

1.资料来源:《湖南卫生年鉴》1999~2000(其中含1998年统计资料),2001。

2.列表2比较了1998年、1999年、2000年常德市所辖区、县(市)每千人口卫生人力拥有量(据有关数据计算)。

表 2

img21

*武陵区的统计未包括市直医疗单位

1998~2000年,三年间武陵区(包括市直单位)人口维持在46万人左右,卫生人员维持在900人左右,而仅市直单位之一的第一人民医院,就有卫生人员1000余人,其中卫技人员800余人,即使以此计算,武陵区每千人口卫生人员比例亦达4.13‰,卫技人员所占比例达3.70‰,远高于常德市平均水平。

由表1、表2比较可知,1998~2000年总的来看,卫生人员,尤其是卫技人员,武陵区、津市市、鼎城区三区(市)明显高于常德市平均水平,澧县、桃源、石门三县显著低于常德市平均水平。这三县恰恰属于常德市的三个大县,农业人口所占比例高出常德市(大约80%)4~7个百分点,并且这三县大多数地方为山区,远离城市,交通不便,条件艰苦。就我们所知,连一些医学类的中专、大专生也不安于在这些地方工作,更别说层次高的医学类毕业生。因此,为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有针对性地培养专科层次的卫技人员极有必要。由此,常德市的高等医学教育应该主要是面向本地广大农村的专科层次教育。

三、常德市卫技人员学历层次与专业结构分析

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表明,我国整个卫生技术队伍的学历偏低,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仅占30%,护士的学历更低,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不到1%,绝大多数为中专学历;从专业结构看,我国医生与医学相关类技术人员之比约为1∶1,远低于发达国1∶2的比例。

我们没有掌握常德市这方面的资料,因此无法进行深入的分析。但我们了解到:县级以上医院的有些医生学历都仅为中专、大专,常德市卫技人员学历层次估计不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些乡镇医院的卫技人员基本上是医生和护士,很少有辅助医疗类、医学技术类人员,与医药相关的企业(如制药厂)的一线工作人员普遍缺乏专业训练,可以说常德卫技人员的专业结构令人堪忧。因此,我们认为,在一段时期内常德市的医学教育定位在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四、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教育生存、改革与发展的对策

1.根据“特殊情况”,积极申办临床医学专业

2002年3月教育部、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共同颁发的《关于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教育的若干意见》规定:职业技术学院和非医药卫生类高等专科学校原则上不得举办医学类专业。因特殊情况确需举办的,应由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向教育部提出申请,教育部将会同卫生部派专家组对申办学校相应专业的办学条件、实习条件和师资情况进行评估。具备条件且确实需要的由教育部批准后方可招生。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由原常德卫校、农校、机电学校合并组成,符合申办临床医学专业条件。因为有如下的特殊情况:第一,人口约600万的常德市是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地区,农村医学人才匮乏,尤其是专科及以上人才奇缺,立足本地为我市广大农村培养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专科临床医学人才确有必要;第二,常德市一直以来仅有一所全日制中专卫校,医学教育的资源主要集中在原常德卫校,依托现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教育资源举办临床医学专业,顺理成章;第三,常德市政府已经以实际行动,并肯定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医学专业师资队伍、学科、实习场所、教学设施的建设,使其具备申办条件。

2.发挥传统优势,倾力办好护理专业

护理专业是原常德卫校的优势专业,具有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成熟的教育教学经验、较强的师资阵容、较浓郁的学术氛围、较高的教学质量,其毕业生很多已经成为省内外各类医院的骨干,因而在省内已有了一定的声誉。学院上下已形成了护理专业应该作为医学高职教育强项长线专业发展的共识。

医学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既要有适应市场变化的短线专业,使医学教育资源发挥最大作用,也要有社会始终需要的、相对恒定的长线专业,为学院医学高职教育留下生存的余地,使其在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时,处变而不惊。护理专业应该属于相对恒定的长线专业。

3.调查市场需求,增设新型专业

相对于普遍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更为敏感。因此,关注国家有关政策、决策和社会变化,捕捉、收集市场信息,预测某些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一线人才的需求,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我院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经过严密的论证,正在申报“心理保健与咨询”、“美容医学”两个医学高职教育专业。并且已经选派了任教过新增专业相关课程或具有新增专业教学潜能的教师进修和学习,为新增专业储备了师资。

2005年7月,国家已经宣布将投资64个亿进行中草药现代化研究和开发,这一决策必将带动从成分分析、中药药理到新药开发、药品营销的整个中草药生产链,还将影响到中草药种植。可以预见,社会对药学专业人员,尤其是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药学专业人员会有较大需求。因此,我院也在为“药学专业”的申报作积极准备。

4.适应学习化社会,搞好继续教育

学习化社会对专业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指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学历层次,更意味着专业技术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我院的医学继续教育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根据乡村卫生技术人员无专业学历和学历多为中专的现状,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配合与支持,举办乡村卫技人员学历提高班,逐步、逐年让乡村卫技人员,尤其是乡村医生学历达到专科层次。1999年常德市共有乡村卫技人员6697人,若其中2000人接受培训,按每年培训100人的速度,也需要20年。另一方面,利用学校的师资和信息优势,举办非学历的短期培训班,提高卫技人员业务素质和水平。

5.提高市民卫生素质,普及医学科学知识

国外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呈明显正相关,人均GDP每增加1%,卫生服务消费增加1.04%。居民的卫生服务消费包括获得医学科普知识的消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GDP的增加以及常德市步入卫生文明城市的行列,这方面的消费一定会水涨船高。

医学知识的普及目前主要通过医学科普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我们认为,医学院校或包含了医学专业的院校也应该充分利用医学教育资源提供普及医学知识的服务,举办城市市民的医学知识普及班或各种医学科普知识专题讲座,预计不久将会有市场。

6.迎接老龄化社会,开辟老年人服务实体

众所周知,我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有其特殊的需求,比如赡养老年人的任务将会以家庭为主转变为以社会为主。原来以赡养孤寡老人为特征的养老院将会发生根本变化——占绝大多数的非孤寡老人将会走进养老院享受到比家庭更周全的服务。老年人服务包括日常生活、学习和娱乐,这种服务对传统养老院来说是力不从心的。而利用我院的卫生人力资源和各类其他人才开辟这样的服务实体不会有多大困难。

医学高职教育不拘泥于教育,走校企结合的道路,应该成为促进医学高职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