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论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已成为教育界和语文同行们关注的一个老话题。作文选材贴近学生生活,创造条件激活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喜欢作文、主动作文,并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社会的能力,从而培养写作兴趣,扫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凡是能满足学生需要或符合学生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使之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绪和情感,随之就会对其写作产生积极的增力作用。

论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钟海英

(浙江化工技工学校 浙江衢州 324004)

摘 要 写作是一种自觉的精神生产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而相当部分的学生惧怕、厌恶写作,使写作教学成为语文老师课堂教学的一个头疼问题。如何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已成为教育界和语文同行们关注的一个老话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此问题的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为语文老师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 作文写作 兴趣 培养

写作“作为一种自觉的精神生产活动”,它的写作主体是驾驭整个写作活动的角色,从对客观世界的选择,到材料的谋篇布局、立意成篇,到修改推敲,无一不凸现写作主体的机智与创造。多少年来,令语文界同仁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顽症了。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不少学生对写作文存在着自卑、厌烦、畏难心理,把作文当成一个包袱,消极应付。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学生写作兴趣问题的现状及原因

常听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某中学曾做过初一到高三6个年级的作文心理调查,让人吃惊的是,对写作感兴趣的只有15.4%;害怕写作文的占44.5%(其理由是因为他们繁重的学习任务使他们的生活单一、枯燥,较少机会接触社会,自认为没有可写的东西,下笔无物,不知如何写作文,总也写不好,浪费时间等);无所畏的占14.3%(理由是没兴趣、考试分值大,但是写了好不到哪,不写也差不到哪);其他占25.8%(理由是既喜欢又害怕,喜欢是因为作文能表达感情,抒发感受,反映作文生活,锻炼思想;害怕是因为无从下手,又怕写不好)。

如何将学生从写作的惧怕心理中解放出来,笔者认为首先应解除强加给学生的“指导”章法,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愿意写的事,以“我”为先,使他们的笔端表露出活泼的个性。缘于“情”而作,为自己的真情,为自己的个性,向生活靠拢,写生活作文。德国哲学家斯普兰格指出:人的青春期是第二次诞生,而这第二次诞生的第一个特征就是自我发现。即把探索的视线对着自己的内部,发现作为脱离其他一切事物的一个世界——主观意识。“开放生活,抒发性灵”的自由式作文正是将这种探索投之于笔端的展露形式。学生觉得自由式作文是他们倾吐心声的绝妙形式,四季变化皆可入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们的习作中,不仅将笔触面向家庭、学校生活,而且向社会生活延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俯拾之间几乎都成了写作的素材来源。学会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生活。学生不再是游离于文章之外的苦心经营的编造者,而是体验生活的主角,表现生活的高手。他们在习作中表现出的是真实的自我,真实的个性,他们不仅在思考自己的得失悲欢,也在忧虑国家的命运前途。他们学会突出自己的位置和情绪,把握写作的机遇,表现浓厚的写作兴趣。通过这一形式实践,喜欢写作的人数从实验前的15.4%上升到53.3%,对写作兴趣害怕的人数从44.5%降至27.4%。作文并非一定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否则哪来的“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真情”?作文选材贴近学生生活,创造条件激活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喜欢作文、主动作文,并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社会的能力,从而培养写作兴趣,扫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

二、大胆创新,多渠道、多途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观察生活,写实生活

有一些学生平时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结果写起作文来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会长流不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作者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热爱生活,笔底才会淌出源源清流,妙笔才会生花。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观察感知的习惯。

苏轼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鲁迅先生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都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同学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工夫,材料储备丰富。不少同学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因此,应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多作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这样才不至于随读随忘,随见随忘。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抒真情实感。

(二)用心说话,诉说真情

教学中存在着两条主线,一条是“知识对流”的主线,另一条是“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正是在知识与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完成的。作文教学同样如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必须双线并进。“欲筑室者先筑基”,写作之基就是情感,无论感知体验,还是写作动机,都与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凡是能满足学生需要或符合学生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使之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绪和情感,随之就会对其写作产生积极的增力作用。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目前,在同学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应付作文的同学身上,即便有些同学,作文功底不错,但没有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他们的作文即使极有文采,依然脱不了胡编乱造的弊病,因此难以打动人,难以获得高分。有些同学在写作中,一味地说套话,以为只要朝着光明的一面去写就是没错的,其实,这种思想的框框是完全应该摒弃的。人类的感情多种多样,不论高下,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就可以如实表现。有些同学在平时的言谈中,对有些教师批评有加,但在写老师的作文中却一味地对教师歌功颂德,这样的作文能写得好吗?只能给人做假的印象,倒不如直言不讳地指出老师的缺点。

语文教育老前辈都是强调学生作文“要说自己想说的话”。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学生作文创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尤其是初学写作者——学生所必须遵从的。

(三)关注社会热点,用眼看世界,用笔写我心

社会热点是学生关注的焦点,将它适当引入作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面向社会,增强爱国责任感,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比如针对“申办奥运”、“希望工程”、“打工潮”、“追星族”、“社会弱势群体”等热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于“希望工程”,学生纷纷发表见解,有的说:“我们虽不富有,但比起贫困地区的孩子,已经很幸福,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学生环境,刻苦学习。”有的说:“我们要节省开支,为希望工程尽微薄之力。”有的说:“希望工程不仅是救助一部分失学青少年,更为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振兴。”老师然后稍加归纳,布置作文,由于情在笔先,学生写来得心应手,觉得作文并不神秘可怕,而是一种享受和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以说促写,激发写作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五)多写片段,勤记日记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学生平时可以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枝铅笔和一本草稿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笔者曾多年致力于写作实践“开放生活,抒发性灵”的探索,在实践教学中,改变以前一学期写几篇作文的任务,代之以一本自己命名的“随笔本”。随笔本上内容不限,体裁不限,自己命题,字数在500字左右,以每天自己最想写的东西为内容,持之以恒地练习,最终都让他们达成共识。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自由式作文实际上在学生不经意间保持了一定的作文量,既满足了文章的数量,又在对文章的提炼、揣摩中提高了质量。

(六)在“赏析”中激活写作兴趣

赏指的是通过作文竞赛评奖、报刊电台发稿等鼓励性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佳作展示与推荐发表,在课室开辟一个“佳作展示栏”,把每次作文的优秀篇目连同评语一同展示,让学生共评得失,力求从各个方面得到启发,同时营造一种声势:这些佳作都来自同学中,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这不仅能让佳作作者产生荣誉感,其他同学也激活了情感因素,增强了写作信心。对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还推荐到校作文报或一些期刊发表,使同学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快感,写作也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学生都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我表现欲望,这样一来,既引导学生更积极地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又培养了良好的写作习惯,训练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首先克服学生对作文的害怕心理,融入社会,关注社会热点,热爱生活,用心和笔去留心身边的生活点滴小事,自由式作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建立学生的作文信心,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让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成为“小儿科”。

参考文献

[1]俞翔辉等编译.赞可夫新教学体系及其讨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2]王丽.中学语文教学手记.北京文学,1997年第11期.

[3]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2004年第4、5、6期.

[4]新作文(初中、高中版).2004年第2、5、7期.

[5]在激扬文字中重塑人格.浙江师大学报:社科版,1997.6

[6](日)依田新主编.青年心理学.知识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