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展网上教师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报告

“开展网上教师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报告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内容提要 开展网上教研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和实现教研室功能转变的重要途径。“十五”期间,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网上教研平台和资源建设已有长足发展,同时,教育工作者就利用网上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举措,展开了研究和实践。第二次调查主要针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目的是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对浦东教师研修社区的建议。

子课题二 “开展网上教师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报告

子课题二 “开展网上教师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报告[1]

内容提要 开展网上教研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和实现教研室功能转变的重要途径。在利用博客、魔灯、MSN、QQ群组等公共平台开展网上教研的基础上,浦东新区建设了区域性的网上教研平台——浦东教师研修社区。以浦东教师研修社区为平台,本课题组设计了“备课研讨”、“观课评课”、“专题报告”、“专题研讨”4类网上教研活动栏目,并以学科为单位,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实践研究。研究表明:网上教研活动可以突破时间、空间和人数的限制,教师共享资源、分享经验更加快捷;网上教研活动可以充分实现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自主学习更加灵活;网上教研活动提升了教师参与网上教研的能力和意识,促进了教师间的情感交流,促进了浦东新区教育的均衡化发展;网上教研活动扩大了教研员专业引领的时空,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效率。因此,网上教研和常规教研相结合的协同教研模式将会是今后教研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

关键词 教研功能 教研模式 网上教研 教师专业发展

一、研究背景与概况

(一)研究背景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也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化教育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如美国启动了国家教育技术工程,新加坡在1996年推出了全国教育信息化计划,我国也启动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校校通”工程、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程等,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教师家庭拥有计算机的比例远远高于全国一般家庭计算机拥有率的平均水平。“十五”期间,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网上教研平台(如中国教师研修网)和资源建设已有长足发展,同时,教育工作者就利用网上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举措,展开了研究和实践。

上海目前处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阶段,学校的信息基础设施装备水平不低于发达国家。浦东新区一直非常注重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学科网站建设、学科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很多学科已经开始尝试通过学科网站、QQ、博客等工具进行网上教研。这些网上教研活动融合了常规教研的一些功能,在构建具有信息化特征的网上教研模式、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方面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特别是浦东教师研修社区的建成和开通,使探索基于浦东教师研修社区的网上教研成为可能,探索网上教研和常规教研相结合的教研新模式已经成为教研部门的重要任务。

为了适应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和网络化时代对教研工作的新要求,教研室的教研功能将从过去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转向注重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发展水平。教研的视角将从对教师外部强化式的研修指导,转向对教师进行外部强化式的研修指导和激发教师研修内驱力相结合的教研培训。教研方式从单向式的灌输转向民主式的多向交流,这是转变教研功能的必由之路。教研室教研功能的转变呼唤着教研员角色的转变,这是实现教研功能转变的基础。

(二)研究人员与实验学校概况

根据浦东新区各学科在网上教研方面已有的基础,兼顾学科平衡,课题组最终确定了5门基础比较好的学科,作为实验学科率先开展研究。为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代表性,每门学科分别确定了1~3所实验学校,由在网上教研和信息技术运用方面有一定特长的教师担任实验学校的负责教师。由于教师工作的变动,在课题实践过程中,成员有少量的调整。

课题组组长是东昌中学校长赵国弟,赵校长在信息技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对与教育信息化有关的问题有较深入的研究,东昌中学在信息技术方面一直走在浦东新区学校的前列。学术秘书周玉枝老师是教育学硕士,有着很好的信息技术基础,主持的浦东新区化学教学网站在浦东新区同类网站中名列前茅,在上海市有较大的影响。物理教研员吴耀忠老师是教研部副主任,在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方面起步较早,他主持的初中教学质量检测系统在上海市有较大的影响。地理教研员李功爱老师是上海市特级教师,较早开展了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并于2001年主办浦东地理教学网站,该网站目前已经成为上海市中学地理教师的常用工具。历史教研员吴广伦老师在参加课题之前,就已经在公共网站上建设学科网站和博客,人气非常旺盛,有很丰富的网上教研经验。语文教研员夏智老师研究热情高,其博客对浦东新区初三语文教研工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本课题中开展学科网上教研研究的核心成员都是相关学科学段的骨干教师和中心组成员。由于骨干教师平时兼课兼职较多,课题组对他们采用“借智”、“借资”的办法,最大限度地借用其经验、资源和智慧,并向全区辐射,同时也为骨干教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熟悉网络、习惯于应用网络的青年教师是网上教研课题研究的中坚力量。青年教师的知识比较新,思想比较活跃,信息技术运用水平比较高。他们缺乏的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知和处理教材、课堂的方法和技艺,而要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需要不断学习、模仿和实践。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上教研活动,一定程度上为这些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三)研究过程

1.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现有基础

在课题开展前期,课题组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收集工作,其中包括对相关论文、论著的收集和对已开展网上教研的研修网站的访问和调查。在文献工作的基础上,课题组对浦东新区网上教研的已有基础、各学科教研网站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写出了综述文章《浦东新区开展网上教研的优势及其困难解决》。

2.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教师需求

课题组利用2007年9月初的教研活动时间,对浦东新区初高中化学、地理和语文教师利用学科教学网站的情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调查,并撰写了分析报告。2009年9月,课题组开展了第二次更大规模、更多学科参与的调查和访谈。第二次调查主要针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目的是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对浦东教师研修社区的建议。

3.开展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为了指导网上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课题组除了进行网上教研的实践研究外,还进行了网上教研的理论研究。课题组主要对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①新时期教研功能的转变;

②新时期教研员的角色定位;

③网上教研和常规教研的比较;

④网上教研和常规教研有机结合的协同教研新模式;

⑤网上教研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⑥根据成人学习特点指导网上教研活动的组织,以提高网上教研活动的质量。

4.利用博客、魔灯(Moodle,一种网络教学平台)、QQ群组等公共平台开展网上教研实践研究

要开展网上教研,必须先有一个公共平台。在课题研究的开始阶段,由于浦东教师研修社区当时还处在建设阶段,各学科研究小组针对本学科特点,分别利用不同的网络交互载体,选择不同的教师群体开展了研究。语文、地理、历史学科研究成员利用新浪、搜狐等公共网站开设学科教研博客,物理学科在育人中学服务器上创建了“浦东物理”博客,化学学科在上南中学的魔灯平台上开设“化学在线”栏目、在QQ上开设初三化学教师QQ群组。各学科研究成员通过这些网络平台,分别开展网上教研,进行课题研究。

物理学科以物理博客为载体进行资料的共享、问题的讨论、教学心得的交流等。语文学科利用夏智老师的博客,组织开展“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等专题讨论,并邀请市教研员谭轶斌老师做关于“语文味”的专题讲座,博客上上传的教师讨论稿件有30多篇。初三化学老师的QQ群组越来越红火,教师在这里讨论教学问题、共享资源、交流心得体会,形成了自发研讨的氛围。地理学科通过地理教研员的博客、“大地之鹰”群组、浦东地理教学网站等工具开展网上教研的试验工作。历史学科通过教研员博客、骨干教师个人博客、培训基地博客,形成互动博客群,开展各有特色的网上教研实践研究。

5.召开课题阶段总结暨浦东教师研修社区开通试运行促进大会

2008年12月,5门试点学科的核心组老师、学科教研员和相关领导、专家,召开了为期两天的课题阶段总结暨浦东教师研修社区开通试运行促进大会。会上,子课题负责人首都师范大学蒋国珍教授做了如何开展网上教研的专题报告,就网上教研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操作对教师进行了辅导;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研部唐水明主任作了研修网开通试运行的动员;5门学科的教研员吴耀忠、李功爱、吴广伦、夏智、周玉枝则对各学科以博客、魔灯、QQ群组开展网上教研的研究情况作了阶段总结,并向与会教师介绍了各自学科的做法、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各学科教师代表郑明东、王如海、唐增富、李善斌等也从教师开展网上研修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体会。最后,浦东教师研修社区管理员黄娟给大家介绍了研修社区的功能和架构,给与会教师布置了任务。这次大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帮助课题组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对下一阶段基于研修网的研究也产生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6.利用浦东教师研修社区开展网上教研实践研究

在各学科通过博客、魔灯、QQ群组等平台开展网上教研活动的同时,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各部门的齐心合力支持下,浦东教师研修社区于2008年12月开始试运行,并于2009年4月2日正式运行。

从2008年12月17日至2010年6月,化学学科在浦东教师研修社区开展第一个网上教研活动——“期末考试如何复习”的专题讨论,这一年多时间里,在浦东教师研修社区上共举行了549次网上研修活动,其中教研部各学科教研员开展了网上备课研讨46次、网上专题讨论187次、网上观课评课133次、网上专题报告23次。这些网上教研活动生成的资源达到9302条。

7.开展“我与网上教研”征文活动

自开展网上教研的课题研究以来,参与课题研究的诸多教师都有不少收获,对网上教研今后的发展也产生了许多设想和建议,写了许多有质量的文章,比如《网络,校际联合体活动的新途径》、《网上教研与我的专业成长》、《地理教师与网上教研》、《网络研修与地理教学课外拓展》。为更好地总结和推广经验,课题组开展了主题为“我与网上教研”的征文活动,得到很多教师的响应和支持,收到了一批鲜活的有生命力的文章。这些文章将会在《浦东教育研究》上以专辑的形式结集发表。

二、创新之处

(一)在浦东教师研修社区上搭建了4类网上教研应用平台

在建设浦东教师研修社区的前期需求调研阶段,在顾志跃院长和唐水明主任的指导和直接支持下,参与课题研究的教研员多次与网站制作公司沟通,明确了广大教师及相关人员对研修社区的需求,并最终确定了“备课研讨”、“观课评课”、“专题报告”和“专题讨论”4类网上教研活动栏目。

1.备课研讨

网上的备课研讨即网上集体备课。一般是由主讲教师提供备课资料,全组教师参与讨论,改进教学设计。网上集体备课为青年教师和单兵作战的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和常规的集体备课相比,网上的备课研讨节省了参与者路途往返的时间,提高了集体备课的效率。

每次开展网上的备课研讨前,课题组先将骨干教师编写的教学设计电子稿(包括教案、课件和配套课后练习)放到“活动资源”栏目里,全区其他教师可以参考这些教学设计,然后将自己在备课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和体会、课后的反思发表到讨论区域,以达到交流研讨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教研员、骨干教师和其他教师共同参与、积极讨论,达到了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的作用。

例如教研员一般在开学前要安排本学期的学科教学进度和教研活动,制订教研工作计划,还要给教师提出如何上第一课的建议。2009年,地理教研员李功爱和王亚东在浦东教师研修社区上贴出了“新学期地理第一课——小专题”的教学建议,并且组织部分农村地区教师进行网上集中备课讨论。参加网上讨论的教师有20多位,发帖和跟帖共91条,最少的发1条,最多的发10多条。有的教师和教研员即时在网上讨论了学生情况和教学打算。特别是谈到浦东新区中学出现的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情况,教师提出了不少有意思的开学建议,有的让学生谈家乡观感以引入新课,有的以教师自己的旅行观感引入新课。开学后有的教师把自己“第一课”的真实教学状况贴到浦东教师研修社区,以进行反思,并和大家讨论。

“同备同上一节研究课”,则是指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临的疑难和困惑,通过研究课进行专题研究,以促进教师之间互助、沟通与分享。例如2009年上半年的初三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研究课,由4个教育署各推选一位教师来“同备同上一节研究课”。在周二的网上教研活动中,黄华等4位上课老师先上传各自准备好的教学设计电子稿,并分别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特色和有待解决的疑问。其他骨干教师在统一规定的时间内,针对教学设计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他们就设计练习、选择教学方法、给学生留出时间和空间自主整理知识、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探讨。2009年5月5日下午、晚上和5月7日晚上,课题组组织了3次网上备课研讨:第一次是骨干教师全体参与,就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充分发表意见,实现思维的充分碰撞;第二次是上课教师与带教指导老师和教研员小范围讨论,侧重于对修改后的教学设计作进一步打磨;第三次是对试讲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和完善。教师置身于浓厚的教学教研氛围之中,教学教研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观课评课

课堂教学是教研工作的主阵地,观课评课是教研活动的重要形式。浦东教师研修社区上的观课评课一般有几种形式:第一种是由教研员上传课例录像,全组教师观看录像,围绕讨论主题发表评课意见。教研员手中一般都有各种类型的评比课、示范课的录像,教师可以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带着耳机在线观看这些录像,这与集中到一个会场观看相比,节省了路上来回奔波的时间。但这种形式受网络的影响比较大。第二种是分教育署集中听课,在网上进行评课。此种方法的好处是教师能够实地感受课堂的氛围,还可与上课教师及其他听课教师近距离交流,听到骨干教师的点评,有利于提高网上评课的质量。第三种方法是分教育署看课例录像,在网上进行评课。此种方法的好处是听课教师可以在一个下午看到多位教师上的优质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且画面不受网络的影响。

网上评课不受人数和时间的限制,所有教师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一点对于浦东新区来说,非常重要。浦东新区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师人数都在100人以上,常规教研中的评课活动只能是少数几位骨干教师上台发言,大部分教师基本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在网上评课活动中,可能因为青年教师熟悉网络、打字的速度比较快,他们发言的速度和数量远远超过年龄较大的骨干教师,这和平时常规教研中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网上评课为青年教师提供了表达想法的机会。例如,一位青年化学教师的评课发言中写道:“这节课给我的感觉是,这位老师的板书条理很清楚,对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引导也恰如其分。不过,这位老师的语速较快,这使我联想到了自己上课时的语速。一直以来有很多老师向我提出上课速度可以放慢点,可我就是不能纠正,今天听了这位老师的课,我感觉以后上课语速真的应该放慢点,不然后进生肯定会反应不过来,其他听课的人也会觉得挺累的。”她在表扬开课教师优点的同时,指出开课教师语速偏快,并认识到这也是她自己的一个缺点。公开课引起了她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

3.专题报告

聆听专家报告是教师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主要途径。在日常教研活动中,很多教师没有机会聆听相关的专家报告。网上专题报告可以加强专家报告的辐射作用,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

例如,化学学科教研员邀请上海市十大教育功臣之一叶佩玉老师给浦东新区40多名高中化学骨干教师做了一个辅导报告“在平凡的岗位上”之后,全区其他400多位化学教师通过浦东教师研修社区分享了这次报告的提纲和录音。

4.专题讨论

真理越辩越明,针对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开展专题讨论,能够及时解决教师面临的具体问题,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浦东教师研修社区的“专题讨论”是在教研员的策划组织下进行的,具体内容是针对某个主题进行专题讨论,类似于网络论坛。

浦东新区地域宽广,过去教研员只能和少数教师进行交流,网上专题讨论使参与教师的范围更加广泛。网上专题讨论不受活动时间的限制,有些话题的讨论可以持续一个学期,参与者各抒己见、相互启发,使讨论更加深入、全面和充分。网上讨论的内容、思维碰撞产生的火花和灵感都会保留在网上,实现经验的分享。

专题讨论突破了教研员与教师只能小范围、短时间互动的局限,进一步发挥了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的作用,使教研活动的全员参与以及经常性、持续性交流成为现实。资源和经验的共享,减少了教师的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今,网上教研已经从试点学科推广到了所有学科和学段,成为浦东新区教研部各学科教研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网上教研在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浦东教师研修社区逐步成为浦东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家园。

(二)思想认识方面的创新

1.形成了网上教研和常规教研有机结合的协同教研新模式

网络教研是多向化的教研活动,具有开放度高、信息量大、时空跨度大的特点,可以实现教研员与教师之间、大学教授与中小学教研员之间、中小学教师之间跨校和跨地域的“教研”。在网络平台上,基层学校教师可以超越“面对面”的局限,在另一个时间与空间和教研员进行对话,这对基层教师的专业发展无疑是有益的。中小学学科教研员如果用好了网络这一利器,基层教师的发言机会会更多,学科教研活动的辐射面会更宽、持续时间会更长、得到的信息会更多元,教研活动“多向化”的效益会更高。事实也已经证明,网络可以成为广大教师与中小学学科教研员之间新的交流通道,网络可以使更多教师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得到中小学学科教研员的指导。

课题组通过对网上教研和常规教研的比较发现,网上教研和常规教研各有利弊。例如网上教研拥有多样的网上教研平台,资源丰富,其匿名性使探讨交流更加深刻,常规教研则以单向传递信息为主,相对单一。从另一角度考虑,常规教研采用面对面的交流形式,更有研究的氛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积极性。在交流方面,虽然网上教研可以通过很多即时交流工具进行交流,但远不如面对面的交流清晰、真实而富有情感。所以常规教研有其不可替代的方面,网上教研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既然常规教研和网上教研各有优势和不足,两者不能相互替代,就应该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达到互补的效果。网上教研与常规教研在目标上(长期的、中期的、短期的)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可以很好地互相转化和协调。网上教研与以“面对面交流”为主的常规教研模式结合起来,使区域教研工作发展到了“多向化交流”的新阶段。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出现的网上教研与常规教研并存的教研模式可以称为“协同教研”。协同教研是中小学教研员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组织教研活动的必然方向。通过协同教研的方法设计教研活动,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可以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实现教研活动效益的最大化。

2.创建了资源共建共享新模式,生成了实时动态资源库

自2009年4月2日开通至2010年6月一年多时间里,浦东教师研修社区共开展了549次网上研修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浦东新区各学科共积累了9302份网上教研资料。这些资源是教研员和教师在开展网上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实时动态生成并逐步积累起来的,例如开设公开课时的教案、课件和录像,网上集体备课时骨干教师编写的教学设计,进行教材分析或专题研讨时教研员和教师的发言稿、演示文稿,各类抽测考试试题和竞赛辅导资料。这些资源与教师的教学同步生成,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鲜活的区域特点,实用性高,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统计表明,这些资源中,备课资源、课堂教学、作业设计、考试研究4个方面资源的点击率最高,说明这些是教师最需要的资源。

在浦东教师研修社区的二期开发计划中,将会整合该研修社区生成的资源与浦东新区已有的学科教育资源库,借鉴资源库资源索引的便捷化、资源模块的功能化、资源组合的个性化等优势,对浦东教师研修社区的生成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同时浦东教师研修社区上的各类研修活动也将为资源库提供源头活水,实现资源的实时动态更新。

三、研究成效

(一)网上教研促进了教研室功能和教研员角色的转变

课程教育改革改变了我国教研部门的工作重心、任务和功能,并对教研室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专业研究和贴心服务;关注校本教研,将教研工作的重心下移,通过专业引领,发挥学校教研组、年级组教研主体作用,提高教研组和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树立教研活动主体是教师的观念,改变以往教研活动中教研员是主体,而教师是听众的被动局面,创设民主、平等的教研新局面;建立“立体互通”式教研新机制,形成高效务实、民主开放、反馈灵敏的教研网络;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和基于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以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参与学校课程方案的制订、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指导学校实施课程方案,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针对这些新的工作要求,区域教研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要实现教研功能的转变,教研的视角也要发生改变,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把单纯讲要求、统进度,在教研活动中单向传输信息、教师被动接收信息并根据接收的信息进行机械执行的这种单一和大一统的局面,变为实现满足不同教师个性化需求的、信息多向传输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实现,教师的能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做到教研活动全覆盖和全员性,切实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质量,为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公平教育打下扎实基础,促进教研综合效能的进一步放大。二是将教研的重心下移到学校的教研组层面,通过参与学校教研组的校本教研,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产生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教研组从输血型变为造血型,把教研组变成培养教师的基地、教学研究的基地和学校课程开发的基地,提高教研组的课程执行能力。三是改变教研室单纯指导课程实施的现状,做到对课程实施指导和对课程开发指导并重,使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理念得到有效落实。

网上教研的特点是信息传播速度快,反馈及时;教师的参与面广,主体性强;教研资源丰富,共享便捷;同伴之间的交流形式多样,互动性强;教研活动的时间跨度长,交流充分。网上教研的这些特点,可以让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产生新的想法、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路,使每位教师的教学实践知识通过网上教研平台与其他教师共享。网上教研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实践知识,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也使教研活动的目的得到真正落实,实现教师成为教研活动主体的理念,这正是教研室所追求的理想教研功效,是常规教研活动无法达到的。此外,在浦东教师研修社区上的优秀教研组主页上,展示了学校优秀教研组的资料、教研组校本研修的情况、研究的热点问题及进展、学校课程开发和管理情况等。通过这样的展示,可以给其他学校的教研组建设带来启迪和借鉴。由此可以看到,在新时期,网上教研是实现教研室教研功能转变的重要手段。

针对网上教研的特点,教研员在开展网上教研的过程中,就不能像常规教研那样有预定的教研时间,而是需要随时关心网上教研进展的情况,根据进展的情况及时进行引导、调整、提问、点拨,使教研活动能够深入进行。此外,还要及时捕捉网上教研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组织教师讨论,形成共识。这样的教研活动对教研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教研员的工作要从单向化向多向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从常规教研向协同教研方向发展。教研员的角色更多的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而不是以专家自居的指挥员。因此,网上教研的特点促进了教研员的角色转变。

(二)初步形成了网上教研和常规教研结合的协同教研模式

课题组通过对网上教研和常规教研的比较研究,发现网上教研和常规教研各有利弊。本课题在推进过程中,研究人员经过实践研究,初步形成了网上教研和常规教研结合的协同教研模式。

协同教研思想的出发点,是将教研活动分解,一部分内容采用网上教研的形式进行,另一部分内容采用常规教研的形式进行,以达到网上教研和常规教研各自优势的最大化。例如组织观课评课活动,在网上进行观课经常会受到网络容量、网速等因素影响,播放不流畅。采用按教育署划分在教室看录像课,现场组织部分骨干教师评课,之后再要求教师在网上评课的方式,可以提高观课评课的效果,深受教师的欢迎。网上的备课活动同样如此,可以先组织现场的集体备课活动,使主备教师能够充分阐述对教材、教法的处理思想,教学设计的特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在此基础上再让教师在网上进行讨论,以解决个别问题,从而提高备课的质量。此外,在设置网上教研活动时间时,要充分考虑网速和教师的工作性质,将活动的时间适当延长,让参与者有充分的发言时间。总的来看,将网上教研活动和常规教研活动有机组合、合理设计,可以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

(三)教师参与网上教研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由于本课题是借助信息技术和网上教研平台展开的,自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有意识地引导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和网上教研平台,开发、交流资源。各学科负责人结合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关注网络、利用网络,从网络中获得自己需要的资源。截至2009年6月底,上述5门学科的网站和相关博客的点击率已经超过30万人次。

2008年,结合“浦东新区学科教育资源库”建设和新教材全面推行的契机,课题组以骨干成员为核心,整理、上传与新教材有关的各种资源,进一步推进了区内教师对“浦东新区学科教育资源库”的利用和交流,以及学习共同体的创建。截至2009年6月底,参与研究的5个科目组共上传资源1.6万多条。从上传和下载的资源来看,浦东新区学科教育资源库促进了教师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认同。

2009年4月2日,浦东教师研修社区正式开通后,5个科目组分别结合学科特点,在网上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实践:备课、观课评课、教材分析和专题研讨等。虽然是初次尝试,但教研员和很多教师已经体验到了网上研修的好处——每位教师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随时和其他教师或教研员对话,并产生了继续参与网上研修的愿望。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参与网上研修实践的教师不仅关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上教研平台,而且逐步掌握了利用信息技术和参与网上教研的技能。目前,课题组的教师已经成为各自所在学校开展网上教研的骨干力量。

(四)网上教研促进了学科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功能的进一步发挥

信息技术下的学习是建立在对资源的利用上的。本课题启动伊始,就以获取资源来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以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来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在实践中促进了学科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功能的发挥。

浦东教师研修社区(http://jsyx.pudong-edu.sh.cn)是专门为教师开展网上教研建立的基础平台。浦东教师研修社区主要由4级门户构成,涵盖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的教研、科研、培训和信息技术推广4个部门,以及以名师为代表的各研修团队和工作室的日常工作内容。它采用中国教师研修网的社区应用模式,整合浦东新区的各种教育信息化网站,提供具体的网上研修功能,为课程改革和教师的教研、科研、培训提供了一个综合教育门户系统,是一个面向浦东新区全体中小学教师的大型教育服务社区。浦东教师研修社区自试运行以来,其强大的整合功能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研究、工作、交流的平台。它不仅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性教研工具,而且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研究模式,在这里可以最大化地实现思想共享、全员参与,更多教师可以从中受益。

信息技术和网上教研平台不仅使资源的储存更加便利,而且有利于记录和保存不断生成的新资源。在网络研修过程中,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调用学科资源库里的各种音频、视频、图像、动画、文本等各类信息,对共享资源的利用非常便捷。网络研修减少了教师的重复劳动,使教师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

(五)网上教研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浦东教师研修社区的目标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本区的教育教学水平,它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多种便捷的路径。

一线教师可以通过网上教研以“同伴互助”的形式实现个体的专业发展。网上教研使人人参与、人人发表意见成为可能,教师通过阅读网上教研平台上的帖子、日志等,了解各种观点,参与研讨,进行反思,从而提升专业素养。此外,网上教研可以使一线教师和教研员、专家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更好地发挥“专家引领”的作用。

从网上教研活动的情况来看,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组长与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这3种力量,与常规教研相比发挥出了更好的效用。

(六)网上教研促进了浦东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缩小了城乡教育差异

“教育的均衡发展”是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政策导向,也是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价值追求。浦东新区面积较大,教师、资源和信息方面的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全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浦东教师研修社区的建立和网上教研的开展,对于边远地区的教育发展来说,意义可能是革命性的。网上研修平台进一步缩小了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差异,促进了教师和教育的均衡发展。对边远乡村的教师来说,网上教研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①突破时空限制,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

②教师可以获得更多展示和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避免实体教研中少数教师垄断教研活动的尴尬局面。

③获取均等价值的资源。借助浦东教师研修社区,浦东新区各地的教师可以达到对各类信息和资源的真正共享。对于边远地区的教师来说,除了享有网上实时交流的信息外,还能获取同伴上传的同步教学资源以及研修网中留存的资源,在开展校本研修时就有了一定的基础。

④及时接受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借助浦东教师研修社区,边远地区的教师可以更好地得到中心城区骨干教师和专家的帮助和引领,在研修中更新知识结构,逐渐提高专业素养。在普遍缺乏正规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小学科中,网上研修的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通过网上研修,教师可以与其他学校相同学科、相同年级的教师结为互助小组和备课小组,达到自主学习、同伴互助的效果,而区教研员及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则可以发挥专家引领的作用。这种校际的资源共享与专业交流所形成的学习共同体,能有效提升浦东新区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

(七)网上教研促进了教师间情感交流,有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

教学是一种个体劳动。在常规的教研活动中,教师畅所欲言的场面并不多见,大部分情况是教研员一人发言,众教师聆听记录,教研活动形式单一。网上教研则免去了面对面的尴尬,教师甚至可以不用实名进行交流互动,因而可以畅所欲言、坦诚相见。由于受到很多因素制约,教师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遇到困惑往往很难宣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依托网络,教师不仅可以进行业务学习、问题交流、听课评课等活动,还可以用真实或虚拟的身份,表达观点、倾诉感悟……一年多来,浦东教师研修社区已逐渐被区内教师认同,成为教师研修、休憩的精神家园。

四、主要研究结论与观点

(一)关注教师需求和教学中的热点问题是做好网上教研的前提

网上教研的主体是教师,目标是通过教研活动解决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从教师的需求和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出发组织教研活动,是做好网上教研的前提。通过精心准备和组织,在网络上呈现对热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途径,加上教研员的引导和骨干教师的支撑,广大教师才有兴趣参与网上教研。因此,教研员要通过到学校听课、与教师交流等途径,依靠中心组和骨干教师的作用,了解教师的需求、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碰到的实际困难,形成教研主题,在此基础上组织教研活动,这样才会吸引教师参加。

(二)建设一支骨干队伍是网上教研活动成功的保证

教研活动要取得成效,除了取决于教研内容和活动形式外,还和教师的参与度及互动水平密切相关,网上教研尤其如此。从实践经验看,骨干教师在网上教研活动中的思考深度和参与讨论交流的踊跃程度,直接决定了教研活动的成效。如果骨干教师在活动中能够踊跃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发帖回答其他教师的提问,解决其他教师碰到的困难,提供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和想法,那么就会带动一大批参与教研活动但“潜伏”观看的教师一起来互动讨论,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所有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都能够有所收获。其次,骨干教师准备的素材、选择的讨论话题、对栏目的及时浏览和回复等都是网上教研活动的重要支撑。因此打造一支网上教研的骨干队伍是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应该重视的一项工作。

网上教研活动尽管一开始由教研部门组织进行,但由于教研活动的生成性和交互性,在教研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也会形成各种问题和话题,并形成以教师感兴趣的话题、问题、教学资源等为中心的活动群体。在这样的活动群体当中,又会逐步形成以某位或几位骨干教师为核心、其他教师自愿参与的活动小组。这样的活动小组,出于共同兴趣,会经常在网络上互动,形成类似于学习共同体的组织。这种类型的活动能够丰富网上教研活动的内容,有效实现分层教研的目标。

(三)网上教研和成人学习的特点是设计网上教研活动的依据

网上教研是通过网络中的虚拟学习社区来实现的,具有跨时空性、主体性、互动性、广泛性、过程性等特点,而成人的学习又有其自主性、需求性、问题性和反思性等特点,因此在设计网上教研活动时,要充分考虑这些特点,才能取得成效。

此外,网上教研活动还要重视预设和生成两个环节,这也是决定网上教研活动成效高低的重要因素。网上教研由静态资源和动态过程两个方面构成。所谓静态资源主要就是依托网上教研平台开展教研活动的资源(包括活动的背景介绍、活动主题、活动内容及相关资料等)。静态资源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准备工作的完善与否和组织者的水平,这是网上教研活动的“预设”工作,是搞好网上教研的基础。所谓动态过程就是教研活动的开展过程,动态过程决定了网上教研活动质量的高低。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教师会提出各种问题、交流各种想法,并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新的想法和问题。作为引领教研活动方向的教研员、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应随时对新问题和新想法进行分析思考,将教研活动引向深入,这就是网上教研的“生成”问题,是搞好网上教研的重点和关键,也是构建网上教研团队和产生团队教研持续力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四)各类协作组的活跃程度是衡量网上教研效果的重要指标

教研活动实际上是一个交互的过程,交互的范围和频率直接影响着教研的效果。但由于教师实际需求的差异,常规教研活动和宽泛的网络交流活动往往都不能完全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针对这一困扰,浦东教师研修社区设立了各类协作组平台。首先,为了满足各种层次教师研修的需要,开设了“学科学段骨干组”、“优秀教研组”、“校际联合体”、“基地工作室”以及“校本研修学校”等多种协作组平台,保证教师可以用不同的角色参加研修活动。不同的协作组对参与活动的成员还有一定的考核要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和保证教师参与研修活动的热情和主动性。其次,为了能有效地解决教师在学科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教研员或有关人员可以在“学科活动”的四大模块中,根据实际需要自由创建活动专题,邀请不同教师来参加活动。这些活动专题,其实质也是研修“协作组”。由于这些活动专题针对性较强,且具有时效性,一般能保证很多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参与研修。以历史学科为例,2009年9月13日,“高三新版历史教材怎样教”活动专题邀请了2009学年度执教高三的历史教师参加,实际上就构建了一个“高三历史教师协作组”,截至2009年10月9日,参加活动的教师已超过220人次,评论及留言36条。

实践证明,协作组的成立可以有效促进教师参与各种形式的研修活动,激活网上教研,提升人气,提高教研的层次,拓宽分层教研的范围。因此,各类协作组的活跃程度是衡量网上教研效果的重要指标。

(五)多种网上教研平台的综合应用是网上教研的发展趋势

网上教研的平台是多种多样的,如各种教师研修网站、BBS论坛、QQ群、博客、资源库和各学科网站。各种平台由于功能不同,在网上教研中发挥的作用也有所区别。例如:浦东教师研修社区比较适合于区域性的、由教研室教研员统一组织的网上教研活动;QQ群、博客比较适合于教师自发的问题讨论、资源传输、教学咨询;资源库适合用于存放各种教学资源;学科网站则可以用来与外界进行比较开放的交流。由于教师所处的环境、各人的需求不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不同平台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因此多种网上教研平台的综合应用是网上教研的发展趋势。

五、研究反思

(一)值得反思的问题

关于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网上教研,有以下问题值得思考:

①如何使网上教研的主题或议题有实质性内容,能够展示教师的教学成果和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②在网上教研活动的各阶段,教研员的组织作用和指导作用如何充分发挥?

③在每次教研活动要结束的时候,参与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反思,以更好地实现自我成长?

④怎样营造更稳定、更便捷的网络环境,以保护教师开展网上教研的热情?

(二)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虽然网上教研有跨时空、交互性、共享性、低成本、形式多样等优点,但它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如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研究,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行动策略和操作流程。课题组对解决上述问题作了初步思考,希望在后续研究中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1.统一标准以丰富网上教研资源

开展网上教研必须有丰富的适合网上教研的资源。目前浦东新区已经开发了“中小学学科教学资源库”,该资源库具有统一的资源导入规范、统一的用户认证体系、统一的资源检索方式及全区共享的中小学学科教学资源。浦东教师研修社区在今后的建设中,应该统一资源上传、检索和分类的方法,以便于教师使用。这一功能预计在网站的二期开发中能够实现。

2.多管齐下以提高网上教研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和常规教研一样,网上教研的成功必须要有切合教师需要的活动来吸引教师的参与。因此,可以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和组织座谈会,听取教师对现有网上教研的意见以及对网上教研功能拓展的期待,了解教师参与网上教研的需求。

在调查的基础上,更精细地设计网上教研专题讨论的主题,如“实验改进和创新”、“作业设计和评价”、“竞赛辅导经验交流”和“信息技术应用技巧交流”。这些专题密切贴近教师的教学实践和需求,能够激发教师参与的热情,从而为网上教研创造动力与活力。在活动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教师在网上教研活动中的表现和要求,随时增加新的专题栏目。

专题研修社区的深入讨论可以为教师的培训提供动态课程资源,对于专题社区中讨论比较深入、有推广价值的问题,教研员和版主可以将其转化为培训课程,向更多教师推广。对于专题社区中有热烈讨论,但是不能通过专题论坛得到满意解决的问题,教研员和核心组成员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提炼,然后请相关专家进行指导或开设课程。

3.用评价来保障网上教研向纵深发展

当网上教研成为每位教师的日常行为后,如何评价网上教研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如何监控教师网上学习情况,实现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是后续研究应该解决的问题。可以考虑针对学科教师在网上研修时的活动记录,论坛发言的点击率、回帖率,发表论文、课件的引用率和获奖率等,设计相应的指标体系,对教师参与网上教研的表现进行评价;通过排行榜、贡献率反馈,激励学科教师参加网上教研活动,最终促进虚拟网上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成。

4.采取有力措施提高网速和容量,满足各学科网上教研正常开展的需求

浦东教师研修社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目前网络还不够稳定,有时会影响到预订研修计划的执行。另外,网络的限制还比较多,建议适当开放权限,让教师更加方便地访问网站。有的网络功能还不够完善,如“学科动态”栏目不能上传图片,超链接功能不全。这些都是后续研究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5.增加聊天工具,为教师之间的即时交流提供支持

教师有专业交流的需求,也有情感交流的需求。聊天工具能使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加便捷。只有教师对网络研修产生情感依恋,研修网才会真正成为教师的精神家园,才能促进网上研修更好地服务于教师教学。

参考文献

[1]赵才欣.有效教研[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罗蓉,罗亮.网上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走进网上教研[J].信息技术教育,2004(10).

[3]冯伯虎.追求形神兼备的网上教研[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5).

[4]周元春.虚拟教研活动——一种新型的教学研究组织形式[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4).

[5]陆李松,丁光明.现代信息环境下教研工作创新实践与探索[J].信息技术教育,2005(5).

[6]吴泉秀.网络校本教研的实践模式与操作流程[J].教学与管理,2006(8).

[7]裴胜辉.网络教研引导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J].成人教育,2008(8).

[8]于海涛,安洪涛,王珺.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教研的有效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1).

[9]胡盈.“网络教研”——常规教研的必然走向[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8(5).

[10]石建刚.新课程挑战传统教研[J].教研教育科学论坛,2003(4).

[11]刘观武,王立.网上数字教研模式的设计与实现[R/OL].http://202.113.167.163/hpjy/ktweb/lyweb/wlweb/z3jinri/7wshshzjy.htm.

【注释】

[1]①本课题组主要成员有赵国弟、周玉枝、吴耀忠、夏智、李功爱、吴广伦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