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适应新课改,让教师充分自主地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校以校本教研活动为关键,通过各项校本研修活动,积极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研究,提升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利用每周一例会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二期课改”有关精神。另外,又多次为教师开设音像课堂,聆听市教委教研室王厥轩等关于二期课改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等报告。二是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

加强校本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崇明县竞存小学 施胜忠

随着大众对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人们对学校教育更加关注。学校要发展,关键在教师。高质量的教育要靠高水平的教师来担负。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摆在校长面前的首要问题。我们清醒地意识到,过去那种传统单一型的教师素质结构已难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特别是观念上很不适应。如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成为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为了适应新课改,让教师充分自主地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校以校本教研活动为关键,通过各项校本研修活动,积极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研究,提升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

一、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校园文化制度

学习是一个不断获取新知识及能力,不断反思及更新的过程。校本培训讲究学习,鼓励教师进行反思,对自己已经发生的教学行为进行重新审视,鼓励不同教学思想的碰撞,不同教学风格的形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开展学习

利用每周一例会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二期课改”有关精神。例如《校本教研如何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如何开展校本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好课是什么》、《反思教学的研究》、《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等。学科负责人、各教研组长分学科分年级组织教师学习《关于改进小学各科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课堂教学评估指标及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二期课改理念。

2.开设讲座

针对教师课堂教学中和读书内容中的难点、热点问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法,举行专题讲座。邀请教研室老师为全体老师做了一个关于“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讲座和《学科教育价值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实现——关于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的报告。另外,又多次为教师开设音像课堂,聆听市教委教研室王厥轩等关于二期课改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等报告。

3.发挥县、校骨干教师的引导示范作用

通过组内的传帮带、研讨沙龙、课堂示范、讲座、论坛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建设学习型组织过程中的作用。

4.订阅各类教育刊物

学校图书馆、“教工之家”为教师订了十多种教育杂志,供教师们自由选读;学校向教师下发了几本教育专著——《新教育风暴》、《普教信息——二期课改专刊》,以及印发各类教育资料,并组织大家一起研读;同时,学校还为每个教师办公室安放了一台电脑,为每位教师办了教育资源库卡,让教师随时在网上享用各类教育资源……见多识广,教师们的知识素养、理论水平与阅读量与日俱增。

5.加强信息科技培训

全体教师在学校参加了由教师进修学校派教师授课的网络培训,同时学校继续组织教师开展主页制作培训,有效地提高教师教学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为课程改革实验推波助澜。到现在为止,我校多数教师都通过了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考试,参加了计算机网页制作、幻灯片制作、Flash动画的培训。我校教师利用计算机上课率大大提高,教师所制作的课件也越来越好。

二、以自我反思为切入点,提升教师内涵发展

校本研修又是反思实践的研修。反思是要求教师批判地考察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是一种基于实践的超越自我的活动。教师的成长必须培植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通过反思,一是可以促使教师在行动上摆脱机械被动地实施课程的行为,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设计自己“如何教”。二是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教师通过对其过去经验、教育价值观和教学理念的重新审视,重塑教学思想,从而真正理解、内化学校办学理念及新课改思想。学校开展反思性教学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第一,发现问题,形成有意义反思。校本研修的基点是问题,有了问题才能进行研究。教师的反思是否有成效,关键在于对问题的诠释,以及解决问题的决策和行动,它体现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基本素养。第二,聚焦课堂,开展反思实践。课堂是教学行为发生的主阵地,开展反思性教学研究必须立足课堂,聚焦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录像录音、片断回放、重点整理等方式,记录课堂教学行为,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第三,全校交流,深化反思研究。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教师将每一轮反思结果在全校范围内交流,让教师了解教学反思的外显行为流程和内在认知流程,从而在更广的面上和更深的层次上推进反思性教学研究。

三、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1.教研行为自主化

我们在时间上以制度作保证,每周三下午,作为校级层面的教学研讨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以“一堂课结合一次教学论坛”为基本模式。做到三个有,即有主题、有中心发言、有活动记录。每一次教研活动,确立一个主题,1—2位教师进行不同方面的执教后,组内教师围绕主题进行教学论坛活动。

2.教研主题专题化

在开展教研活动时,我们要求事先定好计划、确立研究主题,做到两个结合: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与校本培训相结合。针对教师课堂教学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展开讨论。

3.组织形式多样化

为了让教师尽快走进新课改,尽可能多地得到学习和锻炼,我们学校逐步形成了“学科组、教研组、备课组”三级研究网络,积极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三级活动以各组负责人制订活动方案,围绕本学期学科教研主题,开展活动。

4.强调集体备课

积极探索集体备课制,组织教师进行分头备课,然后是教研组集体交流,汇总一份教案,让一位教师进行执教,教研组集体评议,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实际进行修改。课后教师要进行反思,反思要把课堂中的闪光点与失败处及教学建议都记录下来。

四、完善校本研修制度,规范操作

校本研究制度构建的是一种新的教学研究秩序,它创造的是一种崇尚研究、共同探讨、平等合作、共享经验的氛围,创设的是一种有利于每位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我校根据县教育局的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出台《校本教研管理条例》、《骨干教师管理暂行规定

《校本教研管理条例》的出台,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全面落实课改提供了制度保障;《骨干教师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要求骨干教师制定三年发展规划,详细落实每年的个人发展计划,努力找准自己的发展区,具体实施骨干教师结对带教工作,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带领全校教师共同成长。

2.构建以校为本的教研框架

学校成立校本研究领导小组,形成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教科室、教导处负责,学科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具体落实的纵向管理模式,同时做好教科室、教导处、德育处、大队部的横向联系,追求协调合作、彼此支持、切磋分享的理想氛围,保证校本研究的三级管理网络正常有序地开展。

3.规范校本教研制度,明确校本教研任务

校本研究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例会,了解、剖析、评估前一阶段校本研究的工作状况,商讨、研究、制定、完善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

教导处期初召开学科负责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明确本学期教研工作的任务、要求。学科负责人和教研组长期初各自组织教师制订校本教研计划,围绕课题确定教研活动的时间、内容。

各学科每学期教研活动不少于五次,每次教研活动做到:“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专题、定主持人;“三有”:有主题、有主线、有主讲;“两记”:记出缺勤、记活动过程;“三会”:教师会听课(边听边思)、会评课(评优点、亮点、缺点)、会学课(取长补短);“两双”:双目标(教学目标、课题目标)、双捆绑(教研活动和绩效考核捆绑、教研活动和中层监控捆绑)。

备课组长负责年级组的备课教研,要求不断强化“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教学反思”的教研风气,积极倡导即时交流,即时研讨和即时反思,努力体现校本研究的特征之一:反思教学。每位教师每学期围绕课题至少上一节挂牌课或教研课。

4.丰富校本教研的形式

校本教研活动是教学改革发展、创新的“孵化基地”,我校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实践性强的教研活动,努力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提高教研的效益,加快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如课题式教研、论坛式教研、阶段反思式教研、学习交流互动式教研、课堂案例式教研、问题式教研等等。

5.健全校本教研监控制度

为保证校本教研活动正常、有序开展,学校还制定了校本教研监控实施意见。每个教研组都安排一位中层干部当监控人员蹲点教研组全程参与听课、评课学习等教研活动,审核教研组活动材料,包括教研计划的制订、听课评课活动的开展、教师的出缺勤、评价表的填写、书面材料的积累等,审核通过及时交教导处。

6.形成校本教研激励机制

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与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每个教研组每次教研活动后,教导处根据活动参与情况、上交的资料等进行考核奖励。教师必须参加相应的学科听课活动,记录详实,明确时间、地点、即时点评内容,听评课作为学期绩效考核参考指标。每学期学校评选出两个优秀教研组、两个优良教研组进行奖励。

总之,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行之有效的校本研训活动,能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而打造一支理论素养高、实践能力强的专业团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