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奔跑着和思考着

奔跑着和思考着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奔跑着的思考者呢?恒心和毅力是成功的不二法门。我认为只有当一个人不停的奔跑、不止的思索,杜甫的乌篷船载着的满舱灵感一定会溯流而下、纵使你信手拈来一片落叶,也会成为绝响。

奔跑着和思考着

柏拉图的“洞喻”:亮光在你背后,生命期待着我们的“蓦然回首”。

——题记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总裁韦尔奇说:人生成才的第一要素是思路,人生有思路,就会有出路,也就有了发展,思路是人生最重要的资源。人生的思路是什么?是悟性和智慧。人生的悟性和智慧包括的很多,但主要是两条:一是人生使命即价值观,二是经营使命,即干什么,不干什么。人生有了悟性和智慧,就能认真搞好两个经营,把经营事业和经营自己结合起来。回首从教的十几年,我觉得值得欣慰的是我既经营好了自己的事业,又经营好了自己。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是的,瑞典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如果不事先获得苏格拉底的品质,就不可能运用苏格拉底的方法。”回首我从教的历程,从立住脚——站稳脚——站好脚——现在,是十多年如一日的勤奋学习和不断思考,才使我不断完善和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十多年来,我深深感知:对于学生来说教育是不能推倒重来的,任何教育的痕迹将不可避免的留在孩子的身上。我们的每天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含有很多冒险的成分,这需要我们教师成为学习者、思考者、研究者。因此前行的路我时时提醒自己要不断学习和反思,做一个奔跑着的思考者。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奔跑着的思考者呢?

一、要多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只要你能够坚持读书学习、勤奋实践,成功的大门一定会向你敞开。古人说得好:读书是一种闻道、寻道、悟道的过程。人生在世,吃好、喝好、玩好固然是好,可以满足欲望,但欲望后面那重重叠叠的青山一样的灵魂,我们用什么来安慰呢?娱乐终究是娱乐,它代替不了对终极意义的探索,构不成生命的目的,负不起灵魂的重量,所以要埋首黄卷青灯之中多学习。

当然,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物我的回响交流”的过程。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滋润,也是内省与自察。伴随着感悟和体会,淡淡的喜悦在心头升起,浮荡的寂寞灵魂也渐归平静,让自己始终保持着一份纯净而又向上的心态,不失信心地契入现实,介入生活,创造生活。“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游心于千载,去领略“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的意趣,这是何等令人心旷神怡的事情!

二、要持之以恒

恒心和毅力是成功的不二法门。近几年来我坚持学习,做下的读书笔记每年不下二十万字。我深深地感到:板凳要坐十年冷,才能领略到儒家孜孜以求的治国平天下的胸怀;领略到道家目藏山水,采菊东篱下的逍遥;才能领略到禅道:“山就是山,水就是水”的真实意气;领略到卢梭像夜莺一样留给人们真诚的精神。

三、要寂寞的阅读

海林老师曾经欢呼:“孤独让我如此美丽。”而身为潍坊知府的郑板桥却叹息:“酒阑烛跋,漏寒风起,多少雄心退。”喧嚣尘世,寂寞难寻。在众生喧哗中要能独守一方寂寞,静坐在时间的一隅,寂寞地翻动书页,让身心沐浴书香,让灵魂接受洗礼,于寂寞中独守学习的欣悦,任窗外浮华起起落落,我自岿然不动;在流行春夏秋冬的时风中,要能守住内心的一个小小的世界,气定神闲,执守着“我心归处是故乡”,在心灵的故乡放牧思想……

这时我们就会感觉到自己灵魂的家,就在书房。十几年如一日,最爱课余饭前片刻,一头钻进书房“像古代的隐士和老僧,在石窟和禅房中吞吐着一个精神道场”:吮吸着人类群体才智结晶成的生命芳香,享受着“烟霞明灭或可睹”的福地洞天。

四、要多思考

教师天生就是个反思性职业,没有反思习惯,正如上战场没有带枪的习惯一样危险。台湾诗人商禽有一句诗也说:“我们用脚行走,用脚思考”。

刘勰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只有“思接千载”才能“视通万里”,吐“珠玉之声”,卷舒“风云之色”。笛卡儿也说:“我思故我在。”古今中外一切大成者,都是极端重视思考——特别是独立思考。《中庸》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作为人生修炼的五项内容,其中“审问”、“慎思”、“明辩”都是思考活动,可见思考的重要性。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异是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的差异,不同的思维造就不同的人生:是追逐知识还是放逐知识,是被知识控制还是去控制知识,是匍匐在知识殿堂的脚下任由知识神灵摆布,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知识信徒,还是通过对知识的神圣超越,由知识性的生存方式到达“智慧化的生活方式”。

有熟悉我的人评价过我除了酷爱学习外,为人肯用脑思考。我觉得:智慧化人生需要一路奔跑一路思考,理想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应该一边奔跑、一边思考。譬如教育论文的写作,我认为论文绝不是为文而论,堆砌词藻。高质量的论文除了要根植实践,处处留心、厚积薄发,更重要的是要勤思考。1998年暑假期间,我在阅读前几年的《化学教育》和《化学教学》时发现许多人撰文从不同角度分析一个反常的实验现象:NaHCO3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一致的看法是CaCl2溶液不能鉴别NaHCO3溶液和Na2CO3溶液。全国最权威杂志的有名专家论断一般的人都是会随声附和的,但生性喜欢挑刺的我并没有一开始就全盘接受,而是认真批判性的研读,收集此类问题的相关资料,了解对于这个问题争议的渊源,运用大学中的分析化学中的溶度积等知识,从另一个较为高的角度全面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同时撰文全面论述,发表刊载在1999年《化学教学》第四期上,将专家权威的说法抛入历史垃圾堆,成为此问题较全面、科学的论说。

回首我从教与进行教育科研的十几载,面对喧嚣尘世我也曾犹豫过,徘徊过,但努力学习和勤于思考从没离开片刻。通过对教育理论的再研习,不断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在三尺讲台“上下求索”。探索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分歧点所在,探讨如何激活兴奋点、顺利通过分歧点,维护和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做好经师的同时,注重做好人师,力争能在三尺讲台上游刃有余、大放异彩。我认为只有当一个人不停的奔跑、不止的思索,杜甫的乌篷船载着的满舱灵感一定会溯流而下、纵使你信手拈来一片落叶,也会成为绝响。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与时俱进、开拓未来,我清醒地认识到:成绩和荣誉永远只是过去奋斗路上留下的一个个脚印,我平静的心中决不会因为一次的成功熄灭奋斗的火焰。在我的心中,一路撒下的汗水,印证的只是自信带来的动力。我的梦想越来越清晰和美丽。现在的我,正借着这些动力脚踏实地的前进。

最后,我介绍一个时时萦绕在心中、鞭策自己不断向前奔跑的故事,与大家共勉:故事的名字是“向着太阳奔跑!”

在非洲,每天早晨羚羊睁开眼所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须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跑得快,否则我就会被吃掉;就在同一时刻,狮子从梦中醒来首先闪现脑海中的念头是我必须追上跑得最慢的羚羊,要不然我就会被饿死,于是在同时,羚羊和狮子一跃而起,迎着太阳跑去。

故事告诉我们:不管你是羚羊还是狮子,每天清早睁开眼头一件事,就应向着太阳奔跑,否则我们就有被时代淘汰的危险。

路漫漫其修远兮,让我们手牵着手,肩并着肩,向着太阳奔跑吧!

(本文系2002年5月在湖南省十五课题研究骨干培训班上的发言,内容部分有删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