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育的个体功能是如何表现的

德育的个体功能是如何表现的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主要是指它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其中享用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本质体现和最高境界。值得注意的是,德育的个体生存功能、发展功能与个体享受功能是一致的。三种功能的密切结合,道德教育才能成为真正的“愉快教育”或“幸福教育”。生态伦理学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无疑扩大了德育的对象范围及其功能。

二、德育的功能

德育作为影响社会规范和意识形成的教育活动,对社会文化的整合、秩序的建立,个体的自我实现、乃至人与自然的和谐等都有着独特的作用和影响。这种影响和作用即是德育的功能。大致来说,德育的功能可分为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自然性功能。

(一)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主要是指它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主要指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具体表现在:

第一,促进社会稳定。表现在社会成员对同一文化的认同,促进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下规范和秩序的形成。道德的意识、观念、定势并不仅仅以精神状态的形态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实践与生活实践的不断重复,其道德意识往往进一步转化为制度化的事实。学校德育是一定社会系统及社会秩序获得成员支持并保持稳定状态下,对其社会成员进行思想教化使其朝希望的理想状态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在阶级社会表现为进行思想政治控制的一条重要途径。统治阶级总是利用德育维护、调整、完善一定的社会关系、生活方式、政治与经济制度,向年轻一代灌输其阶级意志,约束人们的思想行为,以保证其统治地位;通过制订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来规范人的行为,协调各种关系,并使之得到某种平衡以稳定大局。当然,随着社会的全球化、信息化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们日益认识到世界是一个命运相连的共同体,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具有整体性和全球性。当前世界各国的德育在强调其本国利益的同时,也极力强调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所以,现代德育的政治功能主要在于促进社会公正、和谐,维护国际和平、合作、团结,以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第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经济与道德之间的相互影响尤为强烈,尤为直接。良好的道德教化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道德是通过人们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而体现为“生产要素”,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对人们的教育,这一要素对经济效益的提高,生产力的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这主要是因为道德教育能帮助人们形成各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观点、态度和行为习惯。也正因为如此,世界不少国家对此给予充分重视。我们曾经提出的“以德治国”也是鉴于此。其具体做法是:一是加大德育投资,把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花在道德教育上;二是把德育纳入各种教育改革方案当中,提高德育在学校和工厂中的地位;三是开设德育课程,如美国有公民课,日本有社会课,加拿大有道德价值教育课等。在发展社会生产力已成为现阶段社会主要任务的今天,加强学校德育,对提高未来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个体生存、发展和享用三个方面。其中享用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本质体现和最高境界。

德育的个体生存功能。伦理关系中所规定的义务,以具体的道德自我为承担者,即个体是道德实践的主体。德育的核心任务就是要赋予每一个个体以科学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使之在社会性的生活中生存。德育的个体生存功能是个体作为“类”的主体站在与“类”同一角度,是对个体适应社会生活一种超越性的价值系统和规范。其本质是利他的。

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德育的发展功能指对个体品德结构的发展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其一,德育有利于形成和发展个体的道德人格。其二,德育在学校全面发展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人的发展方向问题。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因此,离开德育无法谈教育。

德育的个体享受功能表现在个体在道德学习与生活过程中领会、体验道德人生的幸福、崇高、人格尊严与优越,具有审美性质的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或满足感。是在人的道德追求过程中将做人的价值高于自然生命价值的一种精神需求。

道德起源于人类的共同营生。在人类的初期,道德作为社会规范往往关注人类的生存价值和物质利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的丰富、人类精神境界的提升,道德关注的对象逐渐转移到精神层面,人们因此把道德完善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从而把道德作为获得自我肯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对象物,从各种道德追求或活动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使个体产生愉快或幸福的体验。道德的纯规范约束功能的转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由人的本质决定的。德育的本质功能也就是对人的生活意义的求索和生存质量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德育的个体生存功能、发展功能与个体享受功能是一致的。只有使个体在德育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它的享受功能才能得以产生和发展;同样,也只有在实现其生存、发展当中不断发挥德育的享受功能,个体的道德发展、人格完善等才能得到最内在的、最根本的动力,并产生积极的效果。三种功能的密切结合,道德教育才能成为真正的“愉快教育”或“幸福教育”。

(三)德育的自然性功能

德育的自然性功能,简单地说就是德育具有合理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作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但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生态危机的出现,极大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的持续发展。

早在20世纪40年代,莱奥波尔德等人开始致力于生态伦理学的构建。莱奥波尔德认为,从人类的道德发展史看,人类的道德观念经历过“人——人关系的道德”“人——社会关系的道德”“人——自然关系的道德”三个发展步骤。他认为:“一种伦理理论如果不包括人与自然的规范,就不算是完善的伦理。”由此他提出“自然道德”“生态良心”等概念。自20世纪40年代莱奥波尔德出版《大地伦理学》一书以来,生态伦理思想得以迅速发展。90年代初,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参与编制的《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一书,提出了“新的可持续生存和道德”,认为“可持续生存和道德”是“可持续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持续社会发展的道德要求”。生态伦理学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无疑扩大了德育的对象范围及其功能。很显然,要想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讲,必须克服“人类中心观”,合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今的德育在形成新的人生观、自然观,确立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善恶标准、规范,与自然的交往行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