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档案文献编纂学理论基础的奠定

档案文献编纂学理论基础的奠定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理论基础是一门学科基础理论的核心,也是一门学科存在的基本依据。再者,把信息共享论作为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信息学理论基础,较好地论证了档案文献编纂的可行性问题。

1.3 档案文献编纂学理论基础的奠定

理论基础是一门学科基础理论的核心,也是一门学科存在的基本依据。韩宝华先生在《论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理论基础》(17)和《档案文献编纂学教程》(18)中分别从哲学档案学信息学三方面探讨了档案文献编纂学的理论基础。他认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哲学理论基础;档案两步整理论(即档案实体的次序性整理和档案信息的内容性整理)是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档案学理论基础;信息共享论是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信息学理论基础。笔者以为,韩先生这一理论较好地解决了档案文献编纂学的理论基础问题。

首先,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为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哲学理论基础,为档案文献编纂学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从哲学层面来讲,档案以其特有的内容和形式记录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过程,是人们对自身客观历史的认识和反映。反过来,人们可以通过获得档案信息,并把它转化为实际的知识去能动地去改造外部世界。也即人们常说的,认识来自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其次,把两步整理论作为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档案学理论基础,较好地论证了档案文献编纂的必要性问题。第一,档案实体本身的孤本性、特藏性限制了档案被人们广泛地利用。第二,档案信息的存在状态受到档案实体整理状态的制约,相关档案信息难以形成有序的信息流。档案实体在空间上只有一种秩序,而档案的内容信息却可能有多重性,我们在按特定的分类标准去对它进行空间排列时,不可能全面揭示其信息内容。而且,原始档案信息的表现形式是真伪混杂的、隐性的,容易造成人们利用档案信息的理解障碍,只有经过编纂后才容易为一般读者所理解和接受,因此档案文献的编纂是非常有必要的。

再者,把信息共享论作为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信息学理论基础,较好地论证了档案文献编纂的可行性问题。档案信息除了它固有的一些特性外,还具备了一般文献信息的共性,比如它的可扩散性、可知性、可转换性、可浓缩性、可再生性、可传递性、可存储性等,因此为档案文献编纂提供了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