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评价的一般原则是根据对教学和评价活动的认识而提出的评价教学的基本要求,既可以指导教学评价,也为衡量教学评价提供质量标准。因此,减少或降低主观因素对评价过程和结果的负面影响,是保证教学评价公正、有效的最基本要求。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满足教学相关机构和人员的信息需要,才能使评价获得最有效的利用。

一、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教学评价的一般原则是根据对教学和评价活动的认识而提出的评价教学的基本要求,既可以指导教学评价,也为衡量教学评价提供质量标准。这样,评价者才可能对教与学的过程和结果做出符合实际的评价。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评价工作应基于被评对象的真实状况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教学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常常受主观因素影响,为个人观点左右。有一实验证实,142位本科毕业的中学教师评阅一份英文试卷,结果有35种不同的分数,从50分到98分不等。造成这种巨大差异的重要原因,是评价主体的观点和标准各异,与自己观点和标准相一致的,给予重视和肯定,评价较高;与自己观点和标准相左的,往往否定、排斥,评价就较低。而且受个人认识的局限,评价者容易做出以偏概全的结论。非客观的评价不仅使教学本身失去意义,而且很可能给被评对象带来不应有的误导,阻碍其学习和发展。因此,减少或降低主观因素对评价过程和结果的负面影响,是保证教学评价公正、有效的最基本要求。

提高评价工作的客观性,需要在评价实施程序上设计评价指标,收集资料、处理资料和信息使用等具体阶段,减少心理和外部因素的干扰。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评价工作应基于被评对象的真实状况,做出完整的价值判断。作为价值判断,评价不宜过分地突出某一个项目,忽视其他方面。例如,过去我们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往往以升学率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于是有的学校只重视毕业班教学,忽视非毕业班教学,重视智育,忽视德育等方面,最终导致学生的片面发展,其危害已有目共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固然有社会、家长的观念影响,但也与我们对学校办学的整体质量观,对个人学习质量观的认识模糊、浅薄有关。非全面性的评价无论是针对一所学校,还是针对一个学生都会偏离“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的根本目的,使教学评价迷失正确方向,阻碍个人的健康发展和学校质量的整体提高。

提高评价工作的全面性,需要在评价标准和具体内容上做细致规划,在收集资料过程中更不能有遗漏,在处理和解释资料时应该综合辩证地进行。

3.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是指评价工作应基于被评对象的真实状况,做出连贯的价值判断。评价是伴随教学持续不断进行的一项工作。作为价值判断,评价不应出现前后不衔接甚至相悖的现象。有位教师为评价本学科学习情况,预先制订成绩评价的分数比例:基础知识、技能占50%,分析和综合能力占40%,学习态度占10%,实际评定时,却把这一比例改为:基础知识、技能占70%,学习态度和作业占30%。这样,教学准备与教学指导之间脱节,教师指导与学生努力方向相冲突。应该说,教学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判断某个阶段的教学质量是建立在前一阶段评价基础之上的,这中间评价标准的前后一致是进行有计划连续评价的前提,否则无法准确评价教学质量的高与低。

要提高评价工作的一致性,首先,实施程序需要严格遵守设计好的评价方案,不能中断或发生冲突。其次,阶段性评价的积累要保持同一层次,不能出现重叠、交叉以致影响评价的可靠性

4.实效性原则

实效性原则是指评价工作应基于被评对象的真实状况,做出有效的价值判断。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满足教学相关机构和人员的信息需要,才能使评价获得最有效的利用。要提高评价工作的实效性,需要及时、准确地为相关机构、人员提供评价信息,这是评价实效性的标志之一,否则会使教学决策或调控延误,甚至出现失误。评价信息及时反馈的方式是评价实效性的又一标志。例如,评价报告要能让评价者接受,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上采取和评价者能力相近的方式反馈。供研究用的评价报告可包括许多数据和计算公式,供决策用的评价报告可包括许多解释和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