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课程体系中的乡土课程

新课程体系中的乡土课程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型课程是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与创新精神、研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发展意识的课程,是限定全体学生选择修习的课程。研究型课程中的自主学习主要是在真实情境中的自主探究学习。在研究型课程学习中,强调自主学习并不是只要独立学习,事实上更多的研究性学习是以课题组的形式进行的,即使是学生个人课题,也有一个在学习过程中取得与研究所涉主题相关的人员帮助的问题。

二、新课程体系中的乡土课程

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是由基础型、拓展型与研究型三类课程组成的,三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功能、使命。乡土课程与这三类课程究竟是什么关系呢?从已有的实践看,乡土课程是:

(一)基础型课程校本化的重要路径

基础型课程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基础型课程由各学习领域体现共同基础要求的学科课程组成,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基础型课程校本化是指学校根据相关课程标准对其进行校本化建设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的活动,反映了课程实施的调试取向和创生取向。

对不同发展层次的学校,基础型课程校本化的价值取向与途径方法是不尽相同的。有的是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对课程标准本身进行调适,或适度加深与拓展,对一些特殊儿童还可以适度变浅与简缩。目标的调整必然会带来教学内容的“新编”。有的是在严格执行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校本实际,编写校本化的教科书,或对原有教科书结构顺序进行重新组合,以利于对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处理,或对原有教科书内容进行调适,如对《生命科学》中的代表生物等作替代性的调适。有的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作适合学生实际的调适。

学科课程的乡土化过程(参见第三章第二节)是基础型课程校本化的重要路径。首先,它是基础型课程目标校本化的重要路径。学科教学既有促进人发展的目标,又有促进社会,尤其是本地区社会发展的目标,从这层意义上说,学科课程的乡土化与校本化的过程在较大程度上是一致的。其次,它是基础型课程内容校本化的重要路径。教学内容校本化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对抽象知识的学习获得感性支撑,让其学得有兴趣,好理解,能应用,它的重要路径就是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其三,它还是基础型课程教学方法校本化的重要路径。学科“书本世界”与真实的乡土生产、生活世界进行有效沟通,才会有教学组织形式与学生学习方法的重大转变。

(二)拓展型课程多样化的重要依托

拓展型课程以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拓展型课程多样化是指学校在为学生提供课程选择时,呈现优质拓展型课程种类与数量的丰富性。

拓展型课程多样性的前提是课程的优质化,其次是其种类的多样与数量的丰实。拓展型课程的优质化,要求其选题要与学生发展需求贴切、内容与学生生活亲切、方法与学生学习习惯适切,课程开发过程与规范要遵循课程原理,开发出的课程要由实践检验并需要有一个不断调适的过程。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与学生发展需求的多样化,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拓展型课程的多样性特征。学校在作需求调研与评估的基础上,依据课程规划,通过有计划的开发或对现有课程开发成果的精心选择来不断丰富拓展型课程库。

对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实现拓展型课程多样化的重要依托。首先,它是拓展型课程优质化的重要依托。乡土课程资源内容与乡土生产生活情境的亲切生动,有利于书本理性世界与生活感性世界的沟通,有利于学科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这是实现拓展型课程优质化的重要基础之一。其次,它也是拓展型课程种类多样化的重要依托。大量的区域或校本乡土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已经成为学校拓展型课程“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对促进学生了解家乡、亲近社会,形成专业学习与研究兴趣,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三)研究型课程是强化“三性”的重要阵地

研究型课程是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与创新精神、研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发展意识的课程,是限定全体学生选择修习的课程。其内容可以从学生的兴趣与生活经验出发,也可以从学科出发,实施时可以采用主题探究活动、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等方式。研究性学习特别强调了学习方式上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

自主(主动)学习的对面是他主(被动)学习,它是关涉学生拥有怎样的学习空间与权利的问题。研究型课程中的自主学习主要是在真实情境中的自主探究学习。它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学习指向与任务是真实情境中有价值问题的发现及其问题解决。第二个层次的学习指向与任务是除外在的问题发现与问题解决外,更加关注学生自己在此过程中的心理过程,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认知策略与能力。合作学习的对面是独立学习,它是关涉学习过程中的师生、生生间作用关系的问题。在研究型课程学习中,强调自主学习并不是只要独立学习,事实上更多的研究性学习是以课题组的形式进行的,即使是学生个人课题,也有一个在学习过程中取得与研究所涉主题相关的人员帮助的问题。探究学习的对面是接受学习,它是关涉学生获得知识方式的问题。它关注知识的发生过程,有助于对已学知识的综合应用,研究策略水平的发展、科学态度的形成。

研究型课程的品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谁去发现与解决问题,在什么地方去发现与解决问题,究竟发现了什么样的问题与问题究竟是如何去解决的,在发现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智能结构,尤其是认知策略与能力究竟得到怎样的锻炼成长。显然,真实生产生活情境中的研究性学习是具有特殊价值的学习模式:在真实的乡土情境中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思路与方案直至问题解决(或问题现象得到解释)。在乡土情境中的学习过程中,研究性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得到了真正体现。

无论是一个区域或一所学校,新课程创造性实施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充分开发利用好乡土课程资源是确保新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行动策略。

【注释】

[1]李素梅、滕星,中国百年乡土教材演变述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