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简介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简介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顾海良、张雷声著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由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获经济学一等奖。第一部分主要论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成历史、科学方法和理论体系。第三部分主要探讨劳动价值论在现时代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历史与现实》简介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顾海良、张雷声著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由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获经济学一等奖。

一、篇章结构

此书除“序言”外,共有12章,总体上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成历史、科学方法和理论体系。把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成融入马克思经济思想发展的整体过程中,探讨了马克思为什么、怎么从一个劳动价值论的异议者转向劳动价值论的赞成者,进而成为劳动价值论的发展者和创新者的,探讨了马克思怎样构建起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整个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怎样在同当时主流经济学发展最新趋向的“对话”中、在对政治经济学最高成就的吸纳中、在对经济学发展面临新挑战的思考和回应中实现了经济学的科学革命的。第二部分主要论述时代变化和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新变化与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关系。此部分阐述了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的时代变化,所引起的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命运的争论,认为现在劳动价值论不仅要运用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研究,而且还要运用于现实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研究,还必须把劳动价值论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去研究,因而它的研究范围和作用形式必将发生重要变化,必将形成新的理论视野。第三部分主要探讨劳动价值论在现时代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对劳动价值论在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面临的新课题从劳动的内涵、价值创造的意义、价值的转化形态、国际价值的形态几个方面作了回应。

二、基本观点

此书认为,马克思经历了从劳动价值论的反对者到劳动价值论的赞成者的转变过程,继而对劳动价值论作出了探索和创新。

此书系统地分析了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探索历程,概括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理论体系和科学方法,认为从《资本论》理论体系、方法论、结构等方面全面理解劳动价值论,才能准确把握劳动价值论。

此书全面地梳理了马克思逝世后100多年来劳动价值论发展的基本脉络,详细分析了时代变化对劳动价值论提出的一系列新课题,通过对劳动价值论与社会主义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价值理论的论争分析,说明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性。

此书结合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变化,对劳动价值论在现时代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作了新的探索,提出了深化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研究的一系列新的观点,拓展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研究视野,全面地阐述了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

三、创新之处

此书围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题,从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角度,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成历史、科学方法和理论体系,深刻地阐明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革命及其历史意义。

此书对劳动价值论在现时代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作了深入回答。(1)劳动价值论研究对象的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否适用,适用到什么程度,如何随着当代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进程而得到新的发展和拓展。(2)劳动价值论如何运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分析中。(3)在我国第三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比重日益增大的部分情况下,第三产业的劳动是否生产劳动,是否都创造价值。(4)在私营企业主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产生的新的社会阶层,私营企业主的管理劳动是否生产劳动,能否创造价值,由此涉及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的关系问题。(5)在信息产业日益得到发展,商品生产越来越多地表现为无形商品的生产,生产商品的劳动也越来越开始由物质生产劳动扩展到精神生产劳动上,需要进一步回答价值决定的劳动的内涵。(6)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中,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投资外向化现象凸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已由生产领域转入国际流通领域,世界市场及其国际价值、国际市场价格问题,也应成为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可回避的课题。

四、成果意义

此成果有助于从整体上建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代形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有助于帮助和引导人们澄清理论疑惑,提高理论素养。此书出版以后,受到理论界和教育界的极大关注,《人民日报》、《经济评论》、《教学与研究》、《高校理论战线》、《经济经纬》等报刊发表书评,对该书予以高度评价,称其是一部内容丰富、理论性和现实性都强、有许多独到见解和创新观点的论著,是中国近几年来研究劳动价值理论的一部力作。此书出版以来被多次引用,并被中国人民大学等一些高校作为经济学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生课程的教学用书、博士生学习和研究的必读书目。此书2004年获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年获普通高校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