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发展质量方式目标

科学发展质量方式目标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适应性增长是指我国开始进入工业化时期和新兴工业化时期,不受外力干预,按照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有序增长。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目标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目前仍处在弥补性增长的高级阶段,开始进入适应性增长的初级阶段。用长远的观点看,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还需要有一个较大的发展过程,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总体发展规模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

四、科学发展质量方式目标

(一)外延发展与内涵发展有序协调

如何协调,其标准是以经济发展速度与集约化程度作为抉择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的参照。不论外延发展还是内涵发展都必须重视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必须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与结果,必须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对社会的“适应”这个核心问题。从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应走以内涵发展为主,适度外延发展的混合式道路。这种“两条腿”走路的混合式发展道路,是基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观背景提出的,符合中国国情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实际。

(二)弥补性增长向适应性增长发展

弥补性增长是指高等职业教育在较低的水平上,为弥补与其他类型教育发展的差距,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滞后而通过行政手段所采取的急速增长方式。适应性增长是指我国开始进入工业化时期和新兴工业化时期,不受外力干预,按照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有序增长。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目标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目前仍处在弥补性增长的高级阶段,开始进入适应性增长的初级阶段。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看,弥补性增长将成为近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但弥补性增长是手段,适应性增长是目的。适应性增长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目标的理想选择。

(三)同步性与超前性的统一

20世纪90年代后期,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已定,现在关键是如何提高持续发展的能力。一是要加强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项指标的理解,准确把握其发展规律,力求与其保持同步;二是要在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项指标的基础上,科学预测、准确把握其发展趋势,适度超前适应。也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力争做到同步性与超前性的辩证统一,既要顾及当前,更要着眼未来,今天的发展要为明天的高质量再发展奠定基础。

(四)数量扩张型向规模效益型发展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总体规模的扩张,主要是通过增设新的院校来实现的,高职院校的规模效益并未明显提高。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高职院校发展现状考察,高职院校在校生5000人为适度规模。到2001年底,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386所,在校生76万人,校均规模为1970人。江苏省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48所,在校生107774人,校均规模为2250人;本科院校设置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17所,在校生10 000人,校均规模为588人。这种学校数量多、规模效益低的不协调发展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用长远的观点看,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还需要有一个较大的发展过程,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总体发展规模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因此,在规划长远发展战略时,必须考虑到规模小导致效益低这一事实。我国未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增长主要不是以学校数量的扩张为导向,而是以挖掘现有学校潜力,提高现有学校的内部效率,扩大现有学校办学规模为目标,盘活高等职业教育的“存量”,使之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增量”,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总体规模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