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自身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进行职业道德修养获得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解决的是职业道德要求与自身职业道德状况之间的矛盾。对每一个教师来讲,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其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的客观要求和必要途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职业道德意识的修养;其二是职业道德行为的修养。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

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自身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进行职业道德修养获得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活动的最重要形式,是每个教师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的必由之路。一个人能否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的人民教师,能否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重视和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因此,明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有关内容,有助于教师正确开展自我修养,增强自我修养的效果。

“修养”是一个含义十分广泛的概念。“修”的原意是“切磋琢磨”,“养”的本意是指涵养性情或陶冶情操。“修”与“养”结合起来是指,通过学习、磨炼、涵育和陶冶性情,养成良好品德的工夫。综合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修身养性”之道;二是指待人接物的良好态度;三是指人们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知识技艺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素质和才能;四是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的过程和工夫。孔子曾提出“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认为只有修养好个人的品德才能严肃认真地对待一切事情,才能安抚好百姓。孟子强调“养浩然之气”,“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修即求其粹美,养即期其充分”,认为要担当“大任”,“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即进行刻苦的道德修养。荀子也主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里所说的“参省”,也就是指自我反省、修养。

所谓“道德修养”是指人们自觉地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在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方面所进行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活动,以及经过这种努力所形成的道德情操和达到的道德境界。

所谓“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特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按照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所达到的道德境界。它至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教师根据职业道德规则和基本要求而进行的反省、检查、自我批评和自我解剖;二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通过自我修养所形成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职业活动的认识和实践,培养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使每个教师结合自己的职业特点,把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与规范自觉地转化为个人内心的要求和坚定的信念,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成为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受社会欢迎的优秀教师。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讲究道德修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我国许多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都特别重视道德修养。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就是说,不能很好地进行道德修养,不能认真地研究学问,听到合乎正义的道理不能实行,遇到不好的事情不能改正,是最令人忧虑的。正因为如此,我国古代经典《大学》提出,“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期,道德修养不仅被赋予了新的科学内容和时代特征,而且在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者历来十分重视道德修养和其他各方面的自我修养。毛泽东所著的《反对自由主义》、《改造我们的学习》、《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都是指导人们进行自觉修养的光辉文献。周恩来堪称道德修养的楷模,他不仅为自己制订了《我的修养要则》,而且身体力行,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为革命和建设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阐述了关于共产党员修养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我们党和广大群众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雷锋、焦裕禄、蒋筑英、孔繁森等先进人物的崇高品德和模范事迹,都是他们自觉进行道德修养的结果。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培养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首要环节,而且也是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

首先,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促进个人进步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任何个人都必须结成特定的社会关系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同样,任何社会又是由人们的相互关系及活动组成并得以不断进步的。这就要求人们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包括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关系,职业内部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职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解决的是职业道德要求与自身职业道德状况之间的矛盾。

对每一个教师来讲,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其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的客观要求和必要途径。教师不仅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掌握业务技能,而且必须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具备与实际工作岗位相适应的业务能力、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社会越发展,人们对教师的要求就越高,要求教师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愿望就越强烈。然而,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单靠职业道德教育是不够的,还要靠教师自觉地进行职业道德修养。职业道德修养就是将外在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从业者的内在信念,并进而将这种内在信念转化为实际的职业道德行为的必由之路,也是职业劳动者完善道德品质,陶冶道德情操的积极的、能动的力量源泉。

其次,只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才能发挥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调节功能的充分发挥是以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为基础,通过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来实现的。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教师的内心信念和道德品质,并且落实到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之中去的关键环节。只有教师的职业行为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教师职业道德才能产生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其社会调节作用。只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重视和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并在职业活动中自觉遵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把本行业建设成为“文明窗口”,才能充分发挥职业道德在调节职工个人、行业集体与国家整体之间的关系,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改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职业道德意识的修养;其二是职业道德行为的修养。具体说来,主要包括教师职业道德理想、知识、情感、意志、信念和行为六个方面的修养。

(一)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理想

职业道德理想是职业道德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崇高的职业道德理想才能产生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的行为。职业道德理想也是社会理想在职业选择和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前途有着重要影响。

职业道德理想与职业选择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实现职业道德理想,就必须正确对待职业选择问题。革命导师马克思在对待职业选择的问题上,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在中学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写道:“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的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达到完美。”马克思的一生,就是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一生。教师职业也是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是崇高的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和青少年的成长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师职业是非常光荣的。

要从事这一光荣的事业,就必须确立崇高的职业道德理想。为此,一是要把个人志愿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二是要正确处理教师职业选择与教育才能的关系;三是要正确看待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四是要正确看待教师工作的苦与乐。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理想,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做一名优秀教师。

职业道德理想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本质。要实现这个理想,必须做到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同一切危害教育事业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二)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

职业道德知识,是指人们对于客观存在的职业道德关系以及处理这种关系的职业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它包括职业道德观念的形成和职业道德行为判断能力的提高。

学习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知识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首要环节和最初阶段。没有对职业道德的正确认识,就谈不上培养职业道德情感、意志、信念,也不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职业道德知识是职业道德情感产生的依据,是职业道德意志锻炼的内在动力,是决定职业道德行为倾向的思想基础。事实证明,在教师职业活动中,有些人之所以出现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不良行为,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认知,不知道什么是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什么是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或者是非、善恶界限不清,缺乏起码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和选择的能力。

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知识,往往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知识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水平,首先要从教师职业道德理论、原则和规范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入手,切实掌握明辨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是非、善恶、美丑的理论武器。其次要把职业道德理论学习和职业道德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促进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获得职业道德知识的途径是很多的,但最重要的途径,还在于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理论。只有掌握了理论,才能最有效地指导教师形成科学的职业道德观念。

(三)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

职业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职业道德关系和职业道德行为的好恶情绪,如人们通常对高尚的职业活动产生敬仰和尊重,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产生愤恨和憎恶之情等。职业道德情感是随着人们的职业道德认识而产生发展的内心情绪体验,对人们的职业活动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因为人的活动,不仅受思想的支配,也受感情所左右。没有正确思想指导的活动,只能是缺乏理智的、盲目的感情冲动;而缺乏善良感情的行动,只能是枯燥的、冷冰冰的、缺乏道德意义的活动。教师只有培养起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才会真正从内心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潜心钻研业务,尽职尽责地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作贡献。

教师职业道德情感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职业正义感

职业正义感是一种最基本,也是最高尚的道德情感。它要求教师以公正、平等的态度来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职业道德关系,维护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正当合法权益,并同一切危害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2.职业责任

职业责任感是教师在职业道德活动中形成的对他人或社会应负什么责任的一种内心体验和道德情感。它既是职业道德行为的出发点,也是激励教师实现某种职业道德目标的动力。只有每个教师都能承担起各自的岗位责任,才能全面地履行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自觉培养社会主义职业责任感,是教师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条件。

3.职业义务感

职业义务感是教师在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使命感。职业义务是社会道德义务的一部分,是社会道德义务在人们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劳动者对本职工作、他人和社会所承担的道德上的使命和义务。教师只有具备了强烈的职业义务感,才能真正做到热爱工作,否则就会冷漠无情,敷衍塞责。职业义务是教师在自愿基础上自觉履行的,而不是迫于某种惩罚被迫履行的。教师职业义务的核心是责任。履行教师职业义务是自觉的、义不容辞的,不能以获得相应的权利和报酬为前提条件,相反,甚至可能要牺牲某些个人利益。

4.职业良心感

职业良心感是教师对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对自己同他人及社会的职业道德关系的自觉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是一种对职业关系和职业活动的是非、善恶的内心体验。它是教师职业责任感和义务感的发展,并与教师对职业道德行为的选择和职业道德实践紧密相连。职业良心对教师的职业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教师受到职业良心的激励,会积极地从事合乎职业道德的实践,产生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职业行为;教师受到职业良心的谴责,对不符合道德要求的情感、欲望能够予以抑制和克服,对已经做出的一些不合乎职业道德的职业行为也能够严肃反思,认真悔改。

5.职业荣誉感

职业荣誉感是教师自觉承担职业道德责任,履行职业道德义务之后,对社会因此而给予的肯定评价和褒奖赞扬所产生的喜悦和自豪等情感体验。职业荣誉的衡量不是以个人的财产多寡、特权和地位高低为标准,而是以对人民、对社会进步事业所作出的实际贡献为标准。教师只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和义务,都能受到社会的赞许和尊敬,都能得到崇高的职业荣誉。教师职业所提倡的职业荣誉,是同正直、谦虚的美德结伴同行的,它排斥一切虚假和伪善。

6.职业幸福感

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在履行了职业责任和职业义务,获得了职业荣誉之后所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和愉悦的情感体验。它是教师从事职业活动最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根本目的。在社会主义社会,教师应把参加职业活动,履行职业责任和义务,视为自己生存、发展的首要前提条件,并以此获得实实在在的职业幸福。每个教师都应该摒弃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幸福观。

(四)磨炼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

职业道德意志是人们在履行职业道德责任和义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克服困难和障碍的能力和毅力。它是职业道德行为持之以恒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职业道德观念内化为人们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因素。它一方面表现在人们的道德意识活动中,职业道德动机经常能够战胜非道德动机;另一方面表现在人们能够排除各种困难和阻力,坚定不移地执行由职业道德动机所决定的职业道德行为。

是否具备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只有道德意志坚强的人,才能有力地控制自己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在顺利的情况下,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向着崇高的职业理想不断前进;在不顺利的情况下,能不怕困难,敢于排除各种艰难险阻,建立不平凡的业绩。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意志的修养,就应该自觉地、勇敢地接受各种困难的考验,学会在职业实践中磨炼自己,自觉培养为他人和社会奉献的精神,锻炼自己克服困难、排除障碍的坚强毅力和能力。

教师职业道德意志是产生职业道德信念和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前提条件,是职业道德知识和情感转化为职业道德信念和行为的中介环节,也是教师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条件。

(五)确立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

职业道德信念是人们对职业道德理想和职业道德规则的现实性、正义性的深刻而有根据的笃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自己履行的职业责任和义务的真诚信奉。它是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和坚毅的职业道德意志的“合金”,也是人们职业道德行为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只有形成了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人们的职业道德知识、情感和意志才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人们的职业道德行为才有坚定性。教师一旦牢固地树立了某种职业道德信念,就能以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始终不渝地遵守职业道德规则,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并以此为标准去鉴定、评价自己和他人职业活动的是非与善恶。

职业道德信念是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方面,是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成熟的主要标志。由于职业道德信念具有职业道德的“知”、情”、“意”三种品格合一的特点,所以它不仅是教师选择符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所要求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行为的根本保证,而且是将职业理想和职业行为坚持到底的精神支柱。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每个教师都应该在各自的职业生活中,确立并坚持自己的职业道德信念,以增强履行教师职业道德义务的自觉性,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才干。

(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职业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职业道德知识、情感、意志、信念支配下所采取的自觉活动。职业道德行为的最大特点是自觉性和习惯性。被迫的行为即使有良好的效果,也不能算是道德行为;而真正的道德行为往往带有习惯性。职业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职业道德品质好坏、职业道德水平高低的客观依据。职业道德修养的最重要环节,就是要把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贯彻落实到职业道德行为之中去,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人们的职业道德知识、情感、意志毕竟都是主观意志的东西,只有将其贯穿和体现在人们的职业道德行为中,才具有现实的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使教师在没有任何人监督的条件下,也能够长期自觉地按照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办事,积极主动地选择善良的职业道德行为,避免和杜绝邪恶的职业道德行为。善良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不是偶然的、短暂的举措,而是自然而然的、习以为常的行动,它标志着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达到了较高的境界。

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职业技能的学习与提高。一个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没有一定的教育工作经验和技能,即使他有强烈的教书育人的良好愿望,也不可能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甚至要误人子弟。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依靠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自觉修养。

四、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目的是职业劳动者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境界和职业道德素质,把自己造就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的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劳动者。教师要真正解决职业道德要求与个人选择和践行能力之间的矛盾,解决自己内在的思想品质中新旧道德因素之间的矛盾,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和情操,不仅需要自觉的道德修养意识和坚强的道德意志,还必须找到职业道德修养的正确途径,把握职业道德修养的科学方法。

(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修养之所以能够培养和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就在于它不是单纯的内心体验,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过程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必须接受这个基本理论的指导,克服旧道德修养脱离社会实践,片面讲求个人“修身”、“养性”的致命弱点,切实把职业道德修养建立在职业道德实践的基础上。教师的职业实践是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离开这种根本途径,任何高超的道德修养方法都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人格。

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的正确认识从社会实践中来。教师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基础上,才能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离开社会实践,教师的行为就无所谓善恶,当然也就谈不上职业道德修养了。社会实践是教师形成某种道德品质的客观基础,也是教师改变自己已经形成的某种道德品质的客观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深刻理解各种社会关系所具有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形成道德意识。这些道德意识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教师的某种道德品质。

通过社会实践,教师能够不断形成、积累和改善道德品质的因素,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更加高尚、纯洁。因此,职业道德修养,既不要求教师整天进行闭门思过式的自我检讨,也不要求教师大搞坐而论道式的夸夸其谈,而是要求教师自觉地按照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去从事教育实践活动,并在这种身体力行的过程中,积极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知识、情感、意志、信念和行为习惯。社会实践又是检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标准。“闭门思过”固然必要,但职业道德修养的成效标准不在于修养者自身的愿望和观念,而在于社会实践的鉴定和检验。教师只有积极投身于职业实践活动,才能亲身体验职业道德的本质内容和现实意义,理解职业道德规则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并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自觉地遵守。

总之,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职业道德修养,不断地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并付诸行动,在行动中又进一步改善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这种循环往复,持续磨炼,会使教师的道德修养不断地达到更高的境界。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

第一,坚持知行统一。理论是行动的向导,缺乏理论指导的行动必然是盲目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种理智的、自觉的活动,它不仅需要科学的世界观作指导,也需要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道德理论作基础。因此,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和趋势,把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职业实践活动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同时,还要学习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理论,全面把握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实践表明,只有掌握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理论,真正懂得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的实际要求,明确什么是道德的职业行为,什么是不道德的职业行为,才能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选择和评价能力,并形成科学的职业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任何道德理论和道德知识,从根本上说都来源于一定的道德实践,并在道德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职业道德修养这种知行统一的特点,客观上要求教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努力把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运用到职业实践活动之中去,以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指导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坚持不懈地进行自觉锻炼和自我改造。各级各类教师都不能满足已有的某些道德知识,而必须在总结新的职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职业道德认识,增强职业道德情感,磨炼职业道德意志,树立新的职业道德观念,并养成符合新的职业实践和时代要求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第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同其他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一样,都是在外部与内部的矛盾运动过程中实现的。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与提高,既要依赖包括批评在内的道德教育和道德评价,又要依赖包括自我批评在内的自我道德审视和自我道德评价。认真地、经常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开展相互批评,要处理好批评者与被批评者之间的关系。作为批评者,要讲究动机、方法和效果;作为被批评者,要有“闻过则喜”的胸怀和态度,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对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来说,尤为重要的是严于剖析自己,开展自我批评。孔子曾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他的学生曾子有句名言叫“吾日三省吾身”。明代思想家王阳明也主张“省察克治”的修养方法。自我批评正是吸取了历史上“内省”思想,并把它运用在职业道德修养之中。教师只有勇敢地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严于和善于剖析、反省自己,才能消除错误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

第三,努力做到“慎独”。人的精神境界有不同层次,所以职业道德修养的要求也是有层次性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高层次就是“慎独”。“慎独”一语最早出自儒家经典《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者,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用我们现代语言来表述,就是指在没有外界监督、独自一个人的情况下,也能自觉遵守道德规则,不做任何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不道德的事情。显然,这既是一种重要的职业道德修养方法,又是一种崇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境界。

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方法,“慎独”可以通过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更好地培养、锻炼坚定的职业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作为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境界,“慎独”标志着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已达到高度自觉的程度。在有人检查监督或无法隐瞒的大庭广众之下不做坏事,这是一般人都能做到的;但在无人监督和无人知道的情况下也不背离道德,那就不很容易了。但是,这也是教师必须做到的。

古今中外一切有道德修养的人都十分重视“慎独”的修养方法和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更加要重视“慎独”的修养方法,并根据新的职业生活特点和要求,赋予它新的科学内容和时代特征。只有努力做到“慎独”,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品质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进步、有益于人民幸福的人。

第四,学习先进人物。由于先进人物总是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我们的职业道德理想,为我们的道德修养提供可以借鉴的先进经验,所以向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学习,特别是向本行业的先进人物学习,也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向先进人物学习,目的是进一步找出差距,看清自身在职业道德品质方面的不足,在先进人物的表率作用和精神感召下,努力提高职业道德境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国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当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他们在党的培养和教育下,逐渐形成并长期保持着一些带有各自职业特点的优秀道德品质。这为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树立了好榜样。

古人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这些至理名言都在倡导人们看到别人的优点,就要检查自己并努力去学习;发现别人的缺点,就要引起警惕并反省自己。教师在向先进人物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克服几种错误倾向:一是要防止先进人物高不可攀的片面观点;二是要防止用市侩的眼光看待先进人物,摒弃把他们的崇高品德看成是“傻气”的错误认识;三是要反对有些人专门在先进人物身上找缺点,挑毛病,尤其是对本单位或本系统的先进人物不服气,不虚心向他们学习的错误做法;四是要反对脱离实际,机械模仿,搞形式主义的花架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