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10年建设中,中心共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社会科学基地重大项目20项,承担省部级以上其他项目10多项,承担横向项目近10项。中心始终注重易学发展与中国哲学以及其他学科的相互沟通,以实现易学研究与中国哲学学科发展的良性互动。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一、总体情况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在2000—2010年,以复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中心,突出学科特色,以易学研究为重点,进而对中国古代哲学进行全面研究。在这十年中,中心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战略方针政策,全面开展科学研究,努力提高科研创新水平,按照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五项建设标准和管理规定,着力加强科研队伍建设,与此同时积极召开学术会议,加强学术交流,积极致力于社会服务。基地在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实现了预定的目标和任务。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

(一)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学术梯队及学科建设

自2000年以来,围绕国家的人才引进计划,此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用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制度,大力吸引高素质优秀人才,在这十年中建立起了一支研究能力强、科研能力突出、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目前,基地有专职科研人员16人,兼职科研人员12人,其中终身教授1人,正高级研究人员近70%,大部分正高级研究人员年龄在40至55岁之间,副高级研究人员大部分年龄在35至45岁之间,中级职称人员在30岁左右,相当一部分学术骨干是由此中心培养出来的。10年来,基地培养并获博士学位毕业生50余名,其中一部分已成长为学界学术骨干,在学界崭露头角,有的走上行政岗位或科研教学岗位,作出了比较突出的成绩。

2003年以此中心所在中国哲学博士点为龙头的山东大学哲学学科获准成立博士后流动站;2004年以此中心为龙头,联合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文史哲研究院相关学术力量,组合为“985工程”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获教育部批准;2005年此中心与哲学系所在哲学学科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此中心所属“中国哲学”学科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

(二)立足学术前沿,开展新出土文献、交叉学科研究

此中心通过调整学术研究方向,科研领域进一步拓宽,科研能力进一步提升。该中心立足学术前沿,以新出土简帛易学、哲学解释学、儒学、易学史等作为学术研究重点,并把这些研究作为重大课题,在全国范围内招标。目前,该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探讨易学研究、哲学研究和儒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观点。在10年建设中,中心共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社会科学基地重大项目20项,承担省部级以上其他项目10多项,承担横向项目近10项。出版著作20余部,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21篇。其中,由中心组织编纂的大型易学丛书《百年易学菁华集成》初编在2010年出版。在该系列丛书初编的基础上,中心拟进一步开展续编的编纂工作。该书既完成了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学术文化保护工程,又为新世纪及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而又堪称全面的资料,确定了易学在中华文化重建及中外文化交流会通中的全新角色,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被学界称为“极大的创举,是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不可替代的伟大学术工程”。

中心在易学研究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在儒学与墨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绩。中心始终注重易学发展与中国哲学以及其他学科的相互沟通,以实现易学研究与中国哲学学科发展的良性互动。可以说易学哲学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学科优势明显。

(三)积极办刊,召开学术会议,加强学术交流,增强学术影响力

中心每年都出版《周易研究》(中文版)6期,《周易研究》增刊(英文版)1期。所刊发的论文中,每年均有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在中国哲学领域的转载量与转载率均属前列,提升了中心在学术界的影响力。

在学术交流方面,中心经过10年建设,已先后与日本、韩国、德国、比利时、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易学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联系。多次邀请海内外著名学者如汤一介、蒙培元、安乐哲(Roger T.Ames)、成中英、杜维明、王赞源、郑吉雄、凯文夫妇(Kevin and Simone de La Tour)等教授来中心讲学,其中有的被聘为兼职教授或短期专家,多数建立起长期的合作交流关系。举办了多次有重要影响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如2000年的“百年易学研究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2002年的“海峡两岸易学与中国哲学研讨会”,2004年的“出土文献学术研讨会”,2005年的“易学与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8年的“海峡两岸易学文化研讨会”等。

(四)努力服务社会,促进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应用和创新

10年来,中心为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咨询服务近10次,特别是中心主任刘大钧教授为青岛崂山巨峰游览区所做的文化内涵设计、为新疆特克斯历史文化名城八卦城的保护与开发建设所做的规划与设计受到有关各方的赞许,产生了较大影响,显示中心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方面具有一定的实力。

三、标志性研究成果

十年间,围绕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中心的成果颇丰,在出土文献、易学史、易学经传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儒家哲学与道家、道教哲学研究在学术界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果如下:

(1)《今、帛、竹书〈周易〉综考》,该书由刘大钧教授完成,于2005年8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为研究新出战国楚简《周易》的第一部专著。其研究为当前该领域领先水平,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周易》经文的研究视野。其内容有多篇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史哲》等重要刊物发表,并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主体摘登,被人大《中国哲学》全文复印。

(2)《百年易学菁华集成》(初编),该书以中心第一学术带头人刘大钧教授为首席专家,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于2010年4月由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旨在以科学的方法系统地、全方位地收集整理20世纪易学研究专论,从《周易》经传研究,出土易学文献研究,易学象数学研究,易学哲学研究,易学史研究,《周易》与儒释道研究,《周易》与中医研究,《周易》与文史、艺术研究,《周易》与自然科学研究,《周易》与术数研究十个方面分专辑对百余年来海内外优秀易学研究论著(主要是论文)进行系统的梳理与编选。该书既完成了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学术文化保护工程,又为新世纪及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而又堪称全面的资料,确定了易学在中华文化重建及中外文化交流会通中的全新角色,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被学界称为“极大的创举,是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不可替代的伟大学术工程”。

四、“十二五”建设思路

中心建设将继续以易学理论研究为重点,推动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全面研究,继续以“开展学术交流与研究,致力弘扬中国易学文化”为宗旨,以培养硕士、博士等高素质人才为主要任务,举办国际及全国会议,推进学术交流,提高理论水平,抓紧专人专题的实质性研究,奋力攻坚,力争在不远的将来,写出一部真正体现当代易学最高研究水准的《中国易学史》,使中心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权威和表率作用,按教育部的要求,在数年之后,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一流的易学研究中心。

(一)提高科研能力,科研项目进行整体规划,突出重点

将科研的中心放在基础理论建设方面,科研主要围绕出土帛书文献研究、《周易》经传研究、易学史研究及哲学研究、易学现代价值研究四个方面展开。争取做到在未来五年内,继续在《百年易学菁华集成》(初编)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提炼、调查与论证,开展续编的编纂工作,并另外重点推出2至3项具有标志性的高水平成果。

(二)办好研究刊物,建设学术阵地

坚持“二严”(严肃、严谨)方针办刊,在每年继续出版6期中文《周易研究》的基础上,将英文版做好,以进一步扩大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在海外的影响力。

(三)加强学术交流,提升学术影响力

在学术交流方面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邀请国外知名学者到本中心进行学术访问,促进学术交流,推动中西文化的双向发展,召开国内、国际学术研讨会,加强与国内兄弟高校的交流;同时,放眼世界,增强中心的学术影响力,依托山大优秀的人文资源,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基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