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活动的大脑机制

学习活动的大脑机制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习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最为熟悉的一个概念,但是对于教育心理学范畴的“学习”概念,专家学者则难以做出明确的界定。认为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集中表现为通过实践或者练习而获得,由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这种认识越来越逼近了对学习实质问题的深层理解。揭示学习的实质需要正确认识大脑及其运行机制问题,这依然是学习研究的一个热点主题。

第一节 学习问题的一般概述

一、学习的概念

学习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最为熟悉的一个概念,但是对于教育心理学范畴的“学习”概念,专家学者则难以做出明确的界定。其原因在于学习问题比较复杂。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对学习的理解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在这句话里,“学”指人的认识活动;而“习”则是指实践行动,也即复习、反复练习的巩固活动。孔子认为,学习过程是一种知行统一的活动,其中伴随着乐趣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美国心理学家特蒂指出,孔子式的东方学习模式更强调“习”的问题。而西方的学习模式或者苏格拉底式的模式更重视“学”的问题。西方人的学习模式更注重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培养,把能力看做是最重要的学习因素,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注重个性的培养,认为个人内在品质的形成,比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1)

目前教育心理学界对于学习概念的理解主要有这样三种:

一种是广义的学习概念。认为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集中表现为通过实践或者练习而获得,由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学习是动物和人类进化的一部分,进化与学习是两个不能分开的问题。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进化。动物和人为了生存,均必须学习。对一个人来说,如果要在知识爆炸时代具备一种应对能力,就必须强化学习意识,认真学习各种人类的先进知识。与其他动物比较起来,人的自然生存能力是最弱的,我们人类一生下来就必须受到保护。但是,大自然又给了人最好的礼物——大脑和智慧。人类具有惊人的学习能力。以人类的模仿行为为例,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相比,在日本鹿儿岛上的一小群短尾猴中,要使它们学会将洗土豆和扔麦子这样的行为扩散开来,需要8年时间,而婴儿出生不久便能通过模仿,轻而易举地掌握这些行为。儿童通常到3岁时就能流利地使用母语说话了。更不用说人还具有掌握文化、科技知识这一超越自身生理局限性的潜能了。

另一种是次广义的学习概念,专指人类的学习。其被定义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2)

第三种是狭义的学习概念,指在校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快速而高效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学习。现代学校教育制度要求学生在规定的十几年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人类两千多年来的文明成果和积累的知识技能。因此,在校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高强度性。这就特别需要学校和教师在教学组织和方法上,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采取各种措施,把最有价值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间接经验,持续积累知识,提高品德修养和智力水平。

二、学习的类型

科学研究的任务是说明事物的内在本质,为了实现这一任务通常运用这样两种科学方法:一是将研究对象进行概念上的规定,通过下定义来揭示某一事物或者现象的实质;二是把研究对象加以分类,通过划分类型来描述事物或现象的内在性联系。我们要说明人的学习的实质,除了要在概念内涵上研究事物的本质属性之外,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人类学习的各种类型,以便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把握学生学习活动的规律。

目前国外学者对学习的分类有以下几种。美国心理学家索里把学习类型分为五种:①联想性学习(经典性条件作用);②尝试学习(工具性条件作用);③模仿性学习;④顿悟性学习;⑤含有推理的学习。

认知心理学家加涅则将学习划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动作技能、态度。其中智慧技能的学习中分别为:①连锁学习;②辨别学习;③具体概念的学习;④定义概念的学习;⑤规则的学习;⑥高级规则的学习(相当于解决问题)。

奥苏伯尔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意义学习,后者又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安德森将知识学习划分为两种: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学习。梅耶则提出了语义性学习、程序性学习、策略性学习这样三种类型的分类办法。

国内学者一般将学习分为以下五种:知识的学习、技能和熟练的学习、智能的学习、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了解上述众多的学习类型,对于我们从中进一步寻找学习的共同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具有重要的教育理论和实际意义。

三、学习的实质

学习的实质是什么?这是任何学习理论都不可回避的根本性问题。

当代认知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获得符号性的表征或结构、并应用这些表征或结构的过程。学习更多的是发生在学习者个人内部的一种活动。皮亚杰认为,学习活动本质上是在一种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主体生成的结构性动作,其目的在于取得主体对外部自然与社会环境的适应,从而达到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同时将这种动作协调结构内化为主体的认知结构。建构主义情境理论则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参与实践,与他人、环境等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形成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社会化水平的过程。学习更多的是发生在社会环境中的一种活动。

哲学界提出,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活动。而教育学也认为,学习是人类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获取经验和知识,掌握客观规律,使身心获得发展的社会活动。

总的来讲,目前学术界对学习实质的认识,普遍强调学习中个体的自觉能动作用,注重学习者的主动建构。这种认识越来越逼近了对学习实质问题的深层理解。

四、学习的机制

揭示学习的实质需要正确认识大脑及其运行机制问题,这依然是学习研究的一个热点主题。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学习机制问题的探索出现了两条思路:一条思路是从生理机制出发来揭示学习活动的规律;另一条是从心理机制出发阐述学习的活动模式。生理机制主要是从大脑结构和功能方面探讨人类学习的物质基础。由于受现代脑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目前对学习的脑活动微观机制的研究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心理机制则是从功能模拟的角度出发,总结探讨人类学习活动的共同特征和认知加工方式。当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这种人类的高级复杂的心理活动主要是功能性的,而不是实体性的,完全可以从功能性机制层面揭示学习的活动规律,而没有必要等待脑神经生理的微观机制搞清楚之后,再开展学习问题的研究。因为从大脑的功能直接推断学习活动是不可能的。专家的大脑神经系统结构与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对信息和知识的组织、解决问题的加工策略方式有所不同而已。研究清楚人对信息和知识的组织、解决问题的加工策略方式,也就等于把握了人的学习机制和活动规律。

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总结认为,人的学习过程主要是依靠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这两种相互联系而又有区别的机制加以实现的。国内有学者近年来提出了学习双机制的理论,认为人有两类学习机制:一类是联结性学习机制;另一类是运算性学习机制。有关这方面比较详细的介绍,可参见本书第六章中的相关内容。

五、西方各学习理论派别的共同倾向

由于各学者的观点、视野和研究方法各不相同,因而形成了各种学习理论的流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普遍公认的学习理论。但是透过不同之处我们也可以看到不少大同或相同之处:

(1)学习理论探讨有关学习领域的知识,以及阐述和分析从事学习研究的途径和方法。学习理论是人们对学习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总结,其理论框架又可作为行动的指南。学习理论可以为人们提供对学习的基本理解,从而为形成科学的学习观奠定基础。

(2)学习理论是有关学习规律、法则的系统化概括总结。

(3)学习理论要阐明学习发生的心理机制,以及有效学习行为的法则。

西方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总体上反映出了双峰对峙格局:从行为主义到新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从完形主义(格式塔)、人本主义学派到建构主义。各种学习理论首先均要回答“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学习的实质是什么”这一问题。联结主义和行为主义者提出,学习是联结的形成;而认知心理学则认为学习是经过复杂的认知活动而形成的认知结构;人本主义者强调学习的本质是自我;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是一种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