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并具有悠久历史的职业。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教师人格是指以教师角色为其重要的社会角色的教师主体,在其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履行角色责任和义务中自觉形成的相应的和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之总和。

第一节 教师的心理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教师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并具有悠久历史的职业。教师是培养人类年青一代的专门人员,教师把人类社会积累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文化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并使它们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同时也把一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传授给年青一代,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教师通过对文化知识的传播,思想品质的培育、探索,新知识新思想的启迪,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教师对年青一代的辛勤、有效的培育,这个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程、文明进步,就会中断或遭受损失。古往今来,教师这一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显而易见,东方的孔子、西方的苏格拉底都是以教师为职业,从而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当今之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离开了学校教育,离开了教师,大量的专门的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是不可能的。当前,人们已逐渐地认识到,教师已成为关系到一个国家发展、民族生存,以至在国际上处于重要地位的职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了第一流的教师才会有第一流的教育,出第一流的人才。当代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同时社会对教师的素质与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

心理学家通过设计问卷,向学生做调查,了解他们喜欢与不喜欢的教师的特征,并对这些特征加以排序。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家长代理人,他们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具有仁慈、体谅、耐心、温和、亲切、易接近等特征。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知识传授者,他们希望教师在他们遇到困惑时,启发他们的智慧,帮助他们解除困惑,具有精通教学业务、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了等特征。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团体领导者和纪律维护人,他们希望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能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估,表现出公正、民主、合作、处事有伸缩性等特征。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是模范公民,他们则希望教师的价值观、道德观总是代表社会主导地位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并用这种观念引导、促使自己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师言行一致、幽默、开朗、直爽、守纪律等。如果学生将教师看成是朋友、心理辅导者,则希望教师是分担自己的欢乐与痛苦、幸福与忧愁的朋友,希望教师表现出同情、理解、真诚、关心、值得信赖等品质。总之,这些研究发现,要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好教师,教师本人不仅需要具有一般公民需要的良好品质,而且需要具备教师职业所需要的特殊品质。

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概括出了作为好教师的12种素质。分别是:①友善的态度。“他必须喜欢我们。要知道,我们一眼就能看出他喜欢还是不喜欢教书。”②尊重课堂内每一个人。“老师应对我们有礼貌。我们也是人。”③耐心。“老师,请您耐心地听听我所提出的问题。在您听来也许可笑,但只有您肯听我,我才能向您学习。”④兴趣广泛。“她带给我们课堂以外的观点,并帮助我们去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⑤良好的仪表。“我立刻就喜欢他了。他走进来,把名字写在黑板上,马上开始讲课。你能看得出他是熟悉教学工作的。他衣着整洁,事事都安排得有条不紊。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整节课瞧着她,我没什么反感。她尽力使自己显得自然。”⑥公正。“老师,只要您保持公正,您对我尽量严格。表面上即使我反对严格,但是我知道我需要您严格。”⑦幽默感。“他讲课生动风趣,幽默活泼,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⑧良好的品性。“我相信她与其他人一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⑨对个人的关注。“老师只和好学生谈话,难道他不知道我也正在努力吗?”⑩伸缩性。“老师,请您记得,不久之前您也是学生,您是否有时也会忘带东西,在班上您是否样样第一?”〇11宽容。“她装着不知道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〇12有方法。“忽然间,我能顺利完成我的作业了,我竟然没有察觉这是因为您的指导。”

但教师应认识到学生具有两重性,即既有“向师性”,又有“独立性”。一方面教师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的态度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希望受到老师的教育,得到老师的关注,这决定其具有向师性;另一方面学生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个体,都有一定的独立学习和活动的能力,有一定程度的独立倾向和要求,这决定其具有独立性。教师只有正确认识学生的“向师性”和“独立性”,才会对学生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并产生相应的情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教师的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一)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认知特征也称认知风格,它是指一个人处理信息的习惯,反映一个人知觉,思考、解决问题和记忆的典型模式。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认知特征或风格,教师也不例外。研究表明,在智力与知识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他们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所以说,教师专业需要某些特殊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教师表达的清晰度有显著的相关;教师讲解的含糊不清则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负相关;教师思维的流畅性与他们教学效果有显著的相关。教师在这些方面能力较强,学生的成绩好;而且,教师的这些特点对小学生的影响更大。

(二)教师的人格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教师人格是指以教师角色为其重要的社会角色的教师主体,在其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履行角色责任和义务中自觉形成的相应的和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之总和。关于教师人格的作用,被广泛接受的是乌申斯基的观点:“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的人格这个活的源泉流露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者人格的作用。”研究材料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研究表明,有激励作用、生动活泼、富于想象并热心于自己学科的教师,他们的教学工作较为成功。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的行为更富有建设性。这种教师的人际关系一般比较好,常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还有的研究发现,教师对学生思想的认可与课堂成绩有正相关的趋势,尽管教师的表扬次数与学生的成绩之间未发现明确的关系,但教师的批评或不赞成,与学生的成绩之间却存在着负相关。这些研究比较深入地揭示了导致教师职业成功的特殊能力和人格特征,为教师的造就和培养提供了重要依据。

但是,有迹象表明,教师特征与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年龄阶段特征都存在着相互作用。加涅的研究指出,对知识具有浓厚兴趣并以追求知识获得满足的学生同以追求教师认可来获得满足的学生不同,他们喜欢的教师与教师的热情程度无关。可见,要深入探索教师的特征怎样影响其事业成就,还应更进一步从师生相互作用的角度开展广泛研究。

三、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教师把具有各种各样个性的学生用某种观点来分析,从而提出不同的要求,称为教师的期待。教师的期待是与其情感紧密相连的。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研究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期待的效果。他们从小学一至六年级中每年级选三个班,作了一次所谓的潜力测验(实际上是一般的智力测验)。然后,随机地在各班抽取20%的学生,故意告诉老师说,这些学生未来大有提高的可能性,要求教师注意观察,但不要告诉学生本人。八个月后,研究者又对他们做了一次测验,结果是,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其他学生进步快。也就是说,罗森塔尔等人通过自己“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这种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人将之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即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待的自我实现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

尽管罗森塔尔等人的研究结果一直存在争议,但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教师期待的自我实现预言效应确实是存在的。在日常教育中,经常可以发现,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期待,一段时间后,教师会将自己暗含期待的感情微妙地传递给学生,使这些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常常像老师所期待的那样有所进步。相反,如果教师厌恶某些学生,对学生期待较低,一段时间后,学生也会感受到教师的“偏心”,也常常像老师所期待的那样一天天变差。教师的这种期待产生了相互交流的反馈,出现了教师期待的效果。

在学校中,每个学生都希望教师能够公平地对待自己,希望得到教师的赏识,讨厌教师的偏袒和不公。如果教师能有正确的学生观,对每个学生形成恰如其分的期待,以满腔热情去因材施教,长善救失,就可能产生良好的自我实现效应。反之,教师对部分学生有偏见,看不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对他们形成低期待,处处和学生相悖而行,学生也会自暴自弃,表现越来越差,造成恶性循环。

总之,“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了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态度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的期待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它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影响着学生的智力、情感和人格的成长。因此,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给予合理的期待,给他们以公正的支持和鼓励,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不过,在实际的教育情景中,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并不一定能发生自我应验的语言效应。因为教师期望效应的发生,既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因素,如教师的人格魅力、学识丰富、情感,也取决于学生的人格特征、原有认知水平、归因风格和自我意识等众多的心理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