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乙醇中毒致中枢性呼吸衰竭症状

乙醇中毒致中枢性呼吸衰竭症状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次饮入过量含乙醇饮料可引起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的疾病,称急性酒精中毒。日常酒精中毒常为烈性酒引起。急性酒精中毒可与其他食物中毒同时发生。急性中毒机制:3.心脏作用 急性酒精中毒时,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加、收缩压升高、脉压加大、心肌耗氧量增加,也可引起心肌损害和左室收缩功能下降。4.纳洛酮 纳洛酮能使血乙醇浓度明显下降,逆转急性酒精中毒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可作为非特异性的催醒药。

(一)毒理

乙醇,又称酒精是一种烃类羟基衍生物,无色、易挥发和易燃液体,能与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更易溶于水和体液,具有醇香味。一次饮入过量含乙醇饮料可引起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的疾病,称急性酒精中毒。乙醇广泛用于酒类饮料和工业、医药、日常化学制品。日常酒精中毒常为烈性酒引起。急性酒精中毒可与其他食物中毒同时发生。急性中毒机制:

1.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 乙醇是中枢神经抑制剂,血乙醇浓度升高时,引起共济失调,出现昏睡或昏迷。

2.代谢异常 乙醇影响代谢,血浓度高时,出现严重低血糖、血乳酸增高和酮体蓄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3.心脏作用 急性酒精中毒时,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加、收缩压升高、脉压加大、心肌耗氧量增加,也可引起心肌损害和左室收缩功能下降。

(二)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与病人饮酒量、耐受性和血乙醇浓度有关。酒精中毒者呼出气有浓厚乙醇味。临床上分为三期:

1.兴奋期 头痛、欣快感、健谈、情绪不稳定、易激怒,有时可沉默、孤僻或入睡。

2.共济失调期  言语不清、视物模糊、复视、眼球震颤、行动笨拙、步态不稳和共济失调。

3.昏迷期 昏睡、瞳孔散大、体温降低、心率增快、血压降低、呼吸慢并有鼾音,严重者因呼吸或循环衰竭致死。

(三)实验室检查

1.血乙醇浓度测定 由于乙醇耐受现象,血乙醇浓度与中毒程度无很好相关性。无乙醇成瘾者,血乙醇浓度4~5g/L可抑制呼吸致死。

2.血液生化检查 急性中毒可出现低血糖、低钾、低镁和低钙。

3.动脉血气 急性中毒者表现不同程度代谢性酸中毒。

4.心电图 可出现心律失常和心肌损害心电图改变。

5.头颅CT 有头部外伤或有局部神经病学体征时,进行CT检查除外颅脑外伤。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饮酒史、呼出气味、不同程度神志障碍和血乙醇浓度测定作出诊断。

2.鉴别诊断 急性酒精中毒应与伴有意识障碍或昏迷的其他疾病鉴别,如药物中毒、CO中毒、低血糖、肝性脑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颅脑外伤和脑血管意外等。

(五)治疗

轻者无需特殊处理。有共济失调者严格限制活动,以免发生外伤。昏迷者应迅速治疗,大多数病人在数小时内缓解。

1.维持呼吸功能 保证气道通畅、供氧,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或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2.维持循环功能 监测血压、心律(率)和心功能状态,静脉输注5%葡萄糖生理盐水溶液维持有效循环容量。

3.洗胃或导泻 清醒者迅速催吐。神志障碍或昏睡者,进行气管内插管后洗胃。由于摄入乙醇后很快吸收,洗胃和导泻效果不佳。同时服用其他毒物时,予活性炭吸附或导泻。

4.纳洛酮 纳洛酮能使血乙醇浓度明显下降,逆转急性酒精中毒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可作为非特异性的催醒药。急性中毒兴奋期,纳洛酮0.4mg静脉注射;共济失调期0.4~0.8mg静脉注射;昏睡或昏迷期0.8~1.2mg静脉注射,30min后重复应用,直至神志清醒。

5.血液透析 血乙醇浓度超过4g/L时,应考虑血液透析。

6.支持治疗 注意保暖,给予足够热量、复合维生素B等。昏迷者,静脉输注葡萄糖50g和肌内注射维生素B1100mg,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7.监测 严密监测神志、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