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案例六】职场中的聚与距

【案例六】职场中的聚与距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有个亲戚在单位是中层领导,在职场上经历过大风大浪。她说在职场上应保持自我个性,不要强行改变自己,不必学交往技巧,那会给人圆滑的感觉,“在职场中真诚最重要”。年底联欢会,我为每一位上台唱歌的同事鼓掌。没想到这个友善的举动让大家非常感动,有时我工作中出了错,同事都愿意替我兜着,不向上司汇报。案例中的“我”是个性格内向、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职场对于她来说既充满了新鲜感,又充满了恐惧感。

进公司的第一天,部门经理带着我和同事们认识。每个人都对我微笑、握手,空气暖融融的,让我着实激动不已。

可没想到经理一走,办公室里立刻露出“真容”。经理让小李当我师傅带我熟悉业务,可她只顾埋头写计划书,对手足无措的我根本不予理睬。

我天性内向,朋友不多,非常渴望能在集体中找到归属感,获得关注。于是,我下决心改变自己,可越变越崩溃。如我看了许多星座的书,然后专找星座一样的同事聊天,觉得彼此有缘。“徐姐,你好年轻啊,看起来就像三十多岁。”结果人家脸一黑,“我就是三十多岁啊”!我臊了个大红脸。

我非常沮丧,觉得职场人际的水太深!

我有个亲戚在单位是中层领导,在职场上经历过大风大浪。她说职场中每个人每天跟同事在一起的时间远远超过家人,如果不能和大家和睦相处,日子会过得很灰暗,对事业影响很大。

她说在职场上应保持自我个性,不要强行改变自己,不必学交往技巧,那会给人圆滑的感觉,“在职场中真诚最重要”。她建议我说话要讲究分寸,让对方感觉舒服;要学会补台,不要拆台;有成绩时说“我们”,犯错误时说“我”;同事聊天插不上话时就微笑倾听,“因为倾听也是一种参与”。

我从小住校,一直不会做饭,但心里非常渴望做大厨。后来我发现和女同事聊烹饪,是和她们亲近的一个重要途径。只要我咨询红烧肉和各式炒菜的做法,年长的女同事就两眼发光,大谈她的厨艺和营养观,给我出谋划策,好像是我妈。我暗爽,终于在办公室找到像家一样的温暖了。

年底联欢会,我为每一位上台唱歌的同事鼓掌。不是刻意拍马屁,而是我五音不全,我觉得每个能唱到调上的都是人才,好羡慕他们。没想到这个友善的举动让大家非常感动,有时我工作中出了错,同事都愿意替我兜着,不向上司汇报。

对不好相处的同事,我会在MSN、QQ和邮件上说事或发个短信,事儿就解决了。既没有争执,还不用看他的臭脸,办事效率颇高。

在职场上要善待每一位同事,但不必拿每一个人当朋友,合则聚,不合则距。

【问题思考】

怎样看待案例中“我”的处世态度?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和借鉴?

【案例分析及参考要点】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的人能够平步青云,扶摇直上,有的人却怀才不遇,郁郁而终。知识与智慧固然是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在这个交往日益频繁、竞争日趋激烈的信息社会中,成功必须要有良好的公共关系作为前提和保证。良好的公共关系是前途和事业的润滑剂;糟糕的公共关系则会成为生活和事业的绊脚石。

生活中常有人抱怨“工作好做人难做”,处理人际关系是职场中最需要智慧的一项工作。尤其是秘书人员,在职场中处于人际关系的漩涡中心。对顶头上司你必须服从;对下属你必须关心;对同僚你得有真诚相待的平常心。这些说起来容易,但是真正做起来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案例中的“我”是个性格内向、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职场对于她来说既充满了新鲜感,又充满了恐惧感。上班第一天她就已经领略了职场的“世态炎凉”。她下决心要改变自己,可是,越变越别扭。因为她采用笨拙的方式去刻意迎合他人,不仅没有好的效果,反而招来了白眼。

通过反思,她明白了一个道理,与人相处最重要的是真诚、真心相待,而不是矫揉造作的刻意逢迎。那样,会让人觉得你圆滑,会让人对你产生不踏实的感觉。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她摆正了自己与他人的位置,与人相处也就自然了,终于在职场中找到了“家”的感觉。正如她的亲戚所说:“职场中每个人每天跟同事在一起的时间远远超过家人,如果不能和大家和睦相处,日子会过得很灰暗,对事业影响很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