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导游词创作

导游词创作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导游词是导游员引导游客游览观光的讲解词。当一个景点同时具有多个重点时,导游员的“重点”讲解内容应与游客的兴趣需要相一致,必须充分考虑游客的旅游动机和文化层次。在景区重点景观和景物的取舍时,一方面要遵循常规的重点;另一方面必须考虑游客的需要,不能仅凭导游员的主观意志。导游员认为的重点,并不一定就是游客心目中的重点。导游词必须在照顾全面的情况下突出重点。

导游词是导游员引导游客游览观光的讲解词。只有在掌握丰富资料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系统的加工整理,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丰富和完善,才能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导游词。

一、导游词的组成

无论是书面导游词还是口语导游词,通常都由引言及惯用语、整体介绍和重点讲解3部分组成。

(一)引言及惯用语

每一篇导游词或每一次导游的开始或结束,都应该有框架式的引言和结束语,如游览前的“欢迎词”、游览结束时的“欢送词”等。引言中常见的内容有问候、介绍及要求,结束语中通常有总结、回顾、感谢和美好祝愿。

(二)整体介绍

首先对所参观游览目的地的整体内容用精练的词句作整体介绍,让游客对景物初步了解,知道如何游览;其次是对行进路线作介绍,不能漏掉精品景点和景物,避免在游览中发生游客走失等事故;对游览时间作出安排,有助于游客合理调配体力,保持游兴。

(三)重点讲解

每一个游览目的地的景观要素组合都较为复杂,但都存在主次之分。导游员在带领游客游览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等客观原因,在游览和讲解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导游词中,对景观、景物的介绍要舍得“放弃”一些非主流景观,集中精力,利用有限的时间重点讲解介绍景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点和景物,即对主要游览内容进行详细讲述,这也是导游词重要且精彩的组成部分。当一个景点同时具有多个重点时,导游员的“重点”讲解内容应与游客的兴趣需要相一致,必须充分考虑游客的旅游动机和文化层次。

导游提示

在景区重点景观和景物的取舍时,一方面要遵循常规的重点;另一方面必须考虑游客的需要,不能仅凭导游员的主观意志。导游员认为的重点,并不一定就是游客心目中的重点。

二、书面导游词写作要求

(一)重科学、显特色

1.强调知识、突出科学性

一篇优秀的导游词必须有丰富的内容,应融入各类知识并做到旁征博引、融会贯通、引人入胜。导游词的内容必须准确无误,令人信服,特别是进行科普导游时必须严格按科学规律写作,切忌胡编乱造,更不能人造“假科学”。

2.内容要有特色、新颖并深刻

导游词的内容不能只满足于一般性介绍,还要注重深层次的内容,如同类事物的鉴赏、有关诗词的点缀、名家的评论等。这样会提高导游词的档次水准。导游员要善于根据游客的现实需要、结合景区、景物的分析来创作导游词。

导游词的创作要不断创新,符合时代气息。导游词内容深刻,给游客一种新颖的思考,有助于提高导游质量。但新颖并不等于深刻,深刻要求导游词创作者深入探讨景区(点)内容的实质,将丰富的内涵挖掘出来,讲深讲透。

(二)讲究口语化

书面导游词是为现场口语导游而准备的,而导游语言是一种具有丰富表达力、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这就是说,在导游词创作中要注意多用口语词汇和浅显易懂的书面语词汇。要避免难懂的、冗长的书面语词汇和音节拗口的词汇,减少刻意的主观煽情;要多用短句,减少华丽的书面文学辞藻的堆砌,以便讲起来顺口,听起来轻松。强调导游口语化,不意味着忽视语言的规范化。编写导游词必须注意语言的品位。

(三)突出趣味性

为了突出导游词的趣味性,必须注意以下6个方面的问题:

1.编织故事情节

讲解一个景点,要不失时机地穿插趣味盎然的传说和民间故事,以激起游客的兴趣和好奇心理。但是,选用的传说故事必须是健康的,并与景观密切相连。

2.语言生动形象,用词丰富多变

主动形象的语言能将游客导入意境,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3.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

在导游词中,恰当地运用比喻、比拟、夸张、象征等手法,可使静止的景观深化为生动鲜活的画面,揭示出事物的内在美,使游客沉浸陶醉。

4.幽默风趣的韵味。

幽默风趣是导游词艺术性的重要体现,可使其锦上添花,气氛轻松。

5.情感亲切

导游词语言应是文明、友好和富有人情味的语言,应言之有情,让游客赏心悦“耳”、倍感亲切温暖。

6.随机应变,临场发挥

导游词创作成功与否,不仅表现其知识渊博,也反映出导游技能技巧。

(四)重点突出——景区(点)的主题要正确、明确

每个景区(点)都有其代表性的景观,每个景观又都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它的特色内容。导游词必须在照顾全面的情况下突出重点。面面俱到,没有重点的导游词是不成功的。在创作导游词时,应有一根主线贯穿整个讲解,这样才能给游客一个鲜明的印象,并牢牢抓住游客的心,使他们从游览活动中获得知识和留下美好深刻的记忆。

从一定意义上讲,导游词的写作公式为:

正确和明确的主题思想+景区(点)深刻的内涵+贯穿全篇统一的相关知识+优美生动和风趣幽默的言辞

(五)要有针对性

导游词不是以一代百、千篇一律的。它必须是从实际以发,因人、因时而异,要有的放矢,即根据不同的游客以及当时的情绪和周围的环境进行导游讲解之用。切忌不顾游客千差万别,导游词仅一篇的现象。编写导游词一般应有假设对象,这样才能有针对性。

(六)重视品位

①强调思想品位。因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导游员义不容辞的职责。

②要讲究文学品位。导游词的语言应该是规范的,文字是准确的,结构是严谨的,内容层次是符合逻辑的,这是对导游词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在导游词中,适当地引经据典,引用一些著名的诗词、名句和名人警句等,就能相应地提高导游词的文学品位。

③体现“玩”的品位。旅游活动本身是有层次的,游览一个景点也是循序渐进的。现代人“出门”以“玩”为主,讲求“玩”的时序、享受“玩”的乐趣、追求“玩”的层次与品位。因此导游员在创作导游词时应注意所选素材要紧扣中心思想,写作的内容需要“渐入佳境”,层层深入,扣人心弦。在知识的选取和“传授”上,要注意寓教于乐,“玩”中传播知识与文化。

作为书面导游词,在创作中要有必要的描绘和抒情。

三、导游词创作与“缩距”目的

(一)“缩距”与导游服务

运用导游词“缩距”是指,通过调遣各种语言和非语言因素来缩短导游与游客以及游客与被游览客体之间心理距离的方法。要缩短导游与游客之间的心理距离,除了充分发挥导游员自身的各种积极因素之外,还要精心编排导游词,并在讲解中全方位地调动语言、类语言及体态语等因素,在导游过程中营造一种亲切、融洽的气氛。

(二)缩距法

缩距法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缩短导游与游客的心理距离;二是缩短游客与游览客体(旅游资源)之间的心理距离。

1.导游员与游客的心理距离的缩距

①充分分析游客情况(具体包括国籍或居住地、籍贯、民族、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社会地位、兴趣爱好等社会心理文化背景,以及旅游的动机等——这些资料可从旅游接待计划中获得),灵活编排或适当调整其导游词,使导游讲解或通俗平易,或广博深入,或平铺直叙,或跌宕起伏,或大力渲染,或一带而过,或委婉避讳,或直接显明,从而引起游客的共鸣。如对文化层次不高的旅游者,一般要注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年轻而有文化的旅游者,语言则要尽量高雅、生动、活泼。

小资料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对颜色的偏向与导游讲解。

中国人喜欢红色,泰国人忌红色,日本人忌黄色,土耳其人忌花色,比利时人忌蓝色,巴西人忌绿色,欧美等国人忌黑色。

导游讲解运用:导游词中对颜色词的运用以及对景物颜色的渲染,要注意到游客的文化心理背景。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对一些具体事物,如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文物古玩、园林建筑以至坟墓样式等,也都有不同的文化心理偏向,在导游词中都应加以注意,并进行精心调整,以使解说收到最佳效果。

②积极调遣语言自身的各种因素及各种非语言因素。

首先,用词要准确。以语言因素为例,用人称代词作称呼运用就很讲究。在导游这种语境中,用第二人称称呼游客,往往显得生硬冷淡,而用第一人称复数“我们”或没有特定人称标志的“大家”则比较合适,也可以连用为“我们大家”。这种用法,能营造出一种亲切友好的气氛,从而有效地缩短导游员与游客的心理距离。

其次,积极调动体态语。在导游这种语境中,巧妙地调遣表情、眼神、手势等体态语因素,不仅能使导游词更加通俗、直观、传神,并且可以弥补言语表达的不足,增加导游人员自身的吸引力,通过与游客的多方沟通,有效地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比如眼神,对游客或环顾、或专注、或虚视,要根据言语表达的需要而加以灵活把握,从而调整交际气氛。再如各种巧妙和恰到好处的手势,更是一个导游熟练和高修养的标志,因此在讲解中,手势要讲究明确、精练,自然、活泼和个性化。再如,笑容的魅力也是绝不可忽视的。这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体态语,是能在导游中营造融洽气氛的润滑剂。一个熟练的导游,总是会在自己和游客交融的笑声中进行工作。如果这样,导游与游客之间的关系必然会是亲切自然、轻松愉快的。

2.游客与游览客体(旅游资源)之间的心理距离的缩距

(1)设身处地法

设身处地法即设身处地为游客着想,引导游客融入景致当中。比如见到建筑前有“紫气东来” “赤城霞起”等题句,导游员可以借机讲解“紫气东来”,即老子过函谷关的故事:据说函谷关的官员登上城楼时看到东方有紫色的云气,认为要有圣人由此经过。果然老子骑着青牛缓缓地来到此地。今天有没有圣人来呢?我想大家都是贵客,一定会看到吉祥的云彩吧。

(2)巧设悬念法

导游范例

“巧设悬念”的导游词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小巧幽静的院落叫祈福殿,但一般都叫它花寺。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块半人高的石头,非常珍贵,传说宗喀巴的母亲生前背水途中常靠着它休息,现在成了信徒朝拜的圣物。石头上面贴着的钱币是怎么回事呢?实际上这是对寺庙的布施,但据说只有心中有佛的人才能将布施贴在石头上。有心人都可以试一下自己的诚意,大家先试试,参观完以后我再告诉大家这里面有什么窍门。

……

朋友们,今天我们参观塔尔寺到这里就结束了,在和大家告别之前,我来解答贴钱币的秘密。那是因为石头表面涂满了酥油。大家猜对了吗?

资料来源:王秉习,李云涪.青海塔尔寺

(3)引导游客参与法

导游范例

“进山门之前,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像筒一样的器具。这叫麻呢经筒,在藏传佛教寺庙里是最常见的。筒用木头或金属做成,中间是空的,里面装满了经书。筒的侧面雕刻有观世音菩萨的六字真言。藏传佛教徒普遍认为常念这六个字,平时可以消灾免祸,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免下地狱。信徒和僧众们用手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经筒,口中默念着六字真言,这样等于既念了经书又求得了佛祖的保佑。藏族地区的很多牧民从小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很难诵读经文,这对他们来说真是一举两得的办法。各位朋友不妨转一转经筒,念一下吉祥的六字真言。但请注意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转噢,千万不要转错了方向。”

资料来源:王秉习,李云涪.青海塔尔寺

·点评:

这些技巧对游客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在实际运用中,能把握住游客的微妙心理,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将游客与被游览客体直接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使二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可营造出一种十分轻松愉快的气氛,使主客融为一体,从而极大地激起游客的兴趣,有效地缩短了游客与被游览地的心理距离。

四、导游词示范

各位贵宾:

欢迎各位来到我们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我是这里的导游。相信各位经过长途跋涉来到我们大足,那颗对世界遗产一睹为快的心都已经蠢蠢欲动了吧?别着急,大家有的是时间。等一下我们将先进入宝顶山石刻参观,在参观之前请大家允许我先对我们大足石刻做个简要的介绍好不好?

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石窟寺及石刻造像的总称,是集儒释道三教造像于一体的大型石窟造像群,与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一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石窟艺术史。在1999年大足石刻更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大足石刻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为主要结构,共6万余尊造像。

好了,前面就是宝顶山石刻的入口了,大家可以一边参观一边听我讲解,不过千万不要被我们大足石刻精美绝伦的雕刻技术迷住而忘记了脚下的石阶啊,大家小心脚下,我会放慢讲解速度,每到一处景点也会留给大家足够的时间,千万不要在拥挤的人群中拉住了别人的老婆还不知道啊!还有大家一定要认准我们的旅游团哦,不要看到别人家的导游长得漂亮就跟着去了啊!

民间有“上朝峨嵋,下朝宝顶”之说,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观音菩萨的三个生日期间,会有成千上万的信男善女拜在她的足下。宝顶山有一个别名叫“香山”,可能就是因为历来香火旺盛,有“香焚宝鼎”之说而得来的。宝顶山主要有万寿寺、大佛湾和小佛湾,其中,大佛湾的摩崖造像更是宝顶山石刻的精华所在。在这个山石相连的马蹄形山湾内,刻着500多米的宗教艺术画廊。来到宝顶山大部分导游都会重点推荐大家参观六道轮回图、华严三圣、千手观音等远近驰名的造像,不过我个人更推崇大家去观看《父母恩重经变相》。

《父母恩重经变相》是大足石刻摩崖造像中,宣扬儒家孝道思想,歌颂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的典范之作。它极为生动地刻画了十组生动逼真的画面,表现儒家孝道观念的父母十种恩德,将家庭生活的丰富内容和各种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地再现了人间的世俗生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对我们的恩泽不是我们能偿还的。小时候自己好调皮,老是惹父母生气经常是在棍棒下还一副不屈的样子。我们长大了,父母老了,那时我们才明白父母的苦心。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每次来到大佛湾总是忍不住在《父母恩重经变相》前长久的驻足停留。

好了,大家走了这么久要不要休息一会儿拍拍照啊?我们就在原地休息10分钟好不好?在休息的同时呢,我想提出一个问题让我们大家来探讨一下:大家说,为什么我国西南部特别是四川一带有特别多的佛教造像呢?呵呵,看大家一脸迷茫我就透露一点吧。大家都知道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张骞出使西域的丝绸之路想必都家喻户晓了,可是朋友们,你们可曾想起了茶马古道呢?好了我就透露这些了,实在还有疑问呢我们下来再讨论好不好?

任务实训

简短书面、口语导游词创作训练。

1.通过观看图像资料,学生创作导游词。

2.实地踏勘一个小景点,学生创作导游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