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导游词概述

导游词概述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导游词从形式上有书面导游词和现场口语导游词两种,通常意义上人们所说的导游词创作主要是指书面导游词的创作。虽然书面导游词没有直接面对游客及景观,但它是模拟现场导游的场景,创作者把自己比作导游,设想正带领游客游览。导游员在实际工作和进行书面和口语导游词的创作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发挥导游词的多种功能,提高导游服务质量。

一、导游词的概念

(一)基本概念

导游词是导游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吸引和招徕游客的重要手段。导游词从形式上有书面导游词和现场口语导游词两种,通常意义上人们所说的导游词创作主要是指书面导游词的创作。书面导游词,一般是根据实际的游览景观、遵照一定的游览线路、模拟游览活动而创作的。它是口语导游词的基础与脚本。掌握了书面导游词的基本内容,可根据游客的实际情况,再临场加以发挥,即成为口语导游词。

导游员与导游词(书面)的关系就如同演员与剧本的关系。剧本提供给演员一个基本的框架,一个表演的脚本。导游词提供给导游员一些基本的数据、知识及方法,但游客是千变万化的,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对所有的游客都背诵同一篇导游词。正如演员要体验角色的情感经历一样,导游也需要根据游客的年龄、身份、职业、修养、地区等不同而变换讲解的重点与方法,提供游客需要的知识与信息,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满足游客了解旅游目的地的需求。

导游提示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及游客各方面需求的提高,各地都精心编纂了大量的导游词及导游指南等书籍。导游人员要学习前人的成就,掌握创作导游词的要领,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知识水平,在充分分析游客需求和景区、景点特色和景物价值的基础上,创作具有个性化的实用书面导游词。在实际工作中,要学会根据游览当时的具体情况,发挥导游语言的优点,变书面导游词为有针对性的,对服务对象有强烈吸引力的口语导游词。

(二)导游词的基本特点

这里所说的导游词,主要是指书面导游词,即用文字形式书写出来的导游词。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临场性

虽然书面导游词没有直接面对游客及景观,但它是模拟现场导游的场景,创作者把自己比作导游,设想正带领游客游览。因此,导游词是循游览线路层层展开的,而且为增加现场感,多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作。在修辞方面,多用设问、反问等手法,仿佛游客就在眼前,造成很强烈的临场效果。

2.实用性

导游词的写作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导游人员实际讲解的参考;二是作为游客了解某一景点或某一旅游目的地的资料。由于上述两个目的,导游词对每一个景点都提供翔实的资料,从各个方面加以讲述,导游人员在读了以后,经过加工就能成为自己导游口头讲解的内容;而游客读了,就能对此景点或旅游目的地有详尽的了解。因此,导游词有很强的实用性。

3.综合性

导游词既有说明性的特点,也有欣赏性的特点,因此,导游词是综合性的。在一篇导游词中,会用到自然科学知识,如地质成因、动植物学知识、力学原理等;还会用到社会科学知识,如宗教常识、哲学美学知识、诗词歌赋、中外文学等;另外,建筑、园林、书法、绘画等,都会有所涉猎。一篇优秀的导游词往往综合了各个学科门类,多角度多层面对景点加以叙述,给阅读者全方位的信息。

4.规范性

虽然导游员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是口语,但导游词却是书面语言。因此导游词的用语应该规范,应该避免口语化的表达方法,避免地方方言等,即便是为了增加幽默感而需要运用地方方言,也应该加以解释,让全国各地的读者都能读懂。规范的用语反映了作者良好的中文修养与造诣。

5.其他

由于导游词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而导游讲解的主要目的是传播知识与文化,因此导游词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为了增强导游词的感染力,设计导游词时应在尊重客观景物(点)的基础上,恰当地借用抒情、描写和议论的手法,使其内容引人入胜,为口语导游词“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导游词的功能

1.引导游客鉴赏

导游词的宗旨是通过对旅游景观绘声绘色地讲解、指点、评说,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

2.传播文化知识

传统文化知识即向游客介绍有关旅游胜地的历史典故、地理风貌、风土人情、传说故事、民族习俗、古迹名胜、风景特色,使游客增长知识。

3.陶冶游客情操

导游词的语言应具有言之有理、有物、有情、有神等特点。通过语言艺术和技巧,为游客勾画出一幅幅立体的图画,构成生动的视觉形象,将旅游者引入一种特定的意境,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此外,导游词可通过对旅游地出产物品的说明、讲解,客观上起到向游客介绍商品的作用。

导游提示

导游词的各种功能在实际运用中是综合发挥、相辅相成的。导游员在实际工作和进行书面和口语导游词的创作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发挥导游词的多种功能,提高导游服务质量。

二、导游词的表述方法

(一)导游词的表述要求

导游词讲究语言艺术,要求生动、有趣和口语化。口语化能给人以亲切感。导游词还力求语言诙谐、幽默和具有诗歌音乐美。

在导游词的表述中,应灵活运用各种修辞和表达方法,以达到导游词应有的效果。

(二)主要表述方法

1.渲染激情法

这种导游词的特点是句子短,整散结合,为了造成气势可用排比句、反问句等抒情色彩较浓的句式。

导游范例

革命圣地井冈山导游词片段

井冈山——革命圣地,她没有嵩山少林寺,也没有泰山玉皇顶,但是岁月却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革命胜迹:茅坪河边,红军在这里胜利会师;八角楼上,毛主席在这里播下星星火种;……这山这水,哪一样不可以和名山大川媲美;这一事一物,哪一桩不在扣动人们的心扉?

·点评

这是一段声情并茂的解说词。开始欲扬先抑,造成蓄势,马上以抒情味浓的排比句列数井冈山胜迹,最后一个反问句,句句充满激情,深深感染了听众。

2.妙喻显趣法

导游词多是对游客进行说明,而比喻说明是一种形象的说明方法。运用比喻,可以将抽象复杂的事物介绍得具体生动,浅显易懂;将陌生的事物解释得形象清晰,简明通俗,易于认识和了解。具体方法有:

①抽象实物形象化的比喻。例如“这儿的姑娘们都爱唱歌,她们的歌声就像百灵鸟的声音一样清脆动听”,“歌声”为抽象的,而“百灵鸟的声音”是形象化的。

②使自然景观生动化的比喻。

导游范例

福州导游词片段

福州全貌的形状就像一只龙虾赴海,两只大钳是东面的于山和西面的鸟山,上翘的尾巴上有一座镇海楼的屏山(即越王山);一道虾须,直拖下去,是到南台为止的那一条大道;虾须尽处,就是闽江的江面,众水汇聚而入海的地方了。

·点评

这样运用比喻来讲解福州的地理形势,显得比较生动有趣。

③突出人物个性的比喻。

导游范例

曲阜导游词片段

孔子的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教育、饮食几乎无所不包。千百年来,数不清的中外名人给予了孔子许许多多至高无上的评价,孔子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和‘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中外游客来到曲阜不仅是参观游览,更多的是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来朝圣。”

·点评

这里将孔子比喻为千古圣人,引来千千万万的朝圣者,使孔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④让复杂的表达简洁化的比喻。在导游词中,经常看到或听到导游员在讲解中将起伏的松涛比喻为“绿色的海洋”,将“冬雪覆盖的大地”比喻为“广寒仙境”,这样可以省略大量的形容,使导游词显得简洁、精练。

⑤激发游客想象力的比喻。游客游览景点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是特定的。而人们所观赏的景物或参与的活动往往具有季节性和特定时段发生性。因此在导游讲解中,导游员需要通过具有激发游客想象力的导游词,结合生动的解说,让游客具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引起游客的无限遐想。

在实际导游词的创作中,导游员还可以借用文学创作中的明喻、借喻、暗喻等方法。

3.烘托类比法

在修辞手法中,人们也把这种方法称为“映衬”。即在介绍眼前景物时,先简叙天下有名景点中的同类景物,以引起游客的联想,唤起游过该地游客美好的回忆,同时又对眼前景物烘托映衬,激起游客的游览兴趣和游览欲望。当然这种对比要以不贬低其他景点为前提。

烘托类比在导游词创作中,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予以运用。在内容上运用,可以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激发游客的情趣;在形式上运用,可以使语言表达方式多样化。

例如,在导游讲解中常常涉及我国的历史年代,这对外国游客来说是陌生的。这时可用游客所熟悉的历史年代进行类比。在讲解故宫的建筑年代时,对美国游客可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时间来加以类比,指出这一宏伟建筑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70年就已落成。对英国旅游者,则可以告诉他们故宫远在莎士比亚出世前140年就建成了。这样,外国游客就会从中体会出中国文化的悠久,更加激发游客观景的兴趣。

4.寓幽于默法

幽默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幽默是一种机智、风趣、凝练的语言,是借助多种修辞手法进行的一种艺术表达。运用幽默法可以使导游词富有感染力和趣味性,在轻松愉快中给人知事明理的启迪。在导游讲解服务中,导游员可以把景观、景物和游客巧妙地联系起来,用幽默的导游词和导游语言变困境为顺境、变紧张为缓和、变扫兴为高兴。

导游提示

导游员在导游词创作运用幽默时请记住四要、四不要:

——要高雅,不要粗俗;

——要服务主题,不要哗众取宠;

——要有真智慧,不要附庸风雅;

——要有余韵,不要肤浅。

《知识库》幽默的语言应具有的特征:

①表现力强。在导游词的创作中,常借助象征、比喻、夸张、双关、谐音、谐意、反语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②感染力强。幽默的本性决定了幽默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引起听众的会心一笑,甚至大笑。

③耐人寻味。幽默的语言调侃、圆巧,但不轻浮、浅薄。幽默的语言往往在轻松中蕴含深沉。

导游范例

桂林有一座月亮山,正面看,山峰顶部高悬着一个镂空的大圆洞,犹如一轮满月。随着旅游车行进角度的变化,月亮先是变成弯弯的上弦月,后又变成圆圆的满月,最后变成一钩下弦月。在绕月亮山之前,导游员先作了一番介绍。绕了一周之后,他又说:“都说地上的一年才是天上的一天,可我们几分钟就过了一个月,说起来比天上的神仙还神呢!”

·点评

把现实景物与仙境相比,这就是一种幽默的语言,它能获得满客喝彩,客观效果极好。

5.夸张饰美法

夸张是为了启发游客的想象力,具有加强语言效果的力量。夸张是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的修辞手法。在导游词中夸张饰美,既可以唤起游客的想象力,又能较好地抒发导游员的情感,增强导游词和导游语言的感染力。

导游员运用夸张饰美法时,首先要注意运用色彩词;同时要注意,以客观实际为基础,使夸饰具有真实感,语言要简明,让游客一听就明白。

导游范例

漓江导游节选之一

漓江水,如情似梦。泛舟漓江,宛若到了神仙境界。船至“九马画山”,导游先生说道:“请看前面这座山,你看那九座山峰,山石颜色各异,有黄、白、灰褐色……五彩缤纷,好像九匹凌空欲飞的骏马,人们叫它“九马画山”。

·点评

把描绘和传说熔为一炉,其色彩语言精练,把景物说活了,人们在这山光水色中泛舟,品味这般解说,真叫人如痴如醉!形神兼备的夸喻更会使导游词熠熠生辉。

漓江导游节选之二

舟行至阳朔边上的一座大山前,当时正是夕阳西下,晚霞满天。导游小姐即兴发挥:

“大家看那座山,她那样娇媚,那样洁净,大家叫她‘碧莲峰’。清清的江水从她脚下流过,把她洗得健美俏丽,亭亭玉立。你看现在正是晚霞满天,山尖染红一月,正像一朵盛开的莲花。”

·点评

夸张的比喻,把“碧莲峰”的美形象地展示在游客面前,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6.巧设悬念法

设疑,是指在导游讲解的开头或中间提出问题、造成悬念、摆出矛盾,引起游人关注。在讲到关键的地方故意留下使游者感兴趣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其特点是先将疑问悬在那里,然后“顾左右而言他”,故意不予理会,或作出种种猜想,蕴蓄较长时间后,再解悬念,回答提出的问题。

导游范例

游客参观岳阳楼

在游完主楼一楼后,导游小姐指着墙上的一块《岳阳楼记》大型屏雕说:“这块是赝品,是一个知县仿制的,真迹在二楼上。要问这是怎么回事,请上二楼便知。”原来清乾隆年间大修岳阳楼,当时知府请著名书法家张照手书范公《岳阳楼记》大匾,但这一珍品被一知县盗去,他将另一伪品挂还。恰逢“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船沉人没。以后这块匾被一渔人所获并献出。”

·点评

这一悬念设得巧妙,导游小姐在他们游览告一段落时来一个“且听下回分解”,使游客急欲了解后事,游兴大增。

7.其他方法

(1)陈述法

陈述法即对旅游区或游览点的历史、现状进行讲解和说明的方法。陈述的内容必须属实,可以借用数据说明。

(2)引申法

导游人员在导游过程中,要善于针对游客可能提出的问题加以引申发挥,全面介绍与问题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涉及的知识。

(3)故事法

故事法即在导游过程中穿插一些故事,可以激起游客的游兴。故事可以是古老的民间故事,其中往往含有一些人生哲理,导游员在讲解时要注意游客的文化传统及与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差异,避开一些敏感问题。在实际导游中,导游员也可以根据客观现实,自己“制造”一些具有说明性的故事,借此来说明一些僻涩的问题。

(4)典故法

在导游词中如果巧妙地加入一些脍炙人口的典故与传说,更能为游览增添光彩。如游览颐和园内的谐趣园时,可以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来形容这一奇特的“园中之园”,以助游兴,使人回味无穷。

(5)情景法

情景法使导游词中表达的情和景物达到和谐统一,使游客感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方法。要做到情景交融,导游员在游览前一定要尽可能地寻找、发掘景物中所隐含的深层文化及其引申意义,首先培养自己与景物的情感交融。同时通过不同途径,尽可能了解客源地的景物与文化,寻找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关联;要充分了解游客,分析游客的情感;通过领队或与游客交谈,了解游客的经历和情感世界,讲解中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情景交融。

(6)问答法

问答法即以对话的方式讲解和介绍资源和文化的方法。具体方法:一是答记者问的形式,即客问我答或我问客答,适用性格活泼的游客;二是旅游者将问题写在纸条上,收集起来,导游员根据问题一一回答,这适合于性格内向的游客。

(7)点、线、面结合法

点、线、面结合法即在导游中既有面的描述和线的引导,又有点的说明。三者相互补充,和谐统一,才能使导游词近于完美。

(8)虚实结合法

“虚”,是指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奇闻趣事等。“实”,即客观存在的景物及其他旅游客体。虚实结合,就是在导游过程中,将以上两个方面有机地联系穿插在一起进行讲解、介绍。这种手法一般多用于名胜古迹、园林景观等游览点的导游讲解,此法可以收到烘托气氛、增添情趣、引起对方共鸣和思考的效果。虚实结合要以“实”为主,“虚”只是加深“实”的存在意义、强调其价值的一种手段。如游客参观名胜古迹时,导游员应先将名胜古迹的建筑年代、历史背景、建筑特点、规模及价值、布局等一一向游客介绍清楚。在此基础上,再适当地穿插一些“虚”的内容,如传说、历史典故等,最后评价它们的作用意义,这样才能使游客有完美的感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