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的内涵

职业的内涵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职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出现的。这种分工几乎是纯自然和自发的,是建立在性别、生理差异和年龄状况基础上的,还不能称之为职业分工。也就是说,从总的趋势来看,职业是不断增加的。但是,职业在不断增加的同时,也有消亡。职业是以人类的劳动或其他社会活动为基础的。

第一节 职业的内涵

所谓职业,是指人们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社会劳动,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一般性表现,也是一个人的权利、义务和职责。

具体来讲,职业具有如下五层内涵:

(1)经济性,即从中取得收入。

(2)技术性,即可发挥才能和专长。

(3)社会性,即承担生产任务,履行公民义务。

(4)促进性,即符合社会需要,为社会提供有用的服务。

(5)连续性,即所从事的劳动相对稳定,是非中断性的。

职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出现的。原始社会氏族成员中存在着自然劳动分工,如男子狩猎、捕鱼,女子在家抚养子女、管理家务。这种分工几乎是纯自然和自发的,是建立在性别、生理差异和年龄状况基础上的,还不能称之为职业分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原始农业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随后,由于社会生产力的逐步发展,产生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商业。经过三次社会大分工之后,氏族解体,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导致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和对立,人类社会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职业,职业活动已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过程的社会化,人类活动领域的不断扩大和变化,使劳动分工越来越细,职业种类也就越来越多。也就是说,从总的趋势来看,职业是不断增加的。但是,职业在不断增加的同时,也有消亡。职业是以人类的劳动或其他社会活动为基础的。当人类不再从事某种劳动或社会活动时,与此相连的职业就会消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