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帮助学生调整期望值

帮助学生调整期望值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第一个残疾人大学生周婷婷就是这样走向成功的:周婷婷生下来听力几近于零,3岁才开始说话。在高中,周婷婷的成绩一度下滑,几乎让她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对于女儿的缺点,他采取的是宽容的态度,但宽容不是放任不管,而是以朋友的身份进行提醒,让周婷婷自己进行改正。由于这种客观差异性的存在,老师们不仅要调整自己对每一位同学的期望值,更要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恰当的期望值。

第四节 帮助学生调整期望值

当学生学业成绩不理想时,做老师的应该做些什么?是批评、抱怨还是冷静地帮学生分析,进而寻找适合学生的方法?现在的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倾注了太多的期待在孩子身上。当学生们背着书包走进校园求学的那一刻,他们也背负了家庭的梦想和家人的期望。在家长们极高的期待之下,孩子从小就被要求出类拔萃,考入名校。于是,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班应运而生,表面上看,他们给孩子的无限发展提供了机会,但实质上,它们何尝没有加重了孩子们的负担。家长的期待越来越高,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家长眼中,孩子还要努力、再努力,这样方能对得起父母;在孩子眼中,自己已经舍弃了很多休闲的时间,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他们无力完成家庭赋予的大大小小的期望。

在这样尴尬的处境面前,老师是应该袖手旁观,在学生们原本孱弱的肩膀上再不断增加新的包袱呢?还是应该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定位,恰当处理他们与家人过高期待之间的矛盾呢?毫无疑问,一个合格的老师应该选择的是后者。

学习是一件量力而行的事情,只要自己尽力了,无愧于心即可。但很多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双重期待下,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设定了前进的目标。当最终无法达到预想目标的时候,学生们便伤心、沮丧、失落,乃至于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其实,在学习本身,他们是没有问题的。问题的症结,在于他们把期望值设定得太高了,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不是从自身的能力、水平出发,设置一个恰到好处的目标,而是集所有完美的、优秀的情形于一身,然后设置一个自己很难达到的目标。自然而然地,当现实和理想出现差距的时候,他们的心理差距就出现了,心理差距带来的一系列消极情绪也随之而来了。

案 例

残疾人成才

中国第一个残疾人大学生周婷婷就是这样走向成功的:周婷婷生下来听力几近于零,3岁才开始说话。对于这样的孩子,一般的家长会选择放弃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但周婷婷的爸爸坚信自己的女儿能成功。他为了培养女儿的“伟人意识” (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别人不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就让女儿背圆周率。那时,我们国家的科学家茅以升可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的100位数字,而周婷婷在父亲的帮助下,竟然背到了小数点后的2000多位数字。周婷婷的爸爸把数字编成一个惊险、离奇、曲折的故事,周婷婷开始一天背10位,后来一天背100位,只用20多天就背完了。这样,周婷婷的童年和少年是在鲜花中度过的,她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 ,后来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市一所重点中学。在高中,周婷婷的成绩一度下滑,几乎让她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在这样的处境下,周婷婷的爸爸问她: “当一个只有一双腿的人和一个双腿健全的人赛跑,她落后了别人会笑她吗?”周婷婷说不会。用婷婷的爸爸又问: “当这个只有一条腿的人含着眼泪超过倒数第二名的时候,别人会怎样?”周婷婷说别人会为她欢呼。周婷婷的爸爸告诉她, “你就是在用一条腿和别人赛跑,你虽然成绩不好,但你并不是落在最后的人,别人都在为你欢呼,怎么会因你成绩不好而瞧不起你呢?”就这样,周婷婷在不断的鼓励中强化学习的信心,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辽宁师范大学,被人称为“阳光女孩” 。周婷婷的成功,关键是她的兴趣和信心催化出来的。在孩子的学习方面,家长也要不断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强化其自信心。

案例分析

周婷婷爸爸教育孩子的方法和一般的父母不一样,他不是盯着孩子的缺点,也不是总唠叨孩子的不求上进,而是专门找孩子的优点,然后去放大孩子的优点。对于女儿的缺点,他采取的是宽容的态度,但宽容不是放任不管,而是以朋友的身份进行提醒,让周婷婷自己进行改正。周婷婷的爸爸正视孩子的特点,合理地对孩子进行定位,然后循序渐进地对孩子加以引导与鼓励,最后终于做到了连正常孩子都很难做到的成绩。

这样的教育方法,不也值得老师们借鉴吗?每一个学生都有长项和弱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别是巨大的,教师不能将所有同学等而视之,不能将一种教育方法机械地复制到众多学生头上。由于这种客观差异性的存在,老师们不仅要调整自己对每一位同学的期望值,更要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恰当的期望值。

只有做好对学生的定位,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减轻了很多压力,可以相对轻松地学习,游刃有余地进步;相对于老师而言,你们尊重了无数学生的“慧命” ,真正履行了教师的职责。以下建议仅供教师们参考:

1.教育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学习成绩

让学生把对考试分数的注意力转移到分析自己的问题上,胜不骄,败不馁,扎扎实实地把知识学到手。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大大小小的考试不计其数,不要因为一次考试的失误就全面否定一个学生,打击其自信与自尊,也不要因为一次考试的成功而过度赞扬一个学生,助长其骄傲和自大。一次考得好不代表次次能“决胜千里之外” ,一次考得不好不代表你永远是抬不起头的失败者。考试只是对之前功课的考察,是一种督促学生上进的形式,正确看待考试成绩,宠辱不惊,淡定从容,才能鼓励学生步步为营地更上一层楼。

2.老师正确评价、对待学生的学习成绩

全面看待学生的学习成绩,重在考试后的总结分析。每次考试之后,不要在学生面前过于强调成绩与排名,而是让学生查找自己本次考试的成功之处与失误之处,让他们盘点自己通过本次考试,又学到了些什么东西。成绩不是第一位的,保持学习的心态,从每一次考试中汲取经验才是最重要的。

3.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

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有自己独特的天赋特性、偏好和天生优势,也有不同于别人的弱点。解决学生的学业成绩问题,应该用个性化的手段去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模式和学习策略,明确所存在的问题,用个性化的方法去适应学习上的要求。在这点上,切忌千篇一律。选择错误的方法对学生是一种误导,这种误导可能会埋没学生原有的优势,打击学生原有的信心,摧毁学生美好的梦想。

4.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最好的保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爱读书的习惯会让人受益一生。如先预习后上课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独立、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不懂就问的习惯等。在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好习惯时,老师应该为其感到高兴,并能不厌其烦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

5.发现学生的优点,放大学生的优点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是正常的,作为老师,要包容学生的问题,正确对待学生的不足。除此之外,老师更应该放大学生的优点,让他们在对自己优点的认可与自豪之中建立起一种自信,并在这种自信的驱使下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新的进步。孩子都需要鼓励,一个整天生活在谩骂、否定和排斥中的学生,会对自己失去信心,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无能的“差生” 。更严重的是,这些学生一旦产生了“破罐破摔”的念头,他们就会一步步走向不可挽回的歧路、深渊。

6.切不可打骂、责罚学生

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学生也不例外。学生没有考好,老师就恶语批评,甚至变相体罚,这不仅有悖一个教师的师德,也在无形中摧毁一个个需要安慰的心灵。学生的成绩差,这个事实无疑与老师的心理期待值之间产生了差距,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平心静气地进行反思,是学生真的不用功?还是老师自己将期望值设置得太高了?总之,在出现不理想的成绩时,老师应和学生一起承担责任,切不可用不理智的行为把所有的责任都附加到学生头上。

案 例

剑 桥 娇 子

张弛,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中国博士生,年仅22岁。但他的成长经历是普通人可望且可及的。他的父亲张明山谈到对儿子的家庭教育时,一连说了几个“要”和“不要” : “在学习之前,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求知欲,一定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不要把孩子推给学校就不管了。要配合培养,不要让孩子一味依赖父母的指导,不要打击孩子的信心。 ”他在实践中注重了以下几点: 1.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2.孩子学习情感的培养;3.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及爱心的培养;4.独立意识的培养;5.与孩子平等沟通, “面对面”地交流;6.对孩子实行积极暗示;7.适时适度夸奖和欣赏孩子;8.培养自信,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吃苦精神;9.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10.家校实施教育一致。

案例分析

说张弛的成长经历“可望且可及” ,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如果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像张弛的父亲那样,针对学生的特点,调整期望值,让学生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那么,学生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创造力,有朝一日进入剑桥这样的名牌大学,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张明山对孩子的培养方法都是普通平常的,他对孩子的要求也是始于点滴的。有些老师和家长,为学生描绘了一张难以实现的美好蓝图,动辄就以“出类拔萃” “遥遥领先”等大而空的说教对学生进行训诫。他们从一开始就把对学生的期望值调得很高,在实施过程中,但凡遇到了一些没有如心所愿的情况,他们就会问责于学生。退一步讲,如果进行角色转换——老师或家长做学生,学生做家长,那些要求甚高的老师和家长们,你们敢保证自己一定能完成那么多高而大的期待吗?假使你们的回答是否定的,那么你们的学生或孩子又怎能保证次次“不辱使命”呢?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参考张弛父亲的经验,老师们何不把对学生的期望值降低一下呢?从点滴做起,从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特点做起,给学生一个恰当的定位,让学生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只有符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以下几个建议供教师朋友参考:

1.给学生玩的时间,不要把学生搞得太累

有的教师出发点是好的,想让学生学业成绩更好些、让他们多掌握几项特长,于是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周末时间,马不停蹄地给学生进行“恶补” 。为此,很多老师都得到了“母夜叉”的绰号,即“暮夜插” ,早晚都没完没了地插课。李大钊先生说过: “学就学得踏踏实实,玩就玩得痛痛快快。 ”劳逸结合才符合人休养生息的自然规律。一些老师为了提高升学率、为了自己的班级能够在全校排名中位居前列,就想尽一切办法对学生“开小灶” 。他们把极高的期待无条件地附加到了学生头上,学生们也就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不管老师们的期待是不是也是学生的期待,不管老师的目标是不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学生能做的,只有被动听从老师。

2.不要强迫学生请家教、参加课外辅导班等

随着教育问题上竞争压力的加大,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班方兴未艾,而辅导班的费用,也在不知不觉中上涨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程度。有时候,参加一个课外辅导班连一个月的时间都没有,但其昂贵的费用已经远远超过学生们半年的学费了。学生参加辅导班的动机,有的是为了弥补课堂上的不足,有的是为了查漏补缺,有的是拓展兴趣,有的是培养强项,有的仅仅是为了和别的同学攀比,等等。一句话,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无非是因为依靠正常的上学受教育已经不能完成家长和老师的期待了。在学生踏进课外辅导班那一刻,家长和老师们的期望值非但没有降低,或与原来保持一致,或反而越发抬高了。

家长送孩子到学费昂贵的补习班,说: “都是为了孩子好。 ”老师们课外办这样那样的补习班,说: “都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机会。 ”扪心而问,你们到底真的是为了孩子(学生)好?还是想要借助孩子(学生)来完成你们自己的某一心愿?

3.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

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教师应该设法创设各种有利条件,使自己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多地体验成功。通过创立顺境,增加学生对未来的美好预期,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内心建立美好的自我形象,形成和发展他们的自信心。

4.帮助孩子建立合理的自我定位

教师要针对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建立适合自身发展水平的合理的成功预期,教育他们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因期望过高难以实现而遭受心理挫折。另外,大多数学生往往耐心不足、急于求成。因此,教师还要帮助他们正确对待进步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复”现象,做好应付失败的心理准备,使学生不能只期望成功,更不能有过高过快的成功预期。

5.坚持正面教育原则,多表扬、鼓励,少批评、贬抑

要使自己的学生获得坚强的自信心和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教师就需要多表扬、多鼓励,多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尤其要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 ,充分肯定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以点燃心中的奋斗之火,使这些“差生”感到“我还行” “我还有希望” 。当然,有时对孩子作适当的批评也是可以和必要的,但千万不要用贬抑、否定的话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