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角色转换中的心理问题

角色转换中的心理问题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现实与理想存在一定差距,如理想的职业与现实工作岗位不同、职业生涯规划与现实差异较大等。进入人际关系复杂的社会,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还是习惯性地以学生心态和角色意识进行。一旦置身于社会之中,对一些不良现象和社会的消极面产生困惑、疑问时,就难以使自己的思维结果与社会现实相协调。由此产生了怀疑知识的力量、怀疑企业管理能力等矛盾心理。

一、角色转换中的心理问题

刚刚迈入社会的毕业生,告别了单纯、清静的校园生活,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常常会出现许多不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引起的矛盾心理

毕业生在迈入社会之前,心里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但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现实与理想存在一定差距,如理想的职业与现实工作岗位不同、职业生涯规划与现实差异较大等。这种情况下,毕业生往往就会从理想的巅峰跌入谷底,由此引发了灰心丧气、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的心理,从而失去进取心。

2.人际关系和独立生活的压力

毕业生刚刚走向社会,还无法马上脱离学生的身份,仍在一定程度上依恋老师和家长的呵护。进入人际关系复杂的社会,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还是习惯性地以学生心态和角色意识进行。特别是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会立即产生不满、委屈、失望,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同学,如不及时调整就会产生焦虑、浮躁等心理不适。有些毕业生在异地就业,远离家人,一切生活需靠自己料理。由于独立生活能力差,出现种种压力是难免的,特别是在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孤独寂寞、头痛脑热、受到挫折、周末假日空闲时,就会更加思念家乡、思念父母,于是伤心落泪、忧心如焚,支撑不住就打起了退堂鼓。

3.学校教育与现实的心理矛盾

学生在学校接受的都是健康、正面的教育,常常以理想的思维方式看待社会、看待人生。一旦置身于社会之中,对一些不良现象和社会的消极面产生困惑、疑问时,就难以使自己的思维结果与社会现实相协调。不少人在求职中发现社会远比想象的复杂,要赢得期待的工作并非靠自己的实力就行,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往往也是重要砝码,无此关系的毕业生在屡屡受挫的情况下就会产生对社会的不满情绪,甚至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有的毕业生自认为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把工作理论化、理想化,到了单位发现企业管理中有某些不足,或有的工作程序、流程与理论有差异,就无法理解、无法适应。由此产生了怀疑知识的力量、怀疑企业管理能力等矛盾心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