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少年儿童的心理学特点

少年儿童的心理学特点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少年儿童阶段是身心发展最重要的时期。根据少年儿童不同学龄阶段的心理特点,科学地运用体育手段,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同伴交往是影响儿童个性、态度和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一个独特而又重要的方式之一,其交往的形式与特点较成年人更加自由、平等。初中生在生理方面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质变。其中体态、容貌占据重要地位,是自我意识的基础部分。

少年儿童阶段是身心发展最重要的时期。根据少年儿童不同学龄阶段的心理特点,科学地运用体育手段,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1.感知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他们的感知从无意性、情绪性渐渐向有意性、 目的性发展。对于外界事物空间特性的知觉,小学低年级学生还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他们的空间知觉渐渐从直观、具体向抽象过渡。对于时间的特性,小学生入学时能掌握他们经验范围内的时间概念,如前天、昨天、大后天等等,但对于与他们的生活关系不太密切的时间单位,如几分,几秒、几世纪等则不能理解,而且对时间长短的判断力也比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时间单位的理解力和时间长短的判断力都会不断提高,开始逐步懂得珍惜时间,学习的自觉性也日益增强。

2.注意和记忆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较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另外,小学生的注意范围较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比如,边听课边记笔记对于他们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他们对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快记住,而对教师交给的学习任务有时记起来却感到困难;他们能记住一些具体的、直观的材料,而对抽象的词、公式和概念却感到困难。

3.想象与思维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他们在游戏中常重复从成人那里看到的动作和姿势,而且他们想象的游戏动作一般要有某种具体事物的支持。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掌握概念中直观、外部特征的成分逐渐减少,而掌握抽象、本质特征的成分不断增多。

4.情感与意志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 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此时,他们的好恶不再是只停留在口头或面部表情上,而是常付诸行动。随着求知欲的日益增强,他们不再满足于问“这是什么”,而开始问“这是为什么”,认识、分析各种问题开始注意从动机、效果多方面评价自己和他人,对成人的依赖性较低年级小学生明显减少。

小学生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做事往往虎头蛇尾。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另外,由于小学生的模仿性比较强,因而家庭对他们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比较多,孩子较易形成任性等不良习惯,因此就更应注意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5.性格社会认知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 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不断增长。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他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作出评价;他们逐步学会了用道德观点和社会准则来评价他人和自己的行为,尽管他们运用的准则一般还常是很具体的,他们的评价却变得越来越全面,能够同时看到正面和反面、优点与不足。另外,随着个性的发展,小学生的个性性格特征不断增强,性格对他们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当然小学生性格的可塑性很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行为会渐渐形成习惯,性格也就越来越稳定,越来越难以改变了。因此在小学阶段进行有效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

社会认知是指对人及其行为的认知,它包括感知、判断、推测和评价。随着小学生自我意识从具体、片面到抽象、全面的过渡,儿童对他人的认识逐渐趋于客观和深刻。许多研究表明,儿童的社会性认知发展的趋势是:从表面到内部,从简单到复杂,从呆板到灵活,从自我到他人,从眼前到长远,从具体到抽象,从零乱、弥散、间断的想法到有系统、有组织、完整综合性的想法。

6.社会适应

进入小学以后,孩子的独立性一天天地增强,对父母的依恋性也在一天天地减少。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越来越多地自己作出决策,慢慢地走向独立。

同伴交往是影响儿童个性、态度和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一个独特而又重要的方式之一,其交往的形式与特点较成年人更加自由、平等。在同伴交往中,小学生之间非常容易建立起一种特殊的、亲密的人际关系,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作用深远,能为其以后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小学教师的管理要严格、全面而深入,既要引导学习,教授各种知识、技能,还要兼管学生学业与品行。小学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地位显赫,对学生的影响力重大而深远。小学生对于教师的态度中,其情感因素占有很大比重。

(二)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生在生理方面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质变。这些重大、急剧的改变,给他们心理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并明显表现出独立性与依赖性、 自觉性与冲动性相互交错,充满矛盾与困惑的特点。

1.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包含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三个方面,初中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

物质自我指的是真实的物体、人或地点,包含躯体自我和躯体外自我。其中体态、容貌占据重要地位,是自我意识的基础部分。物质自我显著增强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成人感的产生。身体的发育成熟和体态的变化,使一些初中生已具成人模样。需要他人尊重,期望周围的人能够以对待成人的方式礼貌地对待自己。

初中生的身体机能逐渐发展成熟,体力显著增强,运动能力迅速提高,特别是男生表现更加突出。他们自感精力旺盛,常常幻想干一番大事业,极力模仿成人的风度和气派。同体能同步增长的是自信心的加强,初中生大多有强烈地表现自我的愿望与冲动,他们乐于在公开场合发表自己的见解,希望得到认可和赞许。随着社会活动的增多和交往范围的扩大,胜任感增强, 自信心也得以强化,他们会主动承担一些工作任务,喜欢争强好胜,并且不畏困难与风险,朝气蓬勃,勇往直前。

2.心理矛盾

(1)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初中生开始有一种强烈的成人感,进而产生强烈的独立意识,因此,他们不再愿意顺从父母、教师或其他成人的意见。在生活中,从穿戴方式到对人、对事的态度、看法,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事实上,他们的内心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只是依赖的方式较童年时有所变化。

(2) 自尊心与自卑感的矛盾。初中生尚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智力潜能和个性特征,因此,很难对自己作出一个全面而恰当的评价,往往仅凭一时的感觉给自己下结论。

初中阶段的学生,时常以成人自居,期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敬,这是自尊需要增强的表现。生理上的快速成长,使机体各部分之间以及整个有机体与周围环境暂时失去了平衡,特别是心智的发展相对滞后。因此,认识能力、情感意志和个性发展不够完善,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水平不高,特别是在体育活动中经常出现动作不灵巧、不协调,甚至有些笨拙的情况,这又足以使他们感到尴尬和自卑。在他们脸上经常出现的腼腆表情,正是初中生特有的自尊和自卑矛盾冲突的显现。

(3)封闭性与开放性的矛盾。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其心理活动更加丰富,表露于外的东西逐渐减少,慢慢地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与此同时,他们又感到孤独和寂寞,希望有人来关心和理解他们。他们不断地寻找朋友,一旦找到,就会推心置腹,毫不保留。因此,初中生在封闭的同时,又表现出很明显的开放性。

(4)勇敢与怯懦的矛盾。在有些情况下,初中生表现出很强的勇敢精神。但由于认识能力上存在局限性,使得这种勇敢带有莽撞和冒险的成分,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同时,在一些公共场合,他们又常常表现得比较怯懦。在体育活动中这种情况屡见不鲜,特别是女生的表现更加明显。

3.认知能力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课程门类增多、深度加大,各科的学习和各种活动都要求学生具有更高、更好的感知能力以及更为精细地分析和理解事物本质属性的能力。

(1)观察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够更加精确地辨别和分析外界的事物。到15岁前后,他们的视觉和听觉敏感度甚至超过成年人。时空知觉,特别是关节肌肉感觉通过体育活动已经得到高度的发展;直观的空间知觉带有更大的抽象性;时间知觉也更加精确,能够深入理解时间知觉的有关要素。初中生观察的目的性、持久性、概括性都得到显著的发展,使得他们对于事物规律性的认知水平显著提高。

(2)思维能力。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喜欢幻想和别出心裁,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同时,他们又容易高估自己的实际能力,常常不满足于教师或教科书中的解释,不喜欢现成的结论,敢于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事情喜欢追根溯源。但也应该看到,初中生的思想容易偏激,往往不能全面地、辩证地分析问题,经常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狂热的“偶像崇拜”和“追星”就是其具体表现,严重者还会出现心理障碍。

4.情感意志

初中生随着内抑制和自我抑制能力的发展与提高,情绪控制能力有所提高,但仍然较为稚嫩。初中生的情感特点表现为:情绪、情感体验丰富、强烈,并且表现得十分鲜明、生动;情绪反应有时会有隐蔽性;友谊感、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等高级情感开始发展,开始希望得到团队成员的尊重和信任。

意志作为意识的能动方面,它以认知为基础,以情感为动力,还受个性倾向的影响与制约。由于初中生在心理上不够成熟, 自我认知充满矛盾性,思维易产生片面性,情绪上又往往带有冲动性,因此,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困难,并有相当的局限性。这使得意志品质的培养格外重要。这个时期,其意志品质的发展表现在:意志行动的目的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以及自制力的不断完善。

(三)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高中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还是个人逐渐完成社会化, 向社会劳动主体转化的重要阶段。高中阶段的学生身心发育、发展趋于成熟,已经接近成人水平,是少年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期。

从体适能上讲,他们有更大的可能进行比较繁重的工作和激烈的运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此阶段,性机能的发育基本成熟,男、女学生在体态上表现出明显的两性差异。性激素的大量分泌,使他们产生性生理冲动,对异性敏感,体验强烈。因此,性意识的增强是这一时期生理变化引起心理变化的一个突出特点。

1. 自我意识

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于其人格及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自我意识具有以下特点:

(1) 自我明显分化,从混沌的、无我的蒙昧状态,发展到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

(2)十分注意自己的身体形象,女生尤其如此。

(3) 自我意识更经常地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关注自己的个性品质。

(4)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的批判较初中生客观、全面,独立性进一步提高。

(5)容易自卑,关注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

2.思维

认知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等方面,高中阶段学生认知能力得到快速发展,接近成人水平。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属于理论型,完全可以进行抽象符号的推导,可以用理论来分析、解决问题。高中生的形式逻辑思维能力得到稳定发展,辩证思维能力的提高十分显著,思维具有更强的组织性和深刻性,其独立性和批判性是突出的特点之一。这些思维形式相互促进,使高中生的思维水平更高、更成熟,智力的发展也更加完善。

3.情感

高中生情感体验强烈,两极性突出;情感、情绪的时间延续性更长,情感具有掩饰性、闭锁性和曲折性;情绪和情感的内容丰富而深刻。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责任感、义务感、道德感等高级社会性情感,构成高中生丰富而又深刻的情感体系。

4.人生观与价值观

人生观是人对生活目的、生活意义和生活方式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不是单一的认识现象,而是以人生问题为核心构成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各种心理成分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是个性的核心成分和行为的最高调节机构。

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随着社会接触面的扩大,生活阅历的积累,社会知识的丰富,他们自然会考虑人生的有关问题,即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应该如何度过等问题。高中生的人生观是在长期思考人生、体验人生的基础上渐渐形成的,高中生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对其人生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