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少年儿童心理素质的特点

少年儿童心理素质的特点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开始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中学时代是少年儿童形成世界观的开始阶段,是政治方向和良好思想品德奠定基础的阶段,也是为少年儿童掌握现代化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的阶段,更是为少年儿童健康体魄打下良好基础的阶段。特别注意的是,高中二年级是抽象逻辑思维趋于发展的成熟时期,如果教育不当,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类型就会产生差异,以后再补救就相当困难了。

(一)小学生心理素质的特点

小学一年级是儿童正式过学生生活的开始,也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儿童入学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活动方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活动方式从以游戏为主转变为以学习为主,活动内容也由入学前具体的、形象的游戏转变为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在这一时期,他们的心理素质具有以下特点:

1.感觉和知觉

小学生对有明显特征的事物容易感知到,但有时感知事物较笼统,不够精确,容易把相似的事物混淆。感知事物往往是从孤立的对象开始的,他们看不出事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主要特点。此外,他们的空间知觉发展先于时间知觉。为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对事物进行有目的、有指向的观察,充分运用直观材料进行教学,发展他们的观察力。

2.思维和语言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开始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教师要通过直观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分析概括事物的能力。

3.注意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每次只能集中注意力20分钟左右。到小学高年级时,他们的有意注意可达30~40分钟。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教学方法,使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互相交替。教师应在学生有意注意最易集中时讲授难度较大的内容。

4.记忆力

(1)具体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抽象记忆能力正在发展中。儿童容易记住他们感兴趣的一些事物,并且记得牢、记得快。

(2)识记的方法以机械识记为主,往往以为能把书本上的语句背出来就算完成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实际上,虽然他们有时会背了,但却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3)儿童不善于掌握自己的记忆,不容易知道与检查自己所学的东西是否真正的记住。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讲清教材,在学生理解教材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综合、比较,用形象、概括等思维方法去识记教材,发展学生有意识记的能力。

5.想象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富于模仿性与再现性,他们的想象具有较多的幻想性质。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教学,结合参观、实验等活动,丰富他们对外界的感知。

6.情感

小学生情感的突出特点是富于表现,情感不稳定、不持久、爆发快,表现明显而容易转变,情感表现得浮躁,不够深刻。因此,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必须培养儿童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克服不健康的、消极的情感。小学生的独立自觉性尚差,幼稚性和依赖性明显,在生活、学习、活动等各方面,都需要成人监护和具体指导。在小学,特别是中、低年级,教师的威信往往高于家长,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依赖心理,对于教师的要求、教师讲的道理、教师的评价等均有信服的意向,比较容易接受教育。所以,教师应珍惜孩子的这种心理状态,尽职、尽责、尽心地培育学生。

(二)中学生心理素质的特点

中学时代是少年儿童形成世界观的开始阶段,是政治方向和良好思想品德奠定基础的阶段,也是为少年儿童掌握现代化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的阶段,更是为少年儿童健康体魄打下良好基础的阶段。中学生的心理素质特点与小学生的心理素质特点有明显的区别,其心理素质特点如下:

1.感觉和知觉

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感觉器官的完善,学生的感知能力有了很大发展。这时,他们感知或观察事物的目的性加强,观察事物的自觉性、稳定性、精确性和概括性也逐步提高。时空感知已接近成人,观察事物更加精确、更加系统化,但运动知觉必须经过一定动作的练习,才能逐渐发展为精细的、准确的运动感知。他们认识事物还缺乏抽象性和概括性,往往需要依靠直观表象的支持才能理解和掌握。高中阶段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较大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多一些直观教学。

2.思维

中学生在系统学习每一项新知识或新课题的环节中,都必然存在着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程,因此抽象思维日益发展,并逐渐占主要地位。高中阶段开始形成辩证逻辑思维,思维逐渐从经验型过渡到理论型,已经能够用相关理论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另外,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教师或教材中关于事物现象的解释,总想追求各种现象的原因和规律,往往强调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事物的其他方面。这时,他们喜欢刨根问底、爱争论,不畏权威,敢于标新立异,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有时表现得好像有点儿不听话。这时,教师不应压制他们,而要鼓励他们、引导他们,使他们的思维能力有更大的发展。特别注意的是,高中二年级是抽象逻辑思维趋于发展的成熟时期,如果教育不当,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类型就会产生差异,以后再补救就相当困难了。

3.注意与兴趣

初中生注意的稳定性有了发展,注意的范围比小学阶段有所扩大。他们注意到学校、社会上的一些大事,集体活动和钻研科技知识的欲望有了发展;注意力的分配能力有了提高,可以边听课边记笔记;注意转移能力有更大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但是,初中生的注意力往往与兴趣联系在一起,如果正确引导,可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高中生能较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这为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提供了一定条件,而注意力一定程度上仍受兴趣、爱好的支配。这要求教师讲课除了清楚明白以外,还要生动、形象、方法灵活、引人人胜,要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记忆力

初中生的有意识记、意义识记有了很大发展。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能学会使自己的记忆服从于识记的任务和教材的性质,加强了记忆的目的性。因而,初中生有意识记的能力比小学生有了发展,并将逐步取代无意识记的主导地位。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科学概念、因果关系,所以,他们依靠判断、推理、论证来记忆的能力日益发展起来。由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所学科目的一些记忆方法教给学生,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5.想象力

初中生的想象已由小学阶段的再造想象逐渐发展到创造性想象,他们开始喜欢读一些现实性强、情节曲折、想象丰富的文艺作品,如一些科幻小说。他们也希望自己快点长大,将来成为了不起的人物。他们还常常把自己崇拜的理想人物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模仿。这时一定要注意正确引导,使他们有一个崇高的理想和志向。

6.情绪、情感

初中生开始喜欢交朋友,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道德标准选择朋友,愿意和知心朋友谈心,珍重友谊,当友谊受到挫折时会感到沮丧、痛苦。中学生的情绪、情感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性。中学生心理发展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和政治环境影响。中学生对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问题,对人生的意义、升学、就业等问题越来越感兴趣,社会政治因素更多地反映到他们身上,影响和改变着其心理特征。中学生对父母、老师不再依赖、依恋。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开始独立思索,有了自己的见解和行为方式,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意向。

(2)闭锁性。中学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单纯、幼稚、外露,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情绪、情感带有一定的内隐性质,不再轻易地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情绪的延续性增强,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3)动荡性。中学生的情绪、情感两极性十分明显,容易激动,十分热情而又经常动荡、变化,所以容易出现冲动行为。情绪可以影响和调节认识的过程,在心情好、情绪适宜的状态下,则思维敏捷,动作迅速、协调、准确;而在心境低沉、抑郁或情绪体验淡漠的状态下,则思路闭塞、动作迟延,更说不上创造性了。

(4)敏感性。中学生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世界观的时期,他们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思想活跃,对人、对事、对社会现象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

这个时期要鼓励他们与同伴进行正常交往,对他们的优点多表扬,对他们的缺点、错误不能讽刺、挖苦,不能挫伤他们的自尊心。

7.意志

初中生在意志方面的积极性、独立性和主动性比小学生有了很大发展,果断自控能力也随之增强。他们学习的自觉性提高了,对参加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也增强了。他们渴望能让自己去独立完成某项任务并力求避免监督,希望别人把自己当成大人看待,讨厌别人称他是“小孩子”,对一些空洞说教会产生逆反心理。如果还像对待小学生那样对待他们,他们常常表现出抵触情绪或拒绝教育。但中学生在活动中仍带有冲动性和草率性,有时为了显示自己的成熟和力量,常常故意做出与众不同的冒险举动,把冒险当做勇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