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通中考改革取得的主要成绩

南通中考改革取得的主要成绩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扭转学校对考试评价、课程改革与学生发展之间关系的这一习惯性认识和做法,发挥考试评价对课程设置与实施的引导作用,南通中考一直实行全科性评价。2009年后,南通将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业考试一并纳入中考体系,促进了初中学校和学生从对学业成绩的过度关注转向对全面素质的整体关注。

(一)中考内容的结构框架趋于合理

义务教育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品德、智力、体质等基础的教育,而考试评价将对学生这些方面素质的发展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南通在推进中考改革的过程中,没有简单地从考试内容、考试时间等方面去做“加减法”,中考科目设置也没有简单地对应高考,而是从引导学生打好持续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出发,着力构建符合义务教育性质、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中考体系。目前初步建立的由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测试、学业考试组成的中考结构框架,为学生在生存生活、做人做事、知识技能、动手动脑等方面确立了发展的坐标,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将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普通高中录取新生唯一标准的做法”,体现了对学生既关注全面素质,又关注个性品质,既关注智力发展水平,又关注实践能力,既关注发展质量,又关注习惯养成的综合多元的特点。

(二)中考科目的完整设置促进了课程的规范实施

课程是育人的蓝图,是学校教育和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开齐、开足、开好课程应是学校的责任。而“正是由于考试评价结果带来的社会效应过于重要,考试评价的要求反而被作为知识传播与传承中的某种依据和准则,考试评价结果被视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甚至据此判定学生未来的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周彬,2011:122),初中教育存在的“考什么就教什么”“少考就少教”“不考就不教”的问题就难以根治。为扭转学校对考试评价、课程改革与学生发展之间关系的这一习惯性认识和做法,发挥考试评价对课程设置与实施的引导作用,南通中考一直实行全科性评价。学业水平测试内容、学业考试内容涵盖了初中的所有文化课程与体育健康课程;艺术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科实验操作考核、地方与学校课程也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考科目的完整设置促进了初中学校对所有课程的重视,开齐、开足课程已成为所有初中学校的基本办学规范。

(三)考试评价方式的改革促进了初中教育生态的优化

2009年后,南通将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业考试一并纳入中考体系,促进了初中学校和学生从对学业成绩的过度关注转向对全面素质的整体关注。综合素质按“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6个维度进行评价,规划出比较完整的生活世界和经验世界,促进了课业负担向各类实践活动的分散和转移。学校在加强学科课程建设的同时,对学生的基本生活经验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为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张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创设了更大的空间。绝大部分学校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许多学校与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和各类博物馆、科技馆、当地的现代农业基地和知名工厂企业建立了固定联系。校园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起来,绝大部分学校建立了学生社团,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等群体性文化活动日益精彩。为引导和鼓励学校打造教育特色,南通开发了德育、科技、综合实践、艺术等地方活动课程并在全市实施,以此为蓝本,许多初中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传统与资源特点,积极开发适应学生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的学校课程,三级课程取得了新的平衡。学业考试坚持课标取向和能力立意,更加注重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注重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实践能力的评价,促进了初中教育改革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态度和基本生活经验的回归。

(四)多元录取制度的初步建立进一步畅通了入学通道

多元录取的主要目的是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为具有各种不同发展需要、不同潜质的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的机会,普通高中在统一考试录取之外增加了指标生录取和特长生录取两种方式。指标生采取初中学校推荐后加分录取的方式,使更多的初中学校尤其是薄弱学校的学生增加了就读优质普通高中的机会。特长生录取增加了加试环节,开始打破将考试分数简单相加决定录取的方式,使在体育、艺术、科技、学科学习等方面特长明显、潜质优异的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以注册入学为主,增加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