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理解与沟通

理解与沟通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对外国人来说,这忽略的部分恰恰是他们最需要了解的中国文化:只有看到毛笔柔软的笔尖,看到墨汁在宣纸上逐渐浸染,才能理解汉字的“笔锋”是什么意思,明白“提”与“撇”有什么不同;只有了解几千年来中国人将书法作为中国人的启蒙教育的历史,才能明白书法不只是艺术,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方式。这就是汉语教师所要关注的文化内容。因此,在文化教学中,文化比较是汉语教师必须具备的意识。

我们从文化习俗、文化观念与文化产物这三个方面来了解中国文化。文化习俗指人们的日常生活模式,包括衣食住行,岁时节日,人生仪礼等,这些展示了文化作为生活的本来面貌,其中物质层面的差异也是在异质文化接触时最容易感知的部分。文化观念包括神话思维、哲学思想、信仰、艺术与美感,这些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精神气质与思想内核。文化产物则是凝结着文化观念,在文化习俗的展示中起着标志性作用的东西,如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中国符号”。这些往往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起点,也是最佳的切入点。

中国人从小就生长在中国文化的环境中。中国的文化习俗与文化产物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常识,正所谓“习而不察”。但是对外国人来说,那些中国人习以为常的东西可能是非常特别的,而且从中可以获得非凡的文化体验。下面我们先来看一段外国人学习中国文化的个人体验。瑞典人林西莉跟着中国老师王迪学习古琴。她有着二十多年古钢琴和六年的中世纪双弦鲁特琴的经验,所以认为练习古琴也是一样的,然而她发现情况并非如此。

“几个星期之后,我问王迪是否可以要音阶或其他练习带回家弹。她不明白我的意思,这不只是因为我的中文蹩脚,我试图解释:和弦、音阶、练习曲、大调、小调、整个键盘、练习所有的指头,像弹钢琴那样。她无比震惊地盯着我。怎么可以如此对待乐器!在我的国家我们真是这么做的吗?我们难道尊重我们的乐器?我想,那是我第一次真正理解到古琴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用古琴来练音阶当然是对它的亵渎。这种乐器的品性可谓独一无二,它发出的音能使人类与大自然沟通,触及人的灵魂深处。如果能够把它在恰当的时候恰如其分地弹出来的话,其实一个音也就够了。但完美地弹出一个音决不是目的,关键在于弹琴者通过音乐达到对人生的领悟。古琴不单是一件乐器,更是一面心灵的镜子。

经过很长时间,我才逐渐体会到这种态度如何贯穿于整个中国文化,就像书法一样。这是一种再创的文化,追求强烈的投入感,轻松的和谐与祥和,通过模仿、迎合和放弃自我,从而达到得心应手、驾驭自如的境界。”

从这段记述中可以看到,作者发现中国人练习古琴的方法之所以与钢琴不同,是因为两种文化的观念不同。她通过学习古琴领悟了中国人对音乐的独特态度,并逐渐发现这种态度贯穿整个中国文化。古琴如此,书法之类的文化技能也如此。

汉语教师在文化教学中就要试着从外国人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中国文化。有一些内容在中国人的文化教学中是不重要的,甚至是不需要学的,但是在对外的文化教学中却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人学习书法文化时,都是在学书法作为艺术的部分,老师要让学生们了解不同时期名人名家的风格与特色。至于书写的工具、汉字的结构、普通人学习书法的过程以及中国人对书法的态度则被视为日常生活经验而忽略不谈。但对外国人来说,这忽略的部分恰恰是他们最需要了解的中国文化:只有看到毛笔柔软的笔尖,看到墨汁在宣纸上逐渐浸染,才能理解汉字的“笔锋”是什么意思,明白“提”与“撇”有什么不同;只有了解几千年来中国人将书法作为中国人的启蒙教育的历史,才能明白书法不只是艺术,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方式。中国孩子通过学习书法来学习做人的道理。练习书法时用的红色的九宫格,代表着“规矩”。一笔一画都不能越出红框,写了就不能再改了。人既要学习直线的耿直,也要学习曲线的委婉,甚至有字如其人的说法。这种教育塑造了中国人性格中的谦虚谨慎。在此基础上再让他们来欣赏千姿百态的书法作品。对外国人而言,相比了解中国书法的流派与特点,他们更愿意了解中国人是如何用书法来抒发自己的个性与情感的。因此,给外国人介绍艺术作品时,重在介绍时代的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与性格、当时的情景以及作品的内容这些具体的信息,帮他们了解作者想述说什么,为什么中国人欣赏这样的作品。至于作品美在哪里却是不需要说的,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品味。

文化教学就是从实际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入手,如社会习俗及文化产品,将其与更为深层的文化观念联系起来,从而使外国学生达到认知中国文化的目标。举例来说,中国人重视家族,这是文化观念。中秋节一家人团圆赏月,分食月饼,这是文化习俗。中秋节的月饼是文化产物。中国人的家族观念是如何反映在中秋节的习俗与一块月饼当中的呢?这就是汉语教师所要关注的文化内容。在中国人的眼中,圆月象征着团圆,但在别的国家,圆月并没有这样的含义。因此,在文化教学中,文化比较是汉语教师必须具备的意识。比如,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从这个“圆”字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1)从“一轮明月”这个词可以猜出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

(2)月饼是什么形状的?

(3)中国人为什么选择圆形?

(4)由“圆”组成的词有哪些?(团圆、圆满……)

(5)怎么切月饼?(家里有几个人切几块,象征着全家团圆)

(6)中国人看到圆月想到什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这个具体的教学个案中,学生通过月饼与中国人分食月饼的习俗了解到中国人浓厚的家庭观念以及圆月的象征含义。以后再看到中餐厅的大圆桌,听到中国人“花好月圆”的祝福就会觉得是很自然的事。甚至在打“愤怒的小鸟·季节版”游戏时,玩“中秋节”那一关时会开心地一笑,有机会还会听一听中国民乐《春江花月夜》。

概括来说,国际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目标是要让语言学习者了解中国人如何理解与看待自己的文化,能够在中国文化环境中得体地交际,并建立一种更加广阔的文化视野,以正面的态度来对待与本国文化不同之处,学会欣赏不同文化的独特之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