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架设人类沟通理解的心灵通道

架设人类沟通理解的心灵通道

时间:2022-03-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类精神文化演进的历史表明,人类文化的共同性和普遍性,与人类文化的差异性和民族性,既是人类文化相互沟通交往的重要前提,更是人类精神文化进步发展的巨大动力。
架设人类沟通理解的心灵通道_文史哲与人生:人文科学论纲

三、架设人类沟通理解的心灵通道

人文科学是以人类的精神文化、价值体系、宗教情感、历史传统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人类的精神文化世界,既有共通的普遍的一面,又有相异的个性的一面。人类精神文化之所以有共通性与普遍性,是因为人类的精神文化都是人类历史实践活动的产物,都是人类在一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制约下,在不断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一切使生活在不同地域和历史时代里的人类,相互间必然存在某种普遍的共同属性或人性基础。而人类精神文化之所以有差异性和个别性,又在于人类历史实践活动的差异性,在于影响制约人类历史实践活动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时代条件具有不同的特点。人类精神文化演进的历史表明,人类文化的共同性和普遍性,与人类文化的差异性和民族性,既是人类文化相互沟通交往的重要前提,更是人类精神文化进步发展的巨大动力。精神文化的共同性和普遍性,构成了人类相互理解的基础,精神文化的差异性与民族性,又使人类可以在这种差异性与民族性所带来的精神文化多样性和多元性中汲取营养,在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刺激、启发中获得精神文化更新的机制与动力。人文科学对世界各国各民族不同历史背景和生活环境下的人类文化与精神世界的研究、比较,使人类在理解其他民族的个性情感和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寻求人类精神世界中的共同情感和共同追求,以宽容、平等、理智的心态去对待不同人类文化与精神生活间的差异,学会尊重差异,学会理解差异,和平相处,在相容中寻求相融。这对现代世界来说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

早在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便提出了“学会生存”的教育口号。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提出的重要报告指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使学生在这个复杂而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学会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和相处,报告明确提出“教育有一个使命,就是帮助人们不把外国人当做抽象的人而是把他们看做具体的人,他们有他们自己的理性,有他们自己的痛苦,也有他们自己的快乐;教育的使命就是帮助人们在各个不同的民族中找出共同的人性”。国际理解、人类友爱、民族间相互依存的意识,是现代人文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所追求的世界性的道德目标之一。这份报告在谈到教育的国际意义时,强调指出,“现代国家,即使只考虑它们自身的利益,也不能不发觉,增强国家之间的合作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和平,必须发展民主主义,民主主义鼓励国与国之间相互宽容,增进友谊和合作”。(参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编《学会生存》,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208页)进入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一步提出“学会关心”、“学会共同生活”的教育口号,将培养人类相互间的理解、友爱、合作精神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普遍理想准则来加以倡导。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召开“面向21世纪的教育”世界教育大会,更以“学会关心”作为本次大会的主题,同时也将其作为21世纪世界教育普遍追求的理想,显示出相互理解与关心、人类的友好相处与关怀在现代教育中的特殊意义。以人文科学家所追求的人类相互间平等、尊重、宽容的人文精神看来,那种在国际关系中弱肉强食、仅以本民族、本地区、本国利益作为处理对外关系唯一准则的传统,其实是人性尚发展不充分的表现,是人与动物界并未真正区别开来的表现。

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要相互宽容,友好相处,一个重要的前提是需要相互的了解和认识,特别是需要在文化、传统、历史、宗教和价值观念方面的理解与沟通。价值观和文化精神上的理解与沟通,可以消除相互隔阂闭塞而造成的相互无知和偏见,以及由这种相互的无知和偏见而导致的冲突与敌视。人文科学家们既需要把本国本民族本地区的历史文化、价值体系、宗教信仰、哲学精神介绍给其他地区和其他国家的人民,又承担着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文化介绍给本国人民的责任。人文科学家应该使人民既尊重本国的历史文化,也尊重其他国家的历史文化。避免人民产生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或种族主义,以使本国人民学会和增强在现代世界中生存、交往和发展的能力。惟其如此,对于外国文学、外国历史、外国宗教、外国哲学、外国艺术、外国风俗习惯和外国语言文字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现代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文科学教育体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在人文科学发展史上,世界上各个国家的那些杰出的人文科学家们,那些成就卓著的人文学者,大多是世界文化的友好使者,是人类各民族各种族文化沟通交往的先驱和开路人。泰戈尔、托尔斯泰、鲁迅、罗素、桑戈尔、汤因比,都是世界文化史上唤起人类友爱、国际理解、民族宽容、文化相容等人类伟大情感与精神的大学者、大诗人和大作家。没有他们宽厚的文化胸襟对人类心灵的感染,没有他们顽强而不懈的努力,人类一定会更深地陷入相互仇视、猜忌、偏见的黑暗中,人类的冲突与战争将更加频繁残酷。一个受过良好人文科学教育,具有深厚人文主义精神和人道意识的人,会有一个宽广的富于包容性的胸襟,会对异邦他国的人民和文化有更深切的理解与宽容力。因为人文科学是一种科学,它教育人们用科学理智的、民主主义的、富于宽容力的方式,去认识世界各国各族千差万别的人文现象,去理解人类在宗教、哲学、语言、传统、习俗方面的多样性现象。

文学、艺术、哲学和历史学,通过对世界丰富而复杂的人类精神文化的研究与介绍,可以告诉人们,对于世界上如此之多的不同民族,以及他们各具特征的传统文化、宗教情感、伦理习俗,生活方式和价值理想,人们都应该以一种历史的、主位与客位相结合的同情包容心态去理解体验。特别是对于与自己的历史文化与宗教情感相异的其他民族的历史文化与宗教情感,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应该从对方的角度、从对方的历史文化背景上去理解,而不能轻易将其斥之为“野蛮”、“原始”、“落后”。

人文科学家反对一切形式的种族主义、文化中心主义、文化沙文主义,在人文科学看来,世界上一切民族的精神文化与历史遗产,都丰富着人类的精神文化世界,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其价值与意义也只能从全人类的角度上来理解。人文科学家认为,现代人类应该、必须也可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求同存异,和平友好相待。兼容与并蓄,睿智与理性,同情与关怀,都是人文科学的一些基本准则,是人文科学追求的普遍理想与精神,同时也应该是人类各民族各种族交往共处的准则。而征服、统治、战争、掠夺,则是人文科学家们所反对的。

人文科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对于人的个性多样性和丰富性的认可,它既认可自我的个性,也认可他人的个性,既守护自己的个性尊严,也尊重他人的个性价值。对个性多样性的认可是人文科学的一个基本精神,由此人文科学反对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将自己的个性强制于人,也反对他人的个性强制于己,它倡导在个性相互尊重共处的基础上来寻求人类的共同美好的东西,使人类在平等相容的基础上走向相融。因此人文科学是现代人类的和平友好使者,它从心灵的深处真正打开了人类交往、认识、理解的无限可能,而文化上的理解与融汇,才是人类真正的融会,任何建立在战争、暴力、支配、征服基础上的强迫一致,都是注定要解体消亡的。(参见刘鸿武《民族文化关系的独特性与中华文化的连续性发展》、《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历史地位与现代意义》,载《思想战线》1996年第2期、1997年第5期)

文化与艺术可以成为世界和平的推进力量,美好的音乐、艺术、绘画、雕刻、舞蹈,往往都是全体人类可以读懂的语言,是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国度的人民通用的情感语言和心灵之声,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可以共同分享的精神文化财富。文化与艺术的交往,总会在人类的心灵上,在人类的情感深处架起无形的桥梁,铺设起无形的道路,给世界带来友谊和平。在现代世界正一天天的走向一体化,各国间的关系日益紧密的时代,人类在文化上的相互沟通与理解已变得极为重要。人类的文化与文明总是多样性的,但这种多样性可以成为人类相互交往的基础,成为人类相互交往的根据,成为人类获得文化更新活力与发展动力的有利因素,如果人类文化完全趋同一致了,反而会造成人类精神世界的单一、僵化和失去生机。(参见刘鸿武著《黑非洲文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刘鸿武等著《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简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有些西方学者说21世纪是人类各种文明各种文化冲突的世纪,文化冲突将成为21世纪世界国际关系的主题。我们认为这种可能性或趋势当然是存在的,但另一种可能趋势也是同样存在的,那就是21世纪也可能是一个人类文化进一步相互交汇相互宽容的世纪,文化的融会也可能成为21世纪国际关系的主题。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与多样性,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是世界文化的一个基本的事实,但这种文化的多元性与差异性对现代人类相互关系的影响与意义会是怎样,会成为对抗与冲突的根源,还是会成为人类文化互补互利和激发文化发展活力的动因,或者说是前者占主导还是后者占主流,这将取决于人类怎样来理解他们的文化差异的性质与意义,取决于人类怎样来处理他们的文化关系。而这一切,都需要人文科学的健康发展和人文科学教育的普及。

今天,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世界各国各民族在空间上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了,咫尺天涯已经变成天涯咫尺,人们生活在一个高度相互制约影响的地球村里,不得不发生这样那样的交往,每一个人都需要与你或是喜欢或是不喜欢的人、民族、文化打交道。国家间和民族间关系的日益紧密,使人类在文化上的相互认识与了解越来越重要。如果各国各民族,各种语言文化和历史传统与宗教信仰的人们不能相互理解,不能相互在文化和精神上相容共处,世界将一天天的走向深重的冲突灾难中。因为今天人类掌握的战争武器和军事手段已经越来越具有毁灭性的力量,各种宗教、语言、文化、民族、历史、意识形态的不相容性导致的冲突将会在21世纪把世界引向高科技战争的可怕深渊。现代战争越来越成为一种科学技术支配下的战争,现代高技术用于战争的后果将使人类的相互残杀变得更加残忍、不可理喻和失去控制。而那些为自己的政治私利和经济利益驱使的政客、大军火商、极端民族主义和宗教偏执狂们,总是会煽动起人类相互间的仇恨,利用民族文化与宗教传统方面的差异,夸大这种差异的冲突性质,人为地制造或激化世界各个民族、种族和语言文化共同体间的矛盾,挑起民族、种族战争。面对这样一种人类可能面临的灾难,人类需要更多的文化上的了解,精神上的沟通,价值观与宗教信仰方面的相互包容。只有文化的广泛交往才能带来人类的更理智更宽容的国际关系格局,才能使世界各国各民族相互间形成友好共处的基础与愿望,才不会轻易地被私欲支配的政客们的野心和极端民族主义者的仇恨煽动所裹胁操纵,走上毁人毁己的悲剧之路。在这方面,人文科学正发挥着自己特殊而巨大的作用,世界历史、世界文化、世界宗教、世界文学、世界艺术的研究与教学,应该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极重要的方面来对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