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文课程内涵的界定

语文课程内涵的界定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语文学科的发展演变,对“语文”名称的定义也不尽相同,这说明了人们在持续不断地对这门课程进行探讨和研究。而到了大学阶段,各高校根据学校培养方案会以公共必修课的形式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在学习语言、文章、文学的同时,则更侧重于对中外文化现象的学习,以提高文化修养。即“语文”是一个以语言为核心,由口头言语与书面言语统一构成,包括文字、文章、文学及相应文化在内的言语课程体系。

随着语文学科的发展演变,对“语文”名称的定义也不尽相同,这说明了人们在持续不断地对这门课程进行探讨和研究。实际上,“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章”甚至“语言文化”等术语概念皆不能单方面偏指“语文”,更不是这几种概念的糅合相加,其实在不同历史背景、不同发展时期,乃至不同学段下,它的内涵都具有明确且独特的阶段性特点。比如,小学阶段,旨在识字与写字核心教学任务的完成,侧重于学生掌握一定量的汉字及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和书写习惯。初高中阶段,从文章体式的学习,把握文章内容,逐渐过渡到更加重视语言和文学的学习,熟练运用常见常用的文章体式,阅读小说、喜剧、报告文学等中外古今名作,学会对名著的领悟与鉴赏。而到了大学阶段,各高校根据学校培养方案会以公共必修课的形式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在学习语言、文章、文学的同时,则更侧重于对中外文化现象的学习,以提高文化修养。

当然,语文就宽泛一点说,就是语言。但是,该语言其实包含着语言和言语。语言和言语,顺序之颠倒,含义之大不同。言语是一种个人行为,强调对语言符号的掌握和运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而语言则是全体性的社会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规则、一定体系的完整的符号系统,是任何个体表达思想、感情和想法的交际工具。倘若每个人体都不使用现实生活中约定俗成的语言交流,比如,在我国存在的普通话、各民族语和方言等差异,那就不会被社会成员所理解,自然不会被社会所接受。

从上述的工具书条文解释、语文教育界的认识、语文发展的阶段理论及课标规定等诸多方面,我们可以为语文的内涵做一个较为恰当的解释。即“语文”是一个以语言为核心,由口头言语与书面言语统一构成,包括文字、文章、文学及相应文化在内的言语课程体系。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就是教师组织言语训练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在互动过程中发现并学会运用语言规律,锻炼表达技能的一种教学活动。简言之,即从言语到语言再到言语的一种言语实践活动。众所周知,牙牙学语的幼儿,最初接触的是言语实践而不是语法规则,到了学龄阶段,逐步接触一些语法规则,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言语行为,而后又进行言语实践和语法规则的学习。由此可见,语文学习存在于人的一生,是从言语到语言再到言语的一个持续反复、持续循环的曲线式螺旋上升和提高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