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中学习,不仅仅要习得科学知识,更要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本文就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谈笔者的粗浅的看法和建议。元素性质的学习中,最能培养这种思维能力。让学生根据现象,思考气体产物的成分,并对照先前铝与纯水的反应,推理氢氧化钠的作用,从而推出氢氧化铝的两性。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思维的主阵地。“量变”的累积导致“质变”,这一规律在元素周期律的变化当中尤为突出。

张 旻

【摘 要】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地、间接地反映,它所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高中学习,不仅仅要习得科学知识,更要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本文就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谈笔者的粗浅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思维能力 化学教学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地、间接地反映,它所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与感知觉一样,同样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感知觉所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事物及其外部的特征和联系,属于感性认识;而思维所反映的是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事物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属于理性认识。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研制新物质的科学,是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生命科学和空间技术等研究的重要基础。《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用化学语言描述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学习收集信息、应用实验和观察手段进行探索与验证,而且还要学习质疑、预测、设计、反思、验证,以及科学概括、推理、类比、归纳和演绎等科学方法……通过对化学问题的科学探究活动,帮助中学生了解科学、科学过程,学习应用化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科学素养。在高中化学的教学里,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呢?

一、思维的属性与化学的相关性

1.思维的概括性

思维是有概括性的,它能建立起事物之间的联系,把有相同性质的事物抽取出来,对其加以概括,并得出认识。化学中有一类酸是盐酸、硝酸、醋酸碳酸、亚硫酸等,这就是根据物质的共性,即具有挥发性来概括物质的思维。概括与归纳的化学思维,能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并探究它们所具有的通性,寻求物质变化中所存在的普遍规律。

2.思维的间接性

思维是有间接性的,它能通过一些其他表象来推断事物的能力。在化学研究中,我们通常可以通过一些实验现象,分析、推断出研究对象的成分和数量,以及相关的性质。分析与推断的化学思维,能把本无直接关系的现象联系在一起,使得我们不必去直接地接触某些信息,通过这些规律,便可以成功地揭露出这些事物的本质。

3.思维的超感性

思维是有超感性的,它所具备的概括性和间接性,使它远远超出感性的认识范围。在科学研究中,人类通常是不能通过感觉来直接理解某些理论或认识的。比如,人类不能通过感觉来直接理解原子核的变化,因为它的变化是难以获得感性认识的。但人类可以通过寻找其活动的规律,并对相同的规律加以概括,便可以去理解它,认识它。

4.思维的超现实性

思维是有超现实性的,它可以通过归纳与概括掌握现实中事物的规律,或者在已有的事物上,通过想象,建立全新的、不存在的事物。例如,化学研究者可以通过已经存在的物质,通过新的科学设想,对其加以改进,从而发明出新的物质材料。这也正是人类创造能力和创作能力的来源。

二、化学教学中重点培养的思维方式

在化学学习中,思维实现着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提升人类对客观物质及其变化的理性认识,促进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更高层次的认识。

我们经常可以见到生活当中铁钉的变色生锈,这只是一种对自然现象的感知觉,即仅仅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一些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如果我们要研究铁钉为什么会变色、生锈,并把这些现象跟银首饰表面发黑、铜器表面发绿等现象关联在一起,发现它们都是“金属腐蚀”的表现或“金属氧化”的结果,这就是深入到事物的内里与把握因果关系的思维了。在化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重要的思维有:归纳思维、演绎思维、抽象思维、推理思维、对比思维和辩证思维等。

1.归纳思维

归纳思维是从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中,推导出它们的一般规律和共通结论的思维。

元素性质的学习中,最能培养这种思维能力。在高一上学期“卤素”的教学当中,当学生依次学习了氯、溴、碘的性质之后,提炼出它们存在的共性,从而得出卤素性质的通性和它们之间普遍存在的变化规律。

2.演绎思维

演绎思维是把一般规律应用于一个个具体事例的思维。在逻辑学上又叫演绎推理。

它是从一般的原理、原则推及到个别具体事例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当中,就充分运用到了演绎的思维。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处于同周期或同主族或对角线位置的元素,在结构和性质上都存在一定的普遍规律。当教师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短周期和卤族元素中,运用归纳思维,推导出元素周期性的变化规律之后,学生们就可以运用演绎思维,将这个变化规律用于其他未知元素性质的解释与说明了。

3.对比思维

对比思维是通过对两种相同或是不同事物的对比进行思维,寻找事物的异同及其本质与特性。

在化学世界里,有许许多多的物质,它们由不同的元素组成。如非金属、金属或惰性气体元素,它们的性质也因此而相差千里。我们要培养学生运用对比的思维,将它们进行类比,寻找彼此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对比,更好地去把握它们的特点,更好地利用这些特点去为人类服务。化学世界里还有一些物质,它们是由相同的元素组成的。比如,金刚石、石墨足球烯,它们的组成相同,构成微粒和微粒间作用力却不同。我们只有通过更加细致的对比,才能把它们从本质上加以区分,从而掌握他们的性质特点。对比思维,能帮助我们去探究那更加深奥、更加奇妙的物质世界。

4.推理思维

推理思维是通过判断、推理去解答问题的一种逻辑思维。

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化学变化的表观现象,运用所学过的化学理论,科学大胆地判断、推理化学过程,得出结论。这是化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一种逻辑思维。我们要抓住教学中的每一次理论推导、实验探究、问题解析,引导学生,充分体验推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在单质铝性质的教学当中,先通过铝和热水反应的实验,能观察到铝片表面有少量气泡,反应速率很慢。透过现象看本质。铝的活泼性比氢活泼,为什么不能很顺利置换出大量氢气?是有什么阻碍了它的反应?教师可以通过思维的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推理,得出另一产物氢氧化铝是不溶性物质。它在铝的表面生成,且包裹在铝的表面,从而阻碍了内层的单质铝继续与水反应……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后,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可以看到单质铝的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收集反应所放出的气体,靠近酒精灯,有爆鸣声。让学生根据现象,思考气体产物的成分,并对照先前铝与纯水的反应,推理氢氧化钠的作用,从而推出氢氧化铝的两性。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思维的主阵地。

5.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以变化发展的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与逻辑思维相对立。

在化学中,运用辩证法的规律进行思维,主要是运用“量变”与“质变”、“对立”与“统一”等辩证规律。“量变”的累积导致“质变”,这一规律在元素周期律的变化当中尤为突出。再如,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当中,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被氧化与被还原、氧化剂与还原剂、得电子与失电子等概念及其变化过程,既对立又统一的同时发生、同时存在,只有用辩证的思维,才能把这些知识融合起来,成为有机的一体。在“评说硫氮的功与过”中,并不仅仅是学习硫、氮的性质,更重要的是通过辩证的思维,对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经济、化学与社会的协调与统一发展做出更多的思考,培养学生更为科学的发展观。

高中生而言,通过学习应该具备一定的思维品质。在思维上要有较为严密的逻辑性和灵活性,也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更要有一定的独立性与批判性。在高中化学的学习当中,我们要仔细挖掘教材内容,把握好体现思维属性的学科知识,在教学中引领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学科学习,让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构建科学的思维体系,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