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多种途径,需要在长期教学活动中完成。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测量、演算、思考,不仅得到了结论:“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物体的位移差相等。”

浅谈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石嘴山市第三中学 鲁玉雪

现行的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对能力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通过科学方法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学习各种能力的核心。因此,在当前新课程的教育改革进一步的深化时期,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思维方法,无疑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多种途径,需要在长期教学活动中完成。在物理教学中应贯穿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各种科学手段中,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向更广、更深的未知领域延伸,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

一、注重疏导,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将会出现视觉方面的错觉障碍,应做到心中有数,并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排除这些障碍,例:判断下列各种说法的正误。“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受力越大物体运动越快;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越重,接触越粗糙,则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越大”等,学生在做题时,往往根据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现象或感觉回答问题,用“想当然”代替了“所以然”,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假设、分析等方法,使学生获得正确的答案。这样通过疏导,学生以后在解决、判断问题时就会认真思考、分析后答题,不易轻率地作出结论,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二、寻找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逻辑思维是一确定的、前后一贯的、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它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和掌握知识所必不可少的。物理学科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科学,它既具有数学学科的高度抽象和严密的逻辑性,又具有实验的验证、归纳、总结性。这两方面都离不开逻辑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去寻找、探索,发现其规律。例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一节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图1装置小车的运动情况,并向学生指出滴液瓶所滴出的液滴,每相邻两个液滴点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并指出每个瓶滴的位置标志着小车在同一时刻的位置,实验后纸带上留下一条间距(均匀)增大的液滴,让学生根据纸带的液滴分析运动特点,并根据运动特点定义匀变速直线运动。

设相邻两个液滴间的时间间隔为T。

img4

图1

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测量、演算、思考,不仅得到了结论:“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物体的位移差相等。”“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平均速度的增量都相等。”而且也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三、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思维的综合性

思维的综合性是人们对事物现象作出正确结论前,综合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的思维过程。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物理学原理是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发现和证实的,通过实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尤其是运用已知去分析、推理、判断未知的能力,使他们通过实验去揭示事物的本质,发现规律,对观察到的现象、测量到的数据进行归纳、综合、分析、判断,作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综合运用思维方法的能力。

四、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通常和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恰到好处的设疑,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思维触角向更宽更广的未知领域求索,开阔学生的思维。针对新授内容中,学生难以理解处精偏问题,既可以拓宽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纵横理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广阔性,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物理知识在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在创设问题情景时,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设问,也可以用实验创设问题情景。例如在讲“光的全反射”一节的教学中,让学生观察一下被蜡烛熏黑的钢球放到水中后,看到的是一个很亮的球,学生看到这种现象感到非常神奇,思维非常活跃,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与牢固掌握“双基”发展思维能力的深度和广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有一定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