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巴井钻后评价

巴井钻后评价

时间:2022-0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巴1井油气显示主要集中在下白垩统永丰组,地质录井共见油气显示25.5m/10层,其中,荧光显示20.5m/7层,气测异常显示5m/3层。巴1井两层原油和下白垩统永丰组下段烃源岩在生标化合物参数上也表现出了相似的特征。2006年地震资料研究表明巴1井位于所钻构造高点部位,该井钻探试获少量原油后,经过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处理解释,认为巴1井所钻构造位置较低。
巴井钻后评价_东秦岭-大别造山

4.1.6.1 油气显示情况

巴1井位于周口坳陷中部谭庄凹陷双楼田断鼻贺庄断块圈闭(图4-1-21、图4-1-22),三维地震测线Inline 631/Cross 620交点,井深4500m,完钻层位为下白垩统,主要勘探目的层为“巴村地质体”,其次为下白垩统。

巴1井油气显示主要集中在下白垩统永丰组,地质录井共见油气显示25.5m/10层,其中,荧光显示20.5m/7层,气测异常显示5m/3层。此外,4406.1~4411.5m井段取芯见1.1m荧光砂岩

该井试油四层,压裂测试两层,4439.0~4407.8m井段最高日产油0.57m3,累计产油8.81m3,按总产油量折算平均日产油0.48m3,试油结果为低产油层;4232.1~4239.8m井段最高日产油0.02m3,压裂累计产油0.44m3,按总产油量折算平均日产油0.036m3,试油结果为干层。

图4-1-21 双楼田断鼻三维地震下白垩统永丰组底反射层局部构造图

图4-1-22 双楼田地区三维Inline 631地震剖面

4.1.6.2 油源对比分析

巴1井原油密度:0.829~0.8488g/cm3;含蜡:16.27%~21.37%;胶质沥青:4.7%~6.33%;凝固点:28℃;70℃动力黏度:2.69~3.74s;初馏点:114~124℃;具有高蜡、低硫、初馏点低等轻质油特点。

通过对巴1井原油和暗色泥岩的甾烷、萜烷质谱对比分析表明,4399.0~4407.8m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与下白垩统永丰组下段烃源岩十分相似,而与下白垩统永丰组上段和古近系核二段暗色泥岩差别较大,表现为C27-29规则甾烷呈“V”字型分布,贫重排甾烷、Γ-羽扇烷、孕甾烷、8β(H)-锥满烷、双环倍半萜烷、双环二萜烷、三环二萜烷和三环、四环萜烷,富C27-29规则甾烷、17α(H)-藿烷类和C31-33藿烷同系物,中等丰度Γ-蜡烷特征,表明4399~4407.8m原油来自下白垩统永丰组下段。

巴1井4232.1~4273.5m原油重组分生物标志化合物微观特征与下白垩统永丰组烃源岩也很相似,但轻质部分(主要为C21孕甾烷)含量较高,与下白垩统和古近系烃源岩C21孕甾烷含量均相差较大,且该层原油富含重排甾烷、8β(H)-锥满烷、双环倍半萜烷、双环二萜烷、三环二萜烷和三环萜烷等(图4-1-23),其轻质组分与周参12井原油具有一定的相似特征(图4-1-24)。

巴1井两层原油和下白垩统永丰组下段烃源岩在生标化合物参数上也表现出了相似的特征。4399~4407.8m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与下白垩统永丰组下段烃源岩具有较好的吻合性,而与下白垩统永丰组上段和古近系核桃园组二段暗色泥岩差别较大。4232.1~4273.5m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因重排甾烷、三环萜烷含量较高、成熟度较高,与下白垩统永丰组下段烃源岩稍有差异,其余均很相似,且与下白垩统永丰组上段和古近系核桃园组二段暗色泥岩差别也较大。

通过与倪丘集凹陷上古生界泥岩、煤层及含源于上古生界油气的古近系油迹/油浸砂岩对比分析,发现上古生界原油和烃源岩具有C21孕甾烷含量较高,富含三环萜烷的特征,周参12井原油和巴1井4232.1~4273.5m原油轻质部分可对比,分析认为周参12井原油和巴1井4232.1~4273.5m原油为混源,一部分来源于下白垩统烃源岩,轻质部分则可能来源于上古生界烃源岩。

图4-1-23 巴1井原油、烃源岩、暗色泥岩甾烷、萜烷质谱对比图

总之,通过巴1井原油和烃源岩甾、萜烷质谱谱图及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对比,认为巴1井4399~4407.8m、4232.1~4273.5m原油重组分均来自下白垩统永丰组下段,表现为自生自储型;而巴1井4232.1~4273.5m原油轻组分生物标志化合物微观特征分析具有混源特征,综合分析认为,该轻质组分可能来自于上古生界煤系和暗色泥岩,表现为古生中储(下生上储)型。故该区存在自生自储和古生中储(下生上储)两种油气成藏类型。

图4-1-24 周参12井、巴1井原油饱和烃甾烷质谱(M/Z217)对比图

4.1.6.3 钻探效果分析

(1)巴1井在钻井过程中见到了多层油气显示,完井测试获得累计9.25m3原油,展示了该区良好的勘探前景。

(2)巴1井及邻井烃源岩分析,下白垩统永丰组为一套湖相沉积,岩性以黑灰色、深灰色、灰色泥岩为主,暗色泥岩441.1m/150层,单层最大厚度13.5m,一般0.6~10.2m。有机碳含量平均1.03%,氯仿沥青“A”平均0.0232%,总烃平均127×10-6,生烃潜量平均0.83mg/g,为中等烃源岩。

(3)下白垩统储层孔隙度一般为1%~9%,平均为4.4%,渗透率(0.04~0.23)× 10-3μm2,平均为0.09×10-3μm2,为特低孔超低渗-非渗透储层。巴1井西南方向4.35km钻探的周参12井下白垩统储层孔隙度4.63%~13.15%,平均为6.97%,渗透率(1.3~3.4)× 10-3μm2,平均为2.2×10-3μm2,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表明下白垩统存在有相对较好的储集相带。

(4)2006年地震资料研究表明巴1井位于所钻构造高点部位,该井钻探试获少量原油后,经过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处理解释,认为巴1井所钻构造位置较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