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与形象思维能力培养

高中历史教学与形象思维能力培养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感于此,本文拟就形象思维的特点和作用作些初步论述,并进而探讨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发展形象思维的途径与方法。由于形象思维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进一步概括和提高,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往往可以借助形象思维来表达历史的深刻内涵,使之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牢固地掌握。因此,提高教师的语言修养,是促进形象思维的前提。

高中历史教学与形象思维能力培养

赵振辉

[摘要]历史教学应重视趣味性、形象性、生动性,形象性思维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历史、牢固地掌握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为了实现形象思维教学,教师应该注重史料的积累,充实教学内容;重视语言修养,提高教学艺术;教学语言应该口语化、通俗化。

[关键词]历史教学历史兴趣形象思维教学艺术

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不少教师比较重视历史的知识性,却忽视了历史的趣味性:比较重视历史的逻辑性,却忽视了历史的形象性;教师习惯于用枯燥呆板的公式演绎历史,却不懂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再现历史。于是,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多彩的历史长卷便成了年代、数字、概念和规律的堆砌,传道者头头是道,受业者却索然无味。这种现象的产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忽视了形象思维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有感于此,本文拟就形象思维的特点和作用作些初步论述,并进而探讨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发展形象思维的途径与方法。

一、历史形象思维的特点

所谓形象思维,是指用形象去反映和把握客观事物,因而具有直观性、具体性、情感性和生动性等基本特征。但是,形象思维又不同于感性认识,它并不只是直观地反映客观对象,而是能动地去表现客观对象,它包含了人们对于思维对象的基本观点和感情色彩,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进一步概括。但是,这种概括与逻辑思维有所不同。逻辑思维运用的工具是分析、判断和推理,其结果是形成概念、原理及其理论体系。而形象思维所运用的工具是色彩、线条和形状,其结果是形成典型化和概括化了的历史画面。因此,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并不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而是都来源于感性认识并沿着不同方向提升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前者是用典型化了的历史形象去反映历史,后者是用其理论体系来揭示历史。

二、形象思维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形象思维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历史是有血有肉、多彩多姿的,但又是瞬息即逝、无法再现的。活生生的历史真实已经在永恒流动的时空中消失,学生们今天所学习的,只是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而高度浓缩了的历史教科书。当然,在教科书中,仍有不少内容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了形象鲜明的材料。但毕竟受到篇幅的限制,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生动的历史事件,在教材中只能一笔带过,或略而不提。因此,教师的任务便是应该努力弥补教材的不足,有效地调动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这就需要借助丰富多彩的史料,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充实教学内容,再造历史形象,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由此而使教学内容具有直观可感性。

(2)形象思维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历史。由于形象思维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进一步概括和提高,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往往可以借助形象思维来表达历史的深刻内涵,使之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牢固地掌握。例如,观看秦始皇陵兵马俑,我们可以感受到秦军严明整肃、威武雄壮的阵容和奋击万里、排山倒海的气势,由此而加深对历史事实的理解。观看唐初画家阎立本的《步辈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吐蕃使者不卑不亢、矜持谦恭的神态和唐太宗深沉谦和、气度非凡的气质,从而能够加深理解唐初的和亲政策和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其他如“大泽乡起义”插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秦末农民痛恨暴政、揭竿而起的历史事实,“虎门销烟”浮雕,则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3)形象思维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帮助他们牢固地掌握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一场好的电影、一部好的小说,其教育意义往往大于一些专门书籍,并能长时间地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其主要原因,便在于它们的情感性与形象性。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电影、电视和小说是运用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画面来刺激大脑,产生了较强烈的条件反射,因而更容易为人们所把握、所记忆。

三、发展形象思维的途径与方法

(1)注重史料的积累,充实教学内容。史料是再现历史的基本素材,史料积累的过程,是历史教师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认为,积累丰富的史料是治史的基础,提出撰写历史必须“‘征求’异说,采扼群言”。同样,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也需要掌握广博而翔实的史料,为自己提供深厚坚实的知识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教师才有可能在教学中旁征博引、生动有致,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形象有趣的历史素材。

(2)重视语言修养,提高教学艺术。语言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授知识的工具,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高尔基曾把语言称为“文学的第一个要素”,而对“舌耕”为业的教师来说,语言的重要性更是显而易见了。作为一个教师,即使是满腹经纶,如果不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再优美感人的故事也会黯然失色。因此,提高教师的语言修养,是促进形象思维的前提。

语言具有内部属性和外部属性两个部分。内部属性是指语言的逻辑性、严谨性、准确性和系统性;外部属性是指语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音色的和谐和语态的情感。教师语言艺术的提高,必须注意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历史语言不同于文学语言。文学语言可以有虚构和奇特的夸张,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类,这是文学的佳句,却是史学之大忌。历史学是一门实证科学,历史语言追求的是历史的真实,谈古论今,叙事议人,必须言之有据,决不能为了追求生动性而失去科学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面对的都是十多岁的青少年学生,他们的知识面不宽,语言词汇的积累也很有限。因此,教学语言更应该注意口语化、通俗化,尽量避免使用生僻的词汇和晦涩的语言。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有了过硬的语言功夫,才能动情引趣,将波澜壮阔、绚丽多彩的历史生动形象地再现于课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