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方在中学和大学学习康德哲学吗

西方在中学和大学学习康德哲学吗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724年的4月22日,伊曼纽尔·康德诞生于哥尼斯堡。康德的父亲和大部分的技匠一样,在自己的家里有工作室。作为这个族群的一分子,康德一家或许不算富裕,但生活还算舒适。1732年的秋天,年仅8岁的康德进入腓特烈中学学习。康德虽然对其他的老师一般不予置评,但直到晚年却还是非常敬重海登赖希的。康德尤其感谢他教导自己学习清晰的思考。在上中学期间,康德的母亲不幸逝世。

1724年的4月22日,伊曼纽尔·康德诞生于哥尼斯堡。他的父亲是当地的一位马具师,母亲则是另一位马具师的女儿。康德的父亲和大部分的技匠一样,在自己的家里有工作室。虽然马具师的行会阶层不高,但他们毕竟是行会系统的一部分。作为这个族群的一分子,康德一家或许不算富裕,但生活还算舒适。

1732年的秋天,年仅8岁的康德进入腓特烈中学学习。腓特烈中学大部分的学生在学校里寄宿,但也有些学生允许与父母同住,康德便是一例,虽然他必须长途跋涉徒步往返。学校里的课程排得很紧,所以康德整天都在应付学校的功课。第一堂课在早上7点开始,放学时间是下午4点,午餐的休息则是从11点到下午1点,每周固定上课6天,从星期一到星期六。假日相当少,包括复活节、圣灵降临节与圣诞节,再加上公定考试的次日。因此,康德每个礼拜有6天的时间都不在家,回家后还得花很长的时间做功课。即使在星期天,他也不会有太多自己的时间,因为他必须上教堂,然后还得上主日课。直到他在17岁到哥尼斯堡大学就读后,这个长期的束缚才得到解除。

在这一时期,康德最热衷的是古典语言。康德最喜欢的老师,就是他的拉丁文教师海登赖希。康德虽然对其他的老师一般不予置评,但直到晚年却还是非常敬重海登赖希的。这个“好”人不仅培养了康德对古典拉丁文学的爱好,同时也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古典时期的知识。康德尤其感谢他教导自己学习清晰的思考。当康德后来抱怨学校应该看重作者的“精神”而非“辞藻”时,他的批评对象当然不是海登赖希。这个老师相当接近康德心目中的理想,受其影响,康德与他的朋友们甚至在课外阅读拉丁文著作。

但学校的氛围仍然不是那么活跃的。校长席费尔特说过:“复习为学习的灵魂,以便使学过的不再忘记。”他们每周都有固定的复习课,而每堂课一开始都是复习上过的内容。考试前的三周,还会复习一次半年来所学的内容。席费尔特相信同样的事物重复三次之后,“将牢牢地印在脑中。”或许他的说法没错,但这个方法显然很难为教室带来蓬勃的生气。康德本人在晚年则赞同这样的做法,他认为“记忆力的培养是必要的,而我们所知的便是我们的记忆的全部”。此外,针对字汇或类似的学习内容,他也不反对死记硬背。然而他同时相信“理解能力也应该重视”,同时“知其然”应该渐次地与“知其所以然”接轨,而数学在这方面便是最好的训练,然而腓特烈中学的数学教学不尽理想,可以确定的是,康德并不认为它在理解能力的提升上有杰出的表现。

在上中学期间,康德的母亲不幸逝世。她在他毕业的三年前过世,从此以后,他与兄弟姊妹们只有父亲可以依靠。除了学校的“沉滞气氛”以外,现在又加上家中忧伤的色调,所以康德不太愿意回想他在腓特烈中学的日子。毕业时,康德以优秀的成绩取得就读神学系、法律系、哲学系与古典学系的资格。虽然他也不排斥医学或自然科学,但他在这方面的基础不够,同时校方也不会支持他走这个路线;另一方面,腓特烈中学为他做好了踏入普鲁士社会的准备。不管他将来在路德教会发展或是在腓特烈·威廉一世统治下的普鲁士任公职,都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