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在困惑中学习

我,在困惑中学习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接受指责,带来不安、困惑。学生的质疑让我困惑。我怎样直面学生对我“血淋淋的教育”?有限地积累知识耗尽了学生和老师的全部的学习生活,使师生没有空间和时间学习其他更有益的东西,我自己也津津乐道于这种本末倒置的学习。习惯在书本和谈论方法中学习,让知识和自己都令学生讨厌。在寻找学习意义的困惑中,我靠近了学习。把学习的方向转向自己,把学生看成他们本来的样子,而不是我所希望的样子。

叶圣陶说教育不是预备生活,就是生活本身。杜威说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我以为,生活即学习,学习生存的各种技巧和知识,更学习提高生命成长的能力,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整个生命的活动就是学习,没有任何时间是没有学习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学习的活动,每一种关系都是学习中的关系。学习生存、学习健体、学习幸福、学习相处、学习合作、学习竞争、学习爱、学习宽容、学习尊重、学习自由、学习知识……每件事都需要“经历”,每段“经历”都是一种学习,每个人都有学习的需求与潜能。

某地中学生的“援交事件”发生后,媒体、社会直接指责教育的缺位,追究学校没有教给学生明辨是非、拒绝不良诱惑的人生价值观,没有帮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奋斗观。但凡社会上“学生”发生了问题(大学生撞人、小学生离家出走……),大家都是一致问责教育,这已经成为惯性,将手指头指向他人是人的本能,也是显示自己“高明”的手段——我自己也经常这样做。当然教育事故的影响应该是大于“动车事故”,受指责是一定的、必须的。

我接受指责,不带任何评判地接受。我认为指责与教育本身就是一体的,相伴而生的。作为教师,大小考试成绩不好,我们都会指责学生:不努力学习、贪玩、没有学习动力等,学生永远是“教之错”的承担者,有时也会附带着指责“养不教”的父母。孩子在“比较”教育中成长,第一名是其他人“不上进”的形象标签,为了减少被指责,孩子们学会了“指责他人”——自己父母提供的学习环境不好,自己的学校不好,周围的同学不好,家教不好……如果追根溯源,是教育教会了我们指责。每一个指责都是一种自我的投射,为自己找到最好的推脱责任的借口,以求自己心理上暂时的安全。接受指责,带来不安、困惑。

知识的力量让我困惑。回顾我们政治课本中的人生观、价值观知识,从小学的品德、初中的思品、高中的哲学与生活等,全、透、厚的完整知识体系,加上教师的生动透彻讲解,从知识层面考察,很多学生得满分,但现实生活中他们的答卷可能是零分。学生在考卷上“做志愿者”,在现实中“逃值日”、“乱丢果皮”;上课时讨论“佛山小悦悦”事件义愤填膺,要对见死不救“立法”,放学后,空无一人的教室门、窗、灯大开着……知识的学习怎么引领生活的学习呢?我知道,人生观是在点点滴滴的经历和体验中积攒起来的,不是一节班会课、一次捐助活动就见效的。可惜的是,我们总是希望学习是一件事,有着立即发生的结果。生活本身就是一个过程——不断在变化、在展开,生活的学习更是一个“过程”积累……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只有在你使用它的时候,并且正确使用的时候才能转变为力量。怎么使用呢?理论能教会我们使用的技巧和艺术,但却无法起到力量的实效,生活的学习永远比理论的学习复杂得多。怎样才能让理论的学习成为生活实践的科学指南呢?在质疑知识的力量中我开始了学习。

学生的质疑让我困惑。张飞同学高考失利后对我说的一番话:老师您没有教我们怎样面对失败,只教我们怎样奋斗、怎样前进,所以现在我不知道应该干什么,一切都打乱了。我不知道除了学习我还可以做什么?我一直很努力、很听话:不上网、不谈恋爱熬夜费神地学习,为什么却没有达到我应该实现的目标?……我不想用“继续努力”这个词搪塞他,但也找不到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我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更知道失败也可能带来更多的失败,还可能会带来妥协、退让和退一步的和谐。可是,我怎样把知道变为行动?我怎样面对自己的“有所不能”?我怎样让学生明白“失败”、“退步”也是人生必须学习的内容,缺陷也是完整的一部分?我怎样直面学生对我“血淋淋的教育”?我怎样接受学生学习和能力上的欠缺?每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怎么适应统一的成长模式(这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我怎样学会珍惜学生们已经拥有的能力,发挥他们已拥有的力量去迎接挑战?教育是互动的,学习是相互的、永无止境的,想起了孔子孟子、老子……在学生的质疑中我走进了学习。

学习的意义让我困惑。学生为什么学习?为了积累知识,为了开发个人的潜能,为了生命的成长。然而,积累知识的学习已经开始妨碍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生活的学习。有限地积累知识耗尽了学生和老师的全部的学习生活,使师生没有空间和时间学习其他更有益的东西,我自己也津津乐道于这种本末倒置的学习。习惯在书本和谈论方法中学习,让知识和自己都令学生讨厌。我知道,我可以谈论所有想做的辉煌或离奇的事情,也有能力实现它们,但最终唯一真正有实际意义的事情,只是那些我能够开始并完成的事情——上课、批改作业、订正试卷、找学生谈话。因为这些事情可以让我的行动有现实的效果和意义,暂时摆脱对未来的担忧、恐惧和不安。我知道我只能在行动中学习,在修改中完善,我相信歌德:“在你的行动当中,蕴涵着魔力、优雅和能量。”在寻找学习意义的困惑中,我靠近了学习。

把学习的方向转向自己,把学生看成他们本来的样子,而不是我所希望的样子。正确看待自己的“困惑”,不做任何歪曲,不带任何偏见,仅仅是去观察、去经历真实发生的情形。

把不安、比较、担忧、恐惧,甚至“努力”等彻底地清除、终结,把它们放到属于它们的正确位置上——尔后学习的种子便会萌芽。就像去除了杂草,花园的花会自然地绽放。尤其是不用高科技除草剂,而用手工天然的方法拔除,既不伤害土壤(好奇心是学习的天然土壤),也不伤害植物(学习的生命力),这样的花是纯美自然的绽放。

“狼爸”、“虎妈”是多数志同道合的教育人的目标和榜样,是现实的教育形象投射。虽然大家都知道教育是“慢工细活儿”,学习要帮助所有的人激发他们的多元潜力,但教育总是被当作一件急功近利的活儿、立竿见影的事。先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灵魂归属,然后再关注他们的知识学习方式只能是一句口号。师生心灵杂草蔓延,思想繁复杂乱,怎么能带来宁静安详的学习生长呢?

我们每个人都有为自己打开和关闭学习之窗的力量。我们不能简单地期望自己去感觉到一种学习,相反,必须找到一个非常具体的杠杆来打开我们的学习之窗。就如我们14班的《闪光点日记》便是撬动我们学习的杠杆,而它还可以启动很多杠杆,为学习的生根准备好土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