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好课与好教师这样长成

好课与好教师这样长成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位教师教学后,教研组内进行评课。教师团队合作使“超越教学个体范畴的、作为集体的学习”成为可能。特别是对于新入职的教师来说,“一人多滚”将会大大提高他们成长的速度。英语教研组团队采取“一人多滚”的形式,让该教师进行课堂实践,每一“滚”都由这位教师亲自上阵,而学校以及团队成员则积极为她提供班级来进行二“滚”、三“滚”。“一人多滚”的听课、评课活动让这位教师成长之迅速,让校长们叹服。

宓 莹

在当下,办好一所学校,物质投入是基础,有优秀的教师队伍、精彩的课堂是关键,而教师与课堂则是密不可分的。作为校长,其所要思考并践行的是,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载体或者机制,在教师与课堂之间架起有效的双向互利的纽带,成就一批优秀的教师,成就优质的课堂。

作为上海市愚园路第一小学的校长,王克坚校长也深谙其理,因此在培养自己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方面,王校长精心设计并实施了“滚雪球”听课、评课活动。

一、“滚雪球”听评课

大自然中有一种“滚雪球”效应,所谓的滚雪球效应就是:一旦获得了起始的优势,雪球就会越滚越大,优势会越来越明显。这样就可以积少成多,就能使优势逐渐扩大。

《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是美国作家艾丽斯·施罗德描述美国股神巴菲特人生故事的一本著作。书中描述了巴菲特的一句原话:“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在巴菲特看来,财富是慢慢“滚”出来的。

王校长的“滚雪球”听课、评课活动,与大自然的“滚雪球”效应和巴菲特关于“滚雪球”的名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就像雪球会越滚越大,财富会越“滚”越多一样,一堂好的课,也可以在多轮听课、评课活动中,在反复实践、评议、修改和调整中,通过一个团队的教师在合作中,慢慢磨出来,慢慢“滚”出来。

二、“滚雪球”听评课活动的设计

那么王校长的“滚雪球”式的听课、评课活动究竟是如何“滚”起来的?它又是如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的?对于其他学校的校长又有什么可以学习、借鉴的呢?

听课、评课是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形式,一个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听课、评课、上课三者之间不停地循环。然而,我们会经常发现学校里习以为常的听课、评课活动往往重听轻评,甚至是只听不评。而评课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是否可行和有效,由于没有一个行为跟进的实践和检验过程,导致评不能促教,达不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或许有两个:一是教师的专业底气不足,不敢评,或是怕说错,或是怕伤了和气,很少提不同意见;二是不会评,抓不住关键,面面俱到,平淡肤浅。王校长认为,听课是一种感性认识,评课是一种理性认识,盲目听10节课,不如听后认真分析好一节课的收获大。评课是听课的升华,没有评课,听课就失去了意义。

基于实际的背景和现状,王校长团队精心设计了“滚雪球”听课、评课活动。

简单地讲,“滚雪球”听课、评课活动,是建立在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之上的,这种活动以一个教研组为单位,而非个人。每个教研团队里会有年轻教师,也会有经验型教师,但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不分彼此,相互之间都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因而,团队内的每个成员都有义务帮助团队内其他教师,促进其专业成长,同时自己也会因为受到其他成员的帮助而在专业上不断得到提高。

下面以案例的形式,让大家对“滚雪球”听课、评课活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四年级语文组教师上儿童诗《小蚂蚁回家》作为“滚雪球”听评课的内容。在首次合作备课中,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思路,设计了相应教学环节。

第一位教师教学后,教研组内进行评课。大家指出《小蚂蚁迷路》并非教学的重点,而教师教学过于细化,占用时间过长,教学要以整体感知为目的,可以调整为先出示与故事主要内容相关的填空提示,帮助学生理清文本脉络,全面感知。

第二位教师根据调整后的教案进行教学后,从班级间的差异得到启发,大家认为教学中的某个语言训练要求可以因人而异,由原先的单一目标调整为分层训练,根据学生个人实际能力进行。

第二轮教学后,对教案又作了相应的改进,增加了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同时修改了原教学设计中拓展说话训练这一环节,给学生一定的句式,使他们有章可循,又达到训练的目的。

从第一轮到第三轮,经过三次执教、两次评议,不断改进,教师们各有所悟,各有所获,总结了一系列教学经验:新授课文时宜整体入手,不宜局部切入;应充分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是不容忽视的;教学设计适当考虑班级实际、学生个人能力,可尝试分层训练的做法。

“滚雪球”听课、评课活动使教师的工作方式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兵作战变为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不仅让教师群体分享教师个体实践智慧,也使教师的价值在群体中得到认同,使教师个体在解释性理解中重新整理自己的内心世界,重构对教学的理解,促进自身的专业认同感,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师团队合作使“超越教学个体范畴的、作为集体的学习”成为可能。正如案例中的课题“小蚂蚁回家”一样,蚂蚁齐心协力搬运东西,以它们的方式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这一道理,其实它可以运用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从“多人多滚”到“一人多滚”

案例中的“滚雪球”活动,我们同时也可称之为“多人多滚”,即同一节课由不同教师来教授,每一位教师都在前一位教师的基础上作改进。但久而久之,会发现一个问题,教师们由于上完自己的课之后只是听着评课意见却无法再亲历教学实践,这样的听课、评课是否真的对自己有实际帮助,通过观看其他教师在自己的基础上的改进版本能否真的替代自己的教学成长,这又是一个摆在眼前的实际问题。

“多人多滚”或多或少会遇到以上提到的问题,王校长显然也意识到了这样的问题。于是“滚雪球”活动在原来的基础上,从“多人多滚”的形式“滚”到了“一人多滚”,这样的模式真正能够全方面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特别是对于新入职的教师来说,“一人多滚”将会大大提高他们成长的速度。

学校曾经有这么一位音乐教师,其本人出于对英语的热爱,以及自身也有着较强的英语功底,想转行成为一名英语教师。但是,音乐课与英语课在教法上是完全不同的。怎样才能让一位长期待在音乐教师岗位上的教师尽快适应英语课的教学,“滚雪球”活动模式给了这位教师一个迅速成长的机会。英语教研组团队采取“一人多滚”的形式,让该教师进行课堂实践,每一“滚”都由这位教师亲自上阵,而学校以及团队成员则积极为她提供班级来进行二“滚”、三“滚”。在一个月内,通过多次的实践、评议、修改和调整,让这位教师熟悉并初步掌握了英语课堂教学的一般方式。后来,在其转成英语教师一个月后的公开课上,她得到了听课教师和专家们的好评。谁也不会想到,这位年近四十的英语老师,在一个月前还是一位音乐教师。“一人多滚”的听课、评课活动让这位教师成长之迅速,让校长们叹服。

无独有偶,对于刚入职的大学生教师来说,缺乏实践经验的他们将更大的受益于“一人多滚”的听课、评课活动。

小胡老师是新进学校的大学生,在准备第一次新教师汇报课时,教研组也给她安排了“一人多滚”式的磨课过程。先由小胡自己备课,随后在“滚雪球”的第一次教研活动中,由小胡说课,教研组教师共同商讨教案的可行性并提出建议,让小胡修改后进行第一“滚”。评课后,大家帮她一起修改教案,甚至连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操作都给予手把手的指导。第二“滚”,组长请来了分管教导一起参加听评课,小胡在大家的建议下再一次修改教案。第三“滚”,是小胡的全校汇报课。看她站在讲台前气定神闲的样子,看她在课堂上教学自如的架势,谁都不会相信,她只是个刚工作一个多月的新教师。

“滚雪球”这一模式为成就教师、成就课堂提供了有力、有效的支撑,把二者打造成学校发展的坚强台柱,这也可能是王校长成功办学的一大法宝。作为一个校长,要想到给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机会,要想到为教师的相互合作创造契机,更要为学校的发展建设有所作为。“滚雪球”成了这样一举三得的切入口,在这样的听课、评课模式中,教师个人不仅收获了发展,团队精神也得到了培育,学校在一种基于专业成长的导向上铸造了合作文化向心力文化,值得每一个校长借鉴。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敌于圣人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