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宝钢启示录之实事求是柳方秀

宝钢启示录之实事求是柳方秀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宝钢的实践,恰恰对此作出了印证。30多年来,宝钢能够在市场经济的洗礼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钢铁行业的领军者,经验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宝钢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管理体系的创新,其目标之一就是面向市场,快速响应。宝钢将一个能相对独立地完成一项任务的最小单位称为职能,一项业务往往由若干个职能组成。宝钢根据相关性,将重新梳理后的38项职能重新组合成10个部门。

宝钢启示录之实事求是[2]/柳方秀 刘航 陈琢 徐明宇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春风。而作为中国工业最为市场化的行业之一,中国钢铁工业在市场经济的洗礼中迅速成长、发展壮大。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充分市场化的行业,却明显表现出了对于市场的不适应:产能总量过剩、产能布局不合理、产品结构脱离市场需求、产业集中度与市场规模不相适应。这些问题的日益凸显使得钢铁人不得不去反思:在经历了多年的市场化发展之后,我们是否真正掌握了市场经济的规律,是否真正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去办企业?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根本前提和指导思想,实事求是是解决上述问题所必须遵循的思维方式。对于钢铁企业的发展来说,实事求是有三条根本的要求,其一是使企业自身成为一个合格的市场经济主体,拥有根据市场作出响应的能力;其二是主动以市场为出发点,统筹企业的生产经营;其三是给市场经济规律赋予具有中国特色的内涵。只有做到了这三点,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的春风中健康成长。而宝钢的实践,恰恰对此作出了印证。

当企业成为合格的市场经济主体

宝钢诞生于计划经济时期,成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得发展的空间和效率,是宝钢一直面对的挑战。30多年来,宝钢能够在市场经济的洗礼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钢铁行业的领军者,经验就是坚持实事求是。

何为实事求是?宝钢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刘国胜的解释是:“实事求是就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首先要能够获得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并拥有能够根据市场信息进行快速反应、快速决策的组织构架,成为合格的市场经济主体。宝钢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管理体系的创新,其目标之一就是面向市场,快速响应。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宝钢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进行的那次著名的总部管理变革。市场经济追求效率,而这次变革的主要目的正是提高管理效率,从而提高市场响应速度。

据宝钢集团运营改善部部长朱湘凯介绍,这次管理变革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总部机构的精简设置。总部的部门设置由变革前的14个职能部门、45项职能,精简到10个职能部门、38项职能,并对人员进行了一定的置换和精简,把更适合职能要求的人员调到总部来工作。

二是对部门职能进行重新梳理。宝钢将一个能相对独立地完成一项任务的最小单位称为职能,一项业务往往由若干个职能组成。由于总部的职能部门之间存在业务交叉,从效率的角度看,完成一项业务尽量不要跨越太多的部门。宝钢根据相关性,将重新梳理后的38项职能重新组合成10个部门。例如,将领导力发展、员工发展、薪酬福利、人事效率4个职能放在人力资源部,将持续改善、风险管理和信息化管理3个职能放在运营改善部。

在这个过程中,宝钢完成了职责的清晰化,达到了精简、高效的目的。在管理变革之前,宝钢总部职能部门约有300多人,管理变革之后人数控制在200人之内,人员效率的提高显而易见。而体现在对于子公司经营管理方面的影响上,则是汇报链和公文处理时间的缩短,加快了子公司决策的速度,提高了市场响应速度。

实事求是之于宝钢,就是按照市场经济对于效率的要求,不断改进自身的管理体系,获得与市场快速变化相适应的快速响应能力。在宝钢看来,拥有了这些,仅仅是获得了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格而已。

当市场成为企业经营决策的依据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其次是要能够利用市场信息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战略决策,做出适应市场的企业行为。

对于这一点,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的话代表着宝钢的深刻思考:“随着国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中国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都要进行脱胎换骨的变革。时至今日,从宝钢来看,市场竞争的部分已经完全市场化了。”

把自己当作市场经济中的一个单元来迎接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这是宝钢按照市场规律办事的一个真实写照。

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挑战,宝钢集团公司总经理何文波立足当前,面向未来,提出宝钢应对的一个着力点:“发展服务先行的制造业在宝钢新一轮规划中已经被列入五项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服务创造价值,‘服务宝钢’应该成为宝钢的特色。”

作为直接感受市场变化的营销体系,应当以什么作为实事求是的标准?宝钢股份有限公司主管营销工作的副总经理王静的答案是:客户。

“客户的需求就是宝钢的需求,客户的标准就是宝钢的标准,客户的利益就是宝钢的利益。”王静说,“按照市场经济的理念,生产出来的产品必须要有人购买,才能体现出产品的价值。”

王静举例说,原来宝钢的产品交付给用户,都是强调制造,强调以质量为中心。而在宝钢引入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后,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如制造、物流、贸易商,甚至包括银行、海关在内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为供应链的末端——客户,甚至是为客户的客户创造价值。这就是今天宝钢理解的“服务先行”。

为了更深入地把握最终客户的需求脉搏,宝钢很早就确定了以直供为主的销售原则,并一直延续到今天。为了更好地为用户创造价值,宝钢一直坚持着6个“R”的理念,即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Right Product)能够在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按照正确的数量(Right Quantity)、正确的质量(Right Quality)和正确的状态(Right Status)送到正确的地点(Right Place)。在这6个“R”的指导下,宝钢建立起了自己的渠道、物流、加工配送体系,最终形成了一整套适应市场要求、适应客户需求的直供用户服务体系

从这个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尊重市场需求给宝钢带来的优势。在宝钢钢铁主业的利润构成当中,加工配送、物流等领域获得的利润并不丰厚,但是宝钢通过这一系列的服务,客观上提高了自身产品的价值。规格相同的产品,宝钢的售价往往比其他企业高出数百元。这是市场规律对于尊重它的企业所给予的回报。

除了营销之外,宝钢对于重大发展事项所作的决策也会依据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考量。

比如,在宝钢钢铁主业下一步的布局上,徐乐江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明确提出:“宝钢在退出邯宝之后,不会再进入包括环渤海在内的中原地区,未来的发展将以珠三角地区和西北地区为主。”

作出这一决策的依据,是当前中国经济区域发展不均衡以及钢铁行业区域布局极端不合理的现实。

供求规律是市场经济的三大基本规律之一。当前,中国钢铁行业在供大于求的大背景下,在不同的区域呈现出不同的供求格局。这种格局不仅决定了中国钢铁物流的流向,更决定了不同区域钢铁企业不同的生存状态。

目前,中国的钢铁产能有一半左右集中在环渤海地区的三省一市,导致了该地区的钢铁产能远远大于需求,当地生产的钢材多半需要“北钢南下”,运输到南部地区进行销售。而作为钢材需求最为旺盛的珠三角地区,其本地产能远远不能满足本地的需求,每年有数千万吨的供应缺口。西北地区也由于西部大开发和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成为钢材需求大幅度增长的地区,当地的产量难以满足需求。这种大宗商品的大范围、大量运输,是不符合市场经济效率优先的要求的。

因此,宝钢在决策钢铁主业的布局时,避开了市场严重供大于求的环渤海和中原地区,选择了市场严重供不应求的珠三角地区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与此同时,考虑未来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形势将进一步恶化,宝钢明确地认识到:再新建钢厂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宝钢在国内的规模扩张将更多地借助于中国钢铁业的兼并重组。

实事求是之于宝钢,就是以市场实际为出发点,以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为手段,做出适应市场的企业行为,从而获得企业与市场的最大协同。

当市场规律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除了市场规律外,企业还要面对一个更大的事实,就是我国的国情。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思路。反映在企业的实际运作中,主要体现为国家的主导作用与市场的基础作用相结合,兼顾改革、发展与稳定。

时至今日,徐乐江仍然对1998年的“三钢联合”难以释怀。他认为,当时缺乏将经济规律与我国国情、与企业实际结合的经验,给这次联合重组留下了很多遗憾。“对上钢的重组给宝钢上了一堂国情课。要是今天来做,宝钢的底气会足很多。”

img20

赛果高速公路果子沟大桥被誉为“新疆第一桥”。八钢作为赛果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主要供货商之一,为该桥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宝钢是一个借鉴外来经验组建的企业,特殊的身世让它与现实的国情有着一定的距离感。近年来,随着企业联合重组的逐渐深入,宝钢集团也面临着主辅分离、人员安置等一系列涉及企业发展和稳定的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宝钢再次抓住了实事求是这把“钥匙”。他们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土壤上,必须将市场经济规律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发展之路,才能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于是,有了宝钢对八钢那次一举多得的兼并重组。宝钢收购八钢,既符合宝钢在西北地区布局的企业意愿,又符合新疆加速发展、维持稳定的地区意愿,同时也打消了安赛乐米塔尔对八钢的觊觎。在重组八钢后,宝钢立即对八钢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上海本部组成了营销、采购、信息化、技术、人力资源、教育培训、企业文化等各个协同小组,奔赴新疆深入八钢进行对口帮助,根据宝钢总体发展战略重新编制八钢发展规划。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八钢这家老企业就重焕生机,宝钢的兼并重组也发挥了协同效应。

在企业制度方面,宝钢拥有中国钢铁企业中最为规范、最为健全的董事会制度,同时也拥有央企中最具活力、最具先进性的党组织。代表市场规律的董事会与代表中国特色的党组织,宝钢是如何让这两者水乳交融的?

在宝钢的决策权力架构中,董事会处于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宝钢是第一家董事会成员中外部董事超过半数的央企,外部、内部董事比例为7∶4。董事会设立了常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5个专门委员会。同时,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3个主要领导职位分设。

宝钢董事会试点工作的一大创新就是构建了以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成员结构,建立外部董事制度。宝钢的外部董事成员中有境外大型公司的董事长、知名企业家,有中央大型企业的董事长,也有国内高等院校的领导和资深专家。他们分别来自钢铁冶金技术、煤炭、石油等领域,在国际宏观经济、现代企业管理、资本运作、会计、审计、薪酬激励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外部董事的决策意见增加了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外,因为外部董事不在执行层兼职,有助于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权制衡。

而对于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宝钢则在集闭的决策、执行、监督各层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据宝钢党委书记刘国胜介绍,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在决策中的发挥,主要是研究决策是不是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是不是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是不是符合员工的利益,是不是符合我们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使董事会的决策更大限度地避免失误,体现为党委中心组的专题研讨;在执行中的作用,是发挥领导人员在执行中的表率作用和发挥党员在执行中的带头带动作用,体现为党委组织的“党员登高计划”;在监督中的作用,是整合企业各方面的监督资源,体现为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责任制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因此,宝钢的党组织对于企业的经济工作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为“进入管理起作用”。刘国胜认为,只有这样,党建工作才能务实、落实,才能避免出现与经济工作“两张皮”的现象。

宝钢的党建工作实践,很好地回答了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组织如何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大问题,是宝钢将西方公司制度与我国的党组织制度进行融合发展的成功尝试。

实事求是之于宝钢,就是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统筹兼顾社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为企业的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

30多年来,正如实事求是这种思维方式被从成千上万的具象中抽象出来的过程一样,这个抽象的哲学概念也通过宝钢的实践被还原成实实在在的具象,成为宝钢始终保持发展活力的秘诀所在。今天,从在市场大潮中屹立不倒的宝钢身上,我们分明看到了“实事求是”这四个字放出的令人炫目的光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