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时间:2022-07-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大成若缺,其用不解,大盈若亏,其用不穷;大辩若讷,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不久后,安史之乱发生,太子即位,特召见李泌;李泌毫无保留地向皇上陈述政治形势,肃宗非常赞同。再次授予宰相之职,但李泌婉言谢绝曰:“陛下屈尊待臣,视如宾友,比宰相显贵多了。”终于说服唐肃宗,隐归衡山。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大成若缺,其用不解,大盈若亏,其用不穷;大辩若讷,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说的就是要善于隐匿自己,不要把全部的智慧都表露出来,以防功高盖主,最后下场悲惨。

人们不喜欢向“墙头草”一样的生存方式,总觉得太保守。但是,在社会生活中,这种保持中庸的生活方式,却很有可取之处。

在中国古代,能登上皇位的皇子,自然很有能力,又能够服众。但是,他们绝对不能表现出太强的才干,造成太响的名气而超过皇帝,否则,就有逼父退位之嫌,很可能遭到皇帝的猜忌,非常不利于继承皇位。

唐顺宗少年时,是众多皇子中表现出类拔萃的一个,后被立为太子,年轻气盛的顺宗,亦好言壮语,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他曾对他的下属说:“我要尽我所能,帮助父皇制定革除弊政的计划!”这时,辅佐他的人便劝他,不要对敏感问题多加干涉,一旦被其他皇子、大臣视为招揽人心,遭到皇帝的猜忌,就很难澄清了。所以,太子平日里多关心皇上龙体,问起居饮食冷暖之事才对。

太子听了,认为幕僚说的极是,之后真的对改革一事避而不提。每日必到到德宗前请安,尽管德宗晚年专制、荒淫,太子始终不多干涉朝政,直至到继位,方才一展才华,有了轰轰烈烈的顺宗改革。

顺宗登皇帝之位,表面上看来是理所当然,可事实上,还是因为他会隐匿自己,才没有功高盖主之嫌,最终得以继承皇位。相反,历史上因锋芒毕露,功高盖主而不得即位太子有太多太多。

老子主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主,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他认为“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梁者不得其死”。所以他一向不喜欢针锋相对,争强好胜的做法。

老子又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因为安于卑下,不争地位,善利万物,所以谁都喜欢它。这种与世无争的低调做人谋略,经过很多例证,对任何人都是有益的,它不是苟旦偷生,而是一种韬光养晦的处世之道。

唐代李泌,少时思维敏捷,聪明过人,书读有万卷,可谓博古通今,且精研《 易象 》,善为文,常游于嵩、华、终南诸山间。后因玄宗赏识,才华得以施展,曾以与世无争的谋略,几度出山匡扶唐廷,力挽狂澜,立下汗马功劳。唐玄宗说他是“神童”,而宰相张九龄更是欣赏他的胆识,故称他“小友”。但因他不授唐玄宗加封的官职,所以,授命与太子游,年少轻狂的太子非常欣赏、尊重他,因此二人结为布衣之交。

天宝年间,天下危机四起,李泌赶赴朝廷,与大臣们共商治国大计,可是奸臣杨国忠排除异己,李泌不得已有离开朝廷。不久后,安史之乱发生,太子即位,特召见李泌;李泌毫无保留地向皇上陈述政治形势,肃宗非常赞同。再次授予宰相之职,但李泌婉言谢绝曰:“陛下屈尊待臣,视如宾友,比宰相显贵多了。”最后因无法拒绝肃宗的好意。只得接受散官之职,虽为散官,但是朝中大小事情均可过问。真是不为宰相但权逾宰相啊!

李泌建议肃宗俭约示人,不念宿怨,选贤任能,收揽天下人心,最终唐肃宗在李泌的辅佐下,收复长安、洛阳,唐廷转危为安,李泌见时机已到,便请辞归隐山林。唐肃宗不愿让其离去,说:“朕与先生共过患难,现也应该同享快乐,为什么一定要走呢?”李泌说:“臣有四个必走的理由:臣遇陛下太早;陛下任臣太重;宠臣太深;臣功太高所以不可复留。”终于说服唐肃宗,隐归衡山。

唐代宗时,因藩镇割据所闹,朝野上下,一片混乱,代宗又特召李泌出山,李泌一再推辞。无奈代宗执意邀请,再一次出山,虽然不任宰相官职,却逾越宰相,军国重事皆与他咨商。时局渐渐好转,李泌从此隐居山林。

纵观历史,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但凡能够善始善终的英雄豪杰,都可谓规避风头的大师、低调做人的典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