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期国防战略的调整和建军思想的发展

新时期国防战略的调整和建军思想的发展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央军委根据国际形势和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我军建设的实践,及时调整了我国国防战略方针,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建军思想。这次军委扩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新时期我军第一个国防战略的确立,这就是“应付和打赢局部战争”。面对新的形势,中央军委及时对我国的国防战略方针进行了又一次重大调整。在国际上,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西方大国对我国从各个方面的围堵和压制也日渐加强。

二、新时期国防战略的调整和建军思想的发展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央军委根据国际形势和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我军建设的实践,及时调整了我国国防战略方针,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建军思想。

(一)国防战略方针的三次调整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中央对于世界形势也逐步形成了一些新的认识。1985年6月,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邓小平在会上讲话指出:根据对世界大势的分析,以及对我们周围环境的分析,“我们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迫近的看法”[218] 。围绕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这次军委扩大会议确认了新时期的军事战略,即从长期以来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变到和平时期以应付和打赢局部战争为主的方针。会议要求充分利用和平时期,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前提下,抓紧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以实现现代化为中心的国防建设,以增强军队在现代化条件下的作战能力。这次军委扩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新时期我军第一个国防战略的确立,这就是“应付和打赢局部战争”。

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军情发生了两个显著的变化,一个是冷战结束,世界两大军事集团之一的华沙条约组织瓦解。另一个是以微电子和信息科学为代表的高科技在军事领域里的运用有了革命性的发展。以倾泻钢铁为特征的大工业时代的战争模式将成为过去,而以高科技及信息技术为作战平台的军备竞争正日趋激烈。在这种趋势下,世界各军事强国纷纷加紧军事变革,力求建立一支高质量的精干武装。

1989年11月,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同意邓小平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委主席。面对新的形势,中央军委及时对我国的国防战略方针进行了又一次重大调整。1993年初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决定将我军的战略方针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加速人民解放军的质量建设,提高应急作战能力。为贯彻新的战略方针,中央军委还提出了以“科技强军”为中心思想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即由应付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向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转变;在军队建设上,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这是我军在新时期的第二次国防战略方针调整。

进入21世纪后,国际军情的发展变化更加迅速。以高科技为基础的军备竞争更加剧烈。这一变化引起了我军的高度关注。2004年9月20日,江泽民指出:“我们一定要有开阔的视野和前瞻的眼光,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积极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严峻挑战,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完成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坚定不移地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219]

刚接任中央军委主席一职的胡锦涛也在同一会议上要求全军:“不断提高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把握部队建设正确方向的本领,不断提高领导军事斗争准备、带领部队完成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任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推进部队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本领,不断提高依法从严治军、加强部队正规化建设的本领。”[220]

2004年9月,中国发表的国防白皮书正式公布:“人民解放军立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221] 至此,我军开始了新时期的第三次军事战略的转变,即从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转变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二)新的军队建设总目标和总要求的提出

1981年9月19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在检阅华北地区军事演习部队官兵的讲话中又一次明确指出:“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222] 这样,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之后,我军又重新确立了新的建设总目标,为军队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军队建设的总目标确定之后,要求我军根据新的形势和新的建军总目标提出新的总要求。江泽民根据部队工作的实践经验,把纷繁复杂的各项部队工作科学地提炼出五个大的方面,于1990年12月召开的全军军事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军队建设总要求。[223] 这五句话言简意赅,透彻明晰,涵盖了军队建设的基本内容,是达成军队建设总目标所必须遵循的行动指南。

(三)赋予人民军队新的历史使命

进入21世纪,国际国内环境都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军队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

在国际上,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西方大国对我国从各个方面的围堵和压制也日渐加强。双方之间有接触,有合作,有妥协,也有斗争。彼此间的博弈延伸到内政、外交、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

国内经济建设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国家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国内总产值在世纪之交突破了1000美元,中国开始步入小康社会,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同时各种社会矛盾也复杂交织。

面对新的形势,2005年3月13日,胡锦涛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的重要战略机遇提供坚强的安全保证,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224] 。这是胡锦涛代表中央军委对我军历史使命做出的新的概括。

(四)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提出

2008年底,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提出,要围绕强化官兵精神支柱,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225]

胡锦涛指出,军人核心价值观对军人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起着主导作用。我军作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从创建之初就确立了体现我军性质和宗旨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是我军战斗力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必须十分珍视的政治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坚持我军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着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是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现实需要,是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必须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抓紧抓好,使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得到传承和发扬,为官兵全面发展和履行使命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是反映我军官兵与党、人民、国家、军队的关系以及我军官兵相互间关系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观念,体现了我军优良传统、时代发展要求、官兵价值追求的统一,是新时期我军建军思想的又一重要发展,必将对我军的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