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字经》只是一本识字读本吗

《三字经》只是一本识字读本吗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字经》是一本儿童开蒙读物,主要目的是教习汉字,有点像今天的卡片儿歌。《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内涵丰富,在教习孩童识字的基础上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比如《三字经》里讲到了“韦编三绝”的典故,讲的是孔子“敏行”的故事。《三字经》开篇说的是人性:“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字经》里还有大量的道德模范和学习榜样。可见,《三字经》很重视儿童道德的培养,并不只是一本识字教材。

《三字经》是一本儿童开蒙读物,主要目的是教习汉字,有点像今天的卡片儿歌。《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内涵丰富,在教习孩童识字的基础上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

很多耳熟能详的故事都出自《三字经》,比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头悬梁,锥刺股”等。但还有一些我们不太熟悉的小故事有待我们进一步发掘。比如《三字经》里讲到了“韦编三绝”的典故,讲的是孔子“敏行”的故事。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还没有纸张,只能看竹简书。而将竹简一个一个穿起来的是牛皮绳,牛皮绳在当时是最有韧性、最耐磨的绳子。孔子为深入研究《周易》,每天都要看很久的书,来来回回地卷起、打开书简,并且隔三差五地就要翻看一回。就这样,如此结实的牛皮绳,让孔子翻断了三次。其实这里的“三”是虚指,是“多”的意思,意为多次翻断了穿竹简的牛皮绳,足见孔子“敏行”的深入。

《三字经》开篇说的是人性:“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在儒家看来,每个人生来都是闪亮的,性情也都是相近的,只不过因后天环境的不同、修习的不同而拉开了差距。仅仅十二个字,就说出了一个本质性的问题——天性。同时,儒家又十分重视环境的影响,“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此外,儒家代表人物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意思是将乱糟糟的蓬草放在直立生长的麻中,蓬草也会长直,而白色的沙子在黑土里久了也会变黑,说的也是环境的熏染作用。

《三字经》里还有大量的道德模范和学习榜样。比如,小时候就能辨琴的蔡文姬,几岁就能吟咏“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谢道韫,还有借雪光读书的孙康,为“推敲”反复琢磨的诗人贾岛,从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的苏洵等。每个人都连同他的事迹定格在历史画卷中,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可见,《三字经》很重视儿童道德的培养,并不只是一本识字教材。

《三字经》作为儒家思想的启蒙教材,由于其音韵、识字量、故事、内涵等方面的优势,所以至今依然流传甚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