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字理识字,激发识字兴趣

字理识字,激发识字兴趣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识字教学中,如能将作为汉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字理教授给学生,既能丰富教学的内容,增加信息量,又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我想通过这样的讨论、讲解,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一定会加深对带有“反文旁”字的理解,体会到汉字的奇妙之处,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识了字理,一个个汉字就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令人过目不忘,学而不厌,兴趣大增。

一、字理识字,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求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有研究表明:做任何一件事情,刻苦的结语常常是两个字——及格;兴趣的结语常常也是两个字——出色。可见有无兴趣对工作、学习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可是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不难发现,我们的学生对识字并无多大的兴趣。究其原因,可能是有些字许多学生早已认识(现在幼儿园里都在教识字),你再叫他们读呀读,他们一点兴趣都没有;可能是老师的教学方法单调乏味,翻来覆去老是这么几个游戏,时间长了学生也就没有新奇感了;可能是反复的机械抄写使学生全无识字的乐趣。其实,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每一个汉字,都有一张表情奇特的面孔,一段源远流长的故事。每一个汉字都用它那生动的结构,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动听而有趣的故事。识字教学中,如能将作为汉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字理教授给学生,既能丰富教学的内容,增加信息量,又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寄冰》是小学语文第二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其中收信的“收”是学生需要学习的一个生字,而且要学习新的偏旁“反文旁”。对于如何教好这个“收”字,尤其是加深对“反文旁”的理解,我下了一番工夫。首先,我想到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有很多人以为“反文旁”是由“文”字变化过来的,与文化、文字等有关。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我发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课上,我特别强调了“反文旁”与“文”字无关,它是由“攴”(pō,又音pū)字变化而来。从“攴”字的构字部件来看,可看到手形“又”,上面的竖横表示手里拿的某种劳动工具,“攴”字的意思是手拿工具轻轻地敲击。因此“反文旁”与做事、行为等有关,如“做”、“改”、“牧”和今天学的“收”。“收”字的左半部分就好像一个深深的袋子,好比把东西收入囊中。接着,我又结合前几天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温习了和“手”有关的几个部件,如“扌”(拍)、“又”(双)、“彐”(雪,可用手抓的雨又可指像羽毛一样轻而白)、“寸”(寻,寻找东西时用双手上下翻找)。我想通过这样的讨论、讲解,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一定会加深对带有“反文旁”字的理解,体会到汉字的奇妙之处,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课后,有不少学生对我说“今天的课真有趣,我又学到了一个新本领”、“我要回家考考爸爸、妈妈,问问他们‘反文旁’代表什么意思”……

每当老师进行字理教学,学生们总是兴趣高涨,小脸涨得红红,小手举得高高。“烦”字是小学语文第三册《带着尺子去钓鱼》中的一个生字,学习这个生字时,我先让学生说说,你从这个字中似乎看到了什么?一个学生抢着说:我看到了“头”,“页字旁”和头有关;另一个学生接着说:我看到了“火”;第三个学生马上说:我看到了一个人头上冒火,有的人烦恼、烦躁了就要生气发火。我紧接着在PPT上出示了一个“头上冒火”的自制卡通图画,学生一下子明白了“烦”字的字理,无须反复抄写就记住了“烦”的字形结构,而且记忆深刻。

语文难,难在识字;识字难,难在不识字理。如果不识字理,那么一个个方块字是多么的乏味、枯燥,一笔笔笔画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记得头脑发昏。识了字理,一个个汉字就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令人过目不忘,学而不厌,兴趣大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