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给青年教师提几点建议

给青年教师提几点建议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我们的教育事业靠青年教师来接班。我们安徽省芜湖市举办青年语文教师讲习所,目的就在于为青年教师创造和提供一些学习和提高的条件,希望青年教师通过在讲习所的学习,能在业务知识和教学能力两方面都得到提高。我作为讲习所的所长,结合自己的经历与体会,在“芜湖市青年语文教师讲习所第二期讲习班”的开学式上提出十个字的建议,即学习,调查,实验,总结,研究。

给青年教师提几点建议———在芜湖市青年语文教师讲习所讲习班的讲话

蔡澄清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我们的教育事业靠青年教师来接班。青年教师应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这就有个学习提高的任务。我们安徽省芜湖市举办青年语文教师讲习所,目的就在于为青年教师创造和提供一些学习和提高的条件,希望青年教师通过在讲习所的学习,能在业务知识和教学能力两方面都得到提高。但应当怎样去学习和提高呢?我作为讲习所的所长,结合自己的经历与体会,在“芜湖市青年语文教师讲习所第二期讲习班”的开学式上提出十个字的建议,即学习,调查,实验,总结,研究。下面分条作一些解说。

一、抓学习。这不光是学习语、修、逻、文和听、说、读、写的知识,还要学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这三个方面知识的掌握,是我们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文道统一、教书育人,以及按教育规律组织教学的保证。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很宽,因而语文教师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但这三者是重点。怎样去学习呢?进讲习所,一边听讲,一边研习,这是一种学习;参加电大函授,系统进修,也是一种学习。除了这些之外,我觉得还有两种需要常抓不懈的学习:一是利用平时的课余空隙,多读书,多看报,广泛涉猎,尽量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这种学习,要见缝插针,积零为整。日久天长,我们的知识就会逐渐丰富起来,我们就会成为语文教学所需要的“杂家”。二是结合平时的备课,围绕教材学习,在知识上加深拓宽。例如教《石壕吏》,就读《杜甫诗选》、《中国诗史》的有关部分,研究报刊上有关评论《三吏》《三别》的文章,并尝试着进行翻译和改写。结合备课进行学习,既消化教材,又增添了学识,这是最实际的学习。当然,如果还能有计划地安排节假日或其他时间系统地读几本专著,读一点马列、毛主席著作,读几本教育学或心理学,那当然更好。总之,语文教师要教到老、学到老,永不停步,这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学的需要。

二、搞调查。调查是一种学习,也是一项基本功,是我们进行语文教改的前提。叶圣陶和吕叔湘等老前辈多次提倡语文教师搞点调查研究。调查什么?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对学生的语文知识与听说读写能力的实际需要,特别是改革开放对四化建设人才所提出的语文运用能力的要求;二是当前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他们的基本素质与学习心理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与能力的缺陷和强化训练的途径等;三是教师的教学状况,特别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对古今中外的语文教学经验我们都应当调查了解,重点是国内的现实的教改经验和存在问题。今年7月在大连召开的全国中语会第五次年会上,有的专家和学者就尖锐地指出:“教法改革有虚假现象,只在教法上修修补补,转来转去,是不行的,必须从教育观念、教学思想上作彻底改革。”“语文教学直至今日仍未能摆脱少、慢、差、费的严重情况。”这就说明,现实中还存在问题,但究竟存在些什么问题,我们应当如何去进行改革解决问题,这都需要我们去作些调查研究。只有通过调查,摸清情况,找到问题所在,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去深化目前的改革,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例如,当前正在进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改革,在语文教学方面,学生在完成九年学习任务时,各个年段究竟应当达到哪些听说读写训练的目标,教师究竟应当如何教,学生应当如何学,才能顺利达到这些目标以及这些目标是否和现代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相吻合,这都有赖于我们去作必要的调查研究。只有情况清楚,目标明确,我们的改革才能切合实际,卓有成效。因此,我建议同志们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向周围的人,向自己的教学对象,向同行们,作点调查,调查之后作点分析,为自己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客观依据,从而提高教改的效果。搞好这种调查,对我们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是提高。

三、搞实验。调查本身不是目的,目的在于改革提高。要改革,就得进行实验。实验是一种改革实践,是一种教育科研。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水平,是最好的途径。我主张我们每个同志每学期都搞一点教学改革的实验。这种实验,可以是单项的,也可以是综合的,还可以是整体的。课题可大可小,时间可长可短,方式可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教材的组合,教法的运用,课型的变化,各类文体教法的探讨,各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各种检测方式的运用,单元教学的研究,都可以进行单项的或综合的教改实验,通过实验,进行分析比较,探索途径,积累经验,总结教训,这既有利于改进教学,对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也是锻炼和提高。我从教30余年,先后承担过三次大的语文教学改革实验的任务:一是50年代末,承担过高中二年制文理分科实验班语文教改实验的任务;二是60年代初,承担过中学五年一贯制实验班的语文教改实验的任务;三是80年代,我亲自主持设计并执教的初中语文年段分科教学实验。结合这些教改实验,我作了一些教学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我的许多教学论文都是这些实验的产物。通过这些实验,我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当然,这种大型的整体改革实验,机遇不多,难度较大,但在平时教学中,我也注意坚持不懈地搞一些小型的改革实验,力求每学期都搞几项,都能有点收获与成果。改革实验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富有开创性的工作,既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还得冒失败的风险,需要我们有一点开拓精神。但它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只要我们勇于进取,不畏困难,就会苦尽甘来,有所收获的。我曾在《中学语文教学》1986年5期上推荐过我校许家澍老师的教改经验,并写了篇题为《提倡教改的“志愿兵”精神》的评论文章在同期发表,目的就是提倡大家都来投身于教学改革的宏伟事业,都来搞一点实验。直至今天,我仍在向大家作这种呼吁。

四、写总结。改革,实验,都得进行总结,才能找出经验,得到教训,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总结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我们有些同志,做了工作,害怕写总结,这是不好的。总结本身就是回顾自己做过的工作,在实践的基础上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和概括,把感性的材料,变为理性的认识。这项工作对我们自身来说,既是一种学习,也是一个提高,是一项极有意义的工作。我们大家都应当经常动手做这项工作。特别是我们有目的的改革实验工作,更应当及时总结,否则,我们还搞什么实验呢?因此,我建议同志们经常搞一点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及时写一点总结。作为语文教师,写总结的过程也是学习和提高语文基本功,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更是积累教学经验,提高业务水平的过程。因此,我一直把写总结看作是培养教师的一种手段,我提倡大家都自觉地运用这种手段,推动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同志们大概会注意到,凡是高水平、有成就的教师,他们都是勇于实践、勤于总结的,他们的经验也是通过总结而后传播推广开来的。如果你也想成为这样的教师,那就必须向他们学习。勤奋出智慧,实践出真知,我们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在总结中提高。我在长期的教学教改实践中,也是很注意总结的。早在50年代,我刚参加工作不久,执教初二的《文学》课,课本中有一种《作家介绍》课文,大家都没有教过,这种课文如何教,都没有经验,我就在任教班级进行对比教学实验,在两个班教完以后,及时写了一篇教学总结上交学校,后来这篇总结发表在当时的北京《语文学习》杂志上。以后的几十年中,我一直很重视这方面的工作。我发表的许多教学研究文章,其中不少就是当年的教学总结。这类总结工作,对我的学习与提高起过不少的促进与帮助作用。我希望大家不要忽视这一点。

五、搞研究。实验,总结,也是一种科学研究,除了这种研究之外,我主张语文教师还搞一点别的教育科研。这也许是较高层次的要求,但只要有志于此,还是可以人人办到的。教育科研,听起来似乎要求很高,其实搞一项科研,它都得从基础做起,从点滴做起,逐步提高,逐步成熟,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搞的每一项教学研究都可以纳入教育科研的范围。关键是我们不能满足于当教书匠,教完课本了事,而要立志当教育家,做教育教研的有心人。有了这个志向和理想,就会有研究的内驱力,就会感到教学处处有学问,科研处处有文章,甚或会一发而不可收,长久地研究下去。我自己走过的就是这样一条道路。50年代,我的课余精力主要是放在专业知识学习和系统的业务进修上(当时我一方面参加芜湖市夜大学政治系的系统学习,一方面坚持华东师大中文系的函授进修,经6年之久,正式毕业),但同时也搞点分散的、零碎的教学研究。例如1958年我就研究过课文练习的内容及其教学处理,曾经写过专题教学研究文章在当时的上海《语文教学》杂志发表。到了60年代,我教完了初高中的第一轮大循环,中文系的函授已经毕业,我就比较集中地对文言文教学进行研究。为了把研究工作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我做了三步工作:一是对当时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全部文言文,亲自动手,逐篇做了详尽的注、译、析,写了几十万字的学习笔记;二是对这些文言文中的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进行了综合整理,做了大量的资料卡片,后来我又把它整理成文,在当时的《教革简报》和《安徽教育》上连载发表;三是结合某些文言文的教学实践,写了一些专题的教学研究文章,有的也曾在报刊上发表。这项研究,前后花了五六年时间。到了70年代,当时还处在“文革”期间,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鲁迅作品增多,我又把自己的研究重点转移到鲁迅作品的教学研究上。我对当时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全部鲁迅作品,分篇分类地逐一进行研究,结合它写了一批关于鲁迅作品教学的文章,这就是后来汇集成书,于1979年在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教学专著《鲁迅作品教学浅谈》。

到了80年代,我又开始进行新一轮教改实验,结合教改的需要,为了处理好教材内容多,教学时间少的矛盾,我着重进行点拨教学法的探索与研究。目前省内外有一批青年同志和我一道共同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并发表了一批研究文章。几十年来,我一直把搞教学研究当作自己学习提高的手段,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同时,我也一直在鼓励和帮助一些年轻老师积极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我在给一些青年教师的回信中经常写上这样的四句话,与大家共勉,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坚持努力,必有所成”。确实有些青年教师在这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我们安徽的陈军、孔立新这些尚不满30岁的青年同志,就是语文教学研究的佼佼者。我希望全国各地能多出一些类似的有作为的教坛新秀,这是我们教育事业的希望。

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青年人的学习提高,是时代赋予的任务。能否取得成效,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主观努力。语文教师更是如此。青年人不用担心底子薄,学历低,也无需计较教初中还是教高中,是在重点中学或是一般中学,只要我们专业思想巩固,事业心强,有上进心,勤学习,肯钻研,不怕吃苦,能克服困难,长期坚持努力,就一定会提高自己的水平,干出一番事业来。我们可以从一些著名教师身上受到启迪:魏书生是初中毕业,钱梦龙是高中毕业,他们都是靠自学成才的。于漪老师在大学是学教育的,后来改行当语文教师。而且他(她)基本上都是教初中,可是教出了高水平,在教学与科研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作出了出色的贡献,成了全国语文教育战线上的名家。其关键就在于他(她)们有崇高的思想和执著的追求,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奋力开拓。因而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我真诚地希望我们青年教师能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力量,激励自己,开创未来,在语文教育事业上干出一番超越前人的事业来!

(原载《语文教学通讯》1992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