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的认知差异

学生的认知差异

时间:2022-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认为,教师与学生的认知风格相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配合,则教学效果会更好。韦克斯勒摒弃了比率智商而采用离差智商的概念。如两名儿童在韦克斯勒智力测验中得分相同,但是他们可能分别在言语和操作测验上的得分不同,即两名儿童的优势不同。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被称为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等。因此,认知变量结构的差异导致了个体间学习成绩的差异。

第一节 学生的认知差异

一、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或认知类型,是指学生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所采用的习惯性方式。

(一)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研究发现,有些人很少或者根本不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另一些人则较多地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前者称为场独立型,倾向于依赖内在参照,善于进行知觉分析,不易受背景的变化而变化;后者称为场依存型,倾向于将外在的客观事物视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场独立与场依存是两种普遍存在的认知方式,同样与学习有密切关系。场独立型人的心理分化程度较高,大脑左右两侧功能高度分化,具有较高的思维、认知变通能力和人格自主性,在理性思维方面较为出色,较容易完成要找出问题的关键成分和重新组织材料的任务;喜欢个人钻研、独立思考和学习,不易受到暗示。场独立型学生一般偏爱自然科学数学,但是场独立型人的社会敏感度和社会交往技能往往偏低。场依存型学生一般偏爱社会科学,他们的学习常常依赖外部反馈,对人比对物更感兴趣。场依存型的学生的社会定向特征使得他们在学习社会材料时优于场独立的学生,而场独立的学生在学习未组织好的材料时表现出明显优势。

场独立型的教师更喜欢自然科学与数学,喜欢演讲,授课时注重学习材料结构性和逻辑性;而场依存型的教师倾向通过与学生互动来教授课程。一般认为,教师与学生的认知风格相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配合,则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沉思型与冲动型

杰罗姆·卡根根据学生寻找相同图案和辨认镶嵌图形的速度和成绩得出结论:有些学生以很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强调速度而非精度;有些学生则不急于说出自己的看法,常常先对各种可能的答案进行分析,解决问题时往往强调精度而非速度。前者是冲动型学生,通常急于作出选择,所犯错误也偏多;后者是沉思型学生,通常以谨慎态度作出较精确的选择,但是速度偏慢。

冲动型学生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有时还没弄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对问题进行解答。他们更多的是使用整体性加工方式,在完成需要做整体性解释的学习任务时,学习成绩会更好些。冲动型学生会出现阅读困难,常伴有学习能力缺失,学习成绩不太好。因为阅读、推理需要细心分辨,过分强调速度的学生会处于不利的地位。沉思型学生的阅读、记忆、推理、创造等方面都表现比较好,他们总是把问题考虑周全以后,再作反应。他们看重的是解决问题的质量,而不是速度。但是当他们回答熟悉的或比较简单的问题时,反应也是比较快的。沉思型学生多采用细节性加工方式,所以他们在完成需要对细节做分析的学习任务时,学习成绩会更好些。

(三)整体型与系列型

英国心理学家戈登·帕斯克发现,学生对图片进行分类时以及建立分类系统的方式时,有些学生采用简单假设,每个假设只包含一个属性;有些学生则使用复杂假设,每个假设包含多个属性。这两种策略分别是系列性策略与整体性策略。

采取整体性策略的学生往往在开始阶段就对学习任务形成一个整体的看法,对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与其将涉及的子问题以及自己将使用的方式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估计和预测。而采取系列性策略的学生常常将重点放在一系列的子问题上,一般使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聚合式思维与发散式思维

聚合式思维的个体倾向于注意信息的某一方面,很容易局限在某一特定领域内;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往往是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题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应的唯一正确答案。发散式思维的个体注意面广,不只局限于信息的某一方面;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其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

(五)具体型与抽象型

根据个体在进行信息加工时所采用概念水平的高低,可以把认知方式分为具体型和抽象型。具体型学生在被提供尽可能多信息的条件下能够更加深刻、精确地分析某一问题或材料;抽象型学生在所提供信息存在一定模糊度的条件下进行抽象程度较高的思考。

二、认知能力差异

智力,也就是一般能力,是指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以及有效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包括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抽象概括能力、创造力等。

韦克斯勒编制的系列智力量表是当前最权威的智力测验之一,包括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WAIS)、儿童智力量表(WISC)、适用于4~6.5岁儿童的韦氏幼儿智力量表(WPPSZ)。韦克斯勒摒弃了比率智商而采用离差智商的概念。他认为:人的智力的测验分数是按常态分布的,大多数人的智力处于平均水平,即IQ=100;离平均数越远,获得该分数的人数就越少;人的智商从最低到最高变化范围很大,其分布标准差为15;这样,一个人的智力就可以用他的测验分数与同一年龄的测验分数之比来表示。

(一)智力的个体差异

1.发展水平的差异

智力在全人口中呈常态分布:两头小,中间大。智商达到或超过140的儿童被称为超常儿童,大约占总人口的1%;智商在70以下为智能不足;绝大部分学生的智力发展属于正常水平。

2.发展类型的差异

各种能力的不同组合方式构成了发展类型上的差异,也可以说是个人智商分数的构成成分的差异。如两名儿童在韦克斯勒智力测验中得分相同,但是他们可能分别在言语和操作测验上的得分不同,即两名儿童的优势不同。

3.发展范围的差异

这表现在三个方面:学习领域与非学习领域;表演领域与非表演领域;学术领域与非学术领域。

(二)智力的群体差异

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被称为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等。在此主要介绍性别差异研究的结论中比较一致的两点:

1.男女在一般智力因素上没有差异,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

2.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男性的视知觉能力、空间知觉能力优于女性;女性的听觉能力、言语能力优于男性。男性倾向于抽象思维,而女性倾向于具体思维。

三、认知结构的差异

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是指个体已知的内容或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即个体已经知道了什么。他将认知结构中的内容称为认知结构变量,即个体认知结构中的概念或观念及其组织方面的特征。认知结构变量对新知识的学习和保持起着决定作用。因此,认知变量结构的差异导致了个体间学习成绩的差异。这些变量包括:

1.观念的可利用性

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利用,这是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基础。如果个体认知结构中只有一些概括水平低的或不完全适合的概念来同化新知识,新知识就不能有效地固定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遗忘很快发生。

2.观念的可辨别性

新学习材料与原有观念的可辨别程度不同,如果可辨别程度低,则新知识的可分离程度就低。根据认知经济原则,为了减轻认知负担,新知识就会向原有知识还原,遗忘就会发生。

3.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程度

稳定、清晰的观念能为新材料提供适当的关系和有力的固定点,而且使新旧知识的可辨别程度提高,这样便有利于新知识的保持,防止遗忘的发生。

四、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认知差异对学习的影响不仅在程度上不同,而且起作用的方式也不同。认知方式没有优劣之分,只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现在:

第一,学生对所用感觉通道的偏好。有的学生习惯于听觉学习,有的习惯于视觉学习,有的则更喜欢通过触摸或各种感觉的结合来学习。

第二,学生对学习环境的偏好。有的学生爱在宁静的环境中学习,有的则喜欢在有背景声音的环境中学习。

第三,对学习内容组织程度的偏好。场依存的学生喜欢别人向他们提供结构严密的教学;场独立的学生则讨厌“菜单式”的指导,爱自由自在的学习,较易适应结构不严密的教学。

第四,对学科选择的偏好。场独立型学生倾向于选择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场依存型学生则倾向于选修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教育学

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有研究表明学习成绩与智力相关程度如下:小学阶段为0.6至0.7,中学阶段为0.5至0.6,大学阶段为0.4至0.5。教学方法越是要求学生对信息做复杂的认知加工,则智力与学习总量的相关程度越高。换句话说,倘若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对学生的认知加工要求降低,则智力与学习总量之间的相关下降。

认知结构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来组织教学,并从认知结构变量和内容两方面来把握。内容方面:应该先传授包摄性广、概括性高、说服性强的知识,还要注意学习的渐进性。奥苏贝尔提出了促进新旧知识练习的两个原则:逐渐分化原则和整合协调原则。

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要针对不同质的学生进行分班,究竟是按年龄和年级、能力还是社会人际关系来编班分组是很难决断的。事实上,真正的同质分组是很困难的。目前一些实验建议,可以在一个课堂内部使学生形成临时工作小组,根据不同活动的转变而使学生转到不同的编组。教师使教学适应个别差异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形成年级课堂。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即只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条件,他们中大多数人都能掌握所学知识。这一理论的前提是为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与足够的时间。布卢姆的主要贡献在于设计了掌握学习的程序,先将学习任务分成若干个教学目标,每个目标中又有一系列学习单元,后一单元的材料建立在前一单元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通过了关于某一单元知识掌握情况的测验后便可进入下一单元的学习;若没达到规定水平,则继续学习直到掌握。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现代常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根据美国斯金纳等人提出的程序教学原理将电子计算机技术运用于教学,使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去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