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巧设问,了解学生的差异

巧设问,了解学生的差异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确了解学生的差异,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灵活的处理学生在学习上的不同,做到因材施教。讲《圆锥》一课时,我没有完全按照教材的要求去讲解圆锥的体积,而是先让学生通过剪、拼、拆、量圆锥等实际操作,充分感知圆锥的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之后,我问学生:“你们还想知道关于圆锥的哪些知识呢?”接着,我和学生共同探讨圆锥的表面积怎么求。绝大多数同学知道圆锥的表面积是底面圆的面积加上侧面也就是扇形的面积。

巧设问,了解学生的差异

余江一小 徐文艳

教师在一个班级授课的时候,都会遇到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问题。如果一个班级有学生40人,那么教师面前就有40个个案。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如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学习策略各有群径等。

我一直在思索:为什么有的学生学得又快又好,而有的学生学得又慢又糟?为什么有的学生解决问题时策略很巧妙,还能考虑到不同的情况和解题方法,而有的学生则不能?为什么有的学生上课发言积极,思维活跃,而有的学生一声不吭,死气沉沉?我想这和学生的性格脾气、生活经验、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方法上的差异都有直接的关系。正确了解学生的差异,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灵活的处理学生在学习上的不同,做到因材施教。

我在最近的课中做了一点尝试:通过巧妙设问,了解学生的差异。

讲《圆锥》一课时,我没有完全按照教材的要求去讲解圆锥的体积,而是先让学生通过剪、拼、拆、量圆锥等实际操作,充分感知圆锥的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之后,我问学生:“你们还想知道关于圆锥的哪些知识呢?”有的说,想知道圆锥的表面积怎么求;有的说,想知道圆锥的体积怎么求等等。我说:“好,那我们一个一个问题来解决。”我们用很少的时间轻松解决了圆锥体积的求法。接着,我和学生共同探讨圆锥的表面积怎么求。我让大家自由探索一会儿。绝大多数同学知道圆锥的表面积是底面圆的面积加上侧面也就是扇形的面积。我接着引导:“同学们,侧面的面积该怎么求呢?”通过学生短暂讨论,能探索出:侧面的面积是用侧面这个扇形圆心角的度数比上360度再乘以扇形所在圆的面积。我再次引导,通常的情况下,譬如刚才那个圆锥形的雨帽,它侧面的圆心角就不太好测量。我们能测量出的只有圆锥的母线(扇形半径)和底面半径,我们能否求出圆锥的侧面积呢?”

当时,我有这样一个疑问:“这是一个比较难,有点拔高的课外题,也就是给那些优秀的学生发挥余力用的。这样的题很多学生是做不出来的啊,这样做是不是忽视了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呢?”我又想:“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大家感知圆锥各个部分的结构,认识圆锥的各个部分并会求圆锥的体积。通过剪拼、观察、比较等,学生已经很好地掌握了这些知识点,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已经达到了。现在我顺其自然,巧设一个拔高题,有一部分学生肯定做不出来,但是却给了优等生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他们把这道题做出来之后,还要到讲台上给同学们讲,别的同学只是听,能听懂多少是多少。有些自己没太想明白的同学,通过听同学的讲解,可能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当然还有一些听也听不懂的学生,有的时候,我们不能强求他们全都懂,他们只要知道一点就可以了。而且我们班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习惯,有不明白的地方,下课的时候,就会向别的同学请教,明白的都会很耐心地给他们讲解。这样,学习好的、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就有了挖掘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学得差一点的同学也有了更多接触一些新知识和新方法的机会。确实,下课的时候,我看见那些在前面发言的同学周围围了几个学生,他们热烈的交流着、讨论着。通过这样的互帮互助,相互交流,学生们学得都很快乐,那些原本对数学不是十分感兴趣的同学也愿意找机会多学一点。

这是我平时课堂的一个缩影。如果我们每节课都能巧设开放的、弹性的数学问题,对学生细心观察,对教学及时反思,我想能更好地了解并处理学生的学习差异,更好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