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由过火”

“自由过火”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的成长环境大多比较自由,限制孩子自由的做法常常是出于担心孩子安全而过度保护所致,爸爸妈妈的口头语就是:危险!理想的状况是把握好规则与自由的张力,让孩子在规则中自由成长,这样的孩子既有责任心,又有开拓性。这需要父母善于根据事物发展的预期情况和实际情况,掌握好自由与规则的“度”,让孩子既安全又自由。

10.“自由过火”

人往往喜欢自由自在,像天上云,水中鱼,没有挂念,没有负担。潇洒、飘逸的心情,让我们向往、追求

时间能够改变一切,于是这种向往、追求埋下了种子,萌发了一种急迫、渴求的动机,一旦有让自己高兴的事情,就会不假思索地做,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因为他们做的是自己非常愿意做的事,这是一种人的本能。岂知,不经意的一瞬间,自己就可能感情用事,那一刻,自由变成了一种放纵的方式。

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都特别重视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个性,所以家长留给了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间。相比较而言,西方的基础教育要比我国自由开放得多,许多有国外生活经历的父母都非常崇尚建立自由宽松的教育氛围,释放孩子的天性,发展他们的个性。自由是相对而言的产物,自由过火就是放纵了。

婴幼儿的思维特点就是只管自己,3岁前的孩子主要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与外界发生各种关系。如果一切都顺应他的本性,他就学不会与人打交道、与人沟通交流的礼仪常识和规则,最终将导致孩子为所欲为的倾向。孩子长大后产生的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如好动、不服管教、攻击性强都与父母从小过度顺应孩子的自由需要有着直接的关系。

有的父母认为,尊重孩子的自由是培养个性和创造意识的前提,但是这里的“自由”是有规则的自由,而不是漫无边际的自由。自由的界限太宽泛了,太过火了会影响别人,别人就会反对你的自由,不但让孩子变得没有自由,而且还会造成其他一些不良影响。

有一个4岁多的孩子,在幼儿园里没有小朋友跟他玩,老师有意“拉拢”其他小朋友跟他玩也不见效,主要原因就是这个孩子太自由了,太有“创新思维”了,他时不时就会在同伴身上搞一些“发明”和“创造”,使别人感到不安全和不舒服。假如自由可以造就出天才,却是如此孤独的天才,那么孩子未来的成功和幸福也是难以保证的。

有的父母的教育观念也会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希望培养出听话的孩子。他们认为听话的孩子让父母省心,很少惹出麻烦事儿来,养个小孩儿像一个小大人似的规规矩矩。这种观念多表现在控制欲望比较强的父母身上。

这类父母口头上也承认应该尊重孩子的愿望,但是这种尊重是因为孩子的愿望正好与他的要求一致,如果孩子的愿望与他的要求不一致,则会强迫孩子服从大人,并且认为这是管教严格、不娇惯孩子的表现。

长期生活在这种控制氛围中的孩子,做事和思维的依赖性比较强,动辄请求大人的帮助,害怕尝试新事物,遇到挫折常常惶恐不安,而且调整情绪变化的灵活性比较弱,长久下去,孩子的探索与创新意识也比较薄弱。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的成长环境大多比较自由,限制孩子自由的做法常常是出于担心孩子安全而过度保护所致,爸爸妈妈的口头语就是:危险!宝宝不要这样,宝宝不要那样!孩子的行为模式则是:爸爸,我这样行吗?妈妈,我那样行吗?得到爸爸妈妈的点头和许诺,他才放手去做;得不到父母的同意,他就不断地征求意见和被动等待。控制性比较强的父母很满足,觉得这是自己管教有方的表现,其实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孩子好奇心和探索性的发展,不利于培养他自主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规则”和“自由”可以兼得。没有规则的自由是放任,没有自由的规则是遏制,都是家庭教育不得法的表现。理想的状况是把握好规则与自由的张力,让孩子在规则中自由成长,这样的孩子既有责任心,又有开拓性。这需要父母善于根据事物发展的预期情况和实际情况,掌握好自由与规则的“度”,让孩子既安全又自由。

在一次亲子活动中,父母高高兴兴地带着孩子到花生地和白薯地里感受秋天的硕果,观察发现父母的有些做法没有把握好自由与规则的“度”。父母心里首先想的是“花生和白薯”,同时还有孩子的安全,但是孩子心里首先想的是“玩土”。白薯地里是疏松、细软的沙土,一个孩子拿着小铲扬土,玩得特别开心,妈妈说:“你别扬土了,别扬到别人身上了,快刨白薯。”

其实这时候,孩子身边没有他人,父母就不宜用暂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来限制孩子的兴趣,应该做的是给孩子设一个安全的环境,如果发现他人要走入这个区域,赶紧提醒别人绕开行走,大家互相尊重兴趣和需要就会其乐融融。

当然,不少父母善于尊重孩子的需求,挖的花生和白薯多点少点都没有关系,关键是要“挖”许多乐趣带回家才值得,于是有的父母在旁边耐心地等着、欣赏孩子趴在土地上的快乐;有的父母只带了少许花生和白薯,却把孩子爱不释手的土装在小桶里带回去了。

人们都向往自由,追求自由,但现实的情况是形式上的自由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实际的自由削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