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共同价值观教育的精神,新加坡教育部颁布了《公民与道德教育大纲》,规定所有中学都必须按照该大纲实施,进行切实有效的公民道德教育。在该大纲中,新加坡教育部明确规定了中等教育的五大道德价值观念,同时,为了培养具有共同价值观的新加坡公民,新加坡教育部认为,中学的公民道德教育必须注重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公民态度这三方面的教育。

二、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新加坡是个多元文化和多元种族的国家,其文化是由多种文化交汇而成。也正因为如此,学校对公民的道德教育中,应该体现文化间的差异性,尊重不同民族、不同习俗和不同阶层的公民,将各个不同的思想整合起来,这也成为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所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历史上,新加坡曾经为英国的殖民地,为了尽快摆脱殖民统治的阴影,新加坡制定了“强化国家意识,培养新加坡人”的公民道德教育基本目标,向新加坡人民灌输国民意识和民族精神,以团结不同民族和种族的力量。所谓国家意识是指“行为主体的个人与国家之间发生情感上的结合,在心理上认为我是国家的一部分,在自我内部,国家被内摄而成为自我的”。具有国家意识的新加坡国民意味着其对新加坡产生了情感依赖,并认为自己是新加坡的成员,愿意为其发展尽自己的努力,各个学校都围绕这一基本目标展开公民道德教育,指导青少年健康成长。新加坡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目标具有层次性,从小学、中学到最后大学教育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也是按照循序渐进的办法,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一)小学阶段的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新加坡小学阶段的公民道德教育目标,就是造就忠诚老实、能为社会做贡献的好公民,使年青一代在行为品质、责任意识、忠于国家等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加坡小学根据思想行为的发展范围把公民道德教育划分为六个不同层次的发展重点,即个人、家庭、学校、邻居、国家、世界。小学阶段公民道德教育教材的教学目标围绕这六个发展重点设立,小学一年级以“个人”为中心,二年级以“家庭”为中心,三年级以“学校”为中心,四年级以“邻居”为中心,五年级以“国家”为中心,六年级以“世界”为中心。共涵盖了由个人到国家的含义逐层延伸的35个德目。

1992年,新加坡小学开始使用新的《好公民》教材。开设这门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具有以下素质的好公民:

(1)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2)维护组成社会的家庭。

(3)提倡种族和宗教问题的宽宏大量和相互体谅。

(4)协商解决问题的美德。

其目标体现为四个方面:

(1)向学生灌输适合新加坡的东方道德价值观

(2)训练学生的道德判别能力。

(3)教导学生处世待人需为他人设想的道理。

(4)使学生明白身为年轻公民的责任。

整个教材遵循传统的道德观念,通过向小学生灌输新加坡式的东方价值观念和教导小学生为他人着想的待人原则来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强烈的集体意识、尊老敬贤的传统美德以及互敬互让的处世态度。

从其德目来看,包括了仁、孝、家庭和谐、礼、责任感、恕、忠、信、诚、勇、毅力、节俭与慷慨、义、协作精神、睦邻精神,这并非是儒家伦理的翻版,而是吸收儒家伦理的优良传统,并根据新加坡这个工业化城市的国家和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国情加以改造和发展,摒弃了儒家伦理中的封建糟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仁”,不仅包括爱人,还包括爱己(自尊)、爱物;“礼”,不仅包括尊敬别人、尊敬老师、尊敬长辈,还包括守法;“忠”,不仅包括爱校、爱国,还包括敬业乐业。

因此,整个教材的内容遵循传统的道德观念,对学生进行有关社会、生活准则、道德责任、种族和谐以及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等方面的教育,按严密的、循序渐进的结构逻辑从个人到世界放射性地扩展。同时《好公民》教材的教学活动也是非常丰富的,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教学。课堂主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辅助作用,课本多采用传统故事和民间传说,加以灌输各种必要的道德价值和概念。同时,还进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就是通过放映录像或幻灯来强化教学,以及角色扮演,参加文明礼貌活动,参观公园、花园,开展少年之家和旅游等活动。

(二)中学阶段的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新加坡中学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中学生,使其具有高尚之品德、善良之性情、强健之体魄、优良之习惯、爱国爱民之意识及各民族互助合作之精神,以期成为完美优秀之青年,藉以成为国家社会之中坚。”为了培养具有上述观念的公民,新加坡中学在小学公民道德教育教材的基础上扩充内容,延伸至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学校、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个人与世界的关系。中一、中二注重学生个人品德修养的陶冶,中三、中四注重向学生灌输公民与社会意识。教学目标包含养成良好品行、发挥个人潜能、重视家庭生活、发扬社区精神、促进人际关系、深化对文化与宗教的认识、培养为国家建设献身的精神七个主题。通过这些主题式的教育,使中学生端正公民态度,掌握公民知识和公民技能,以便面临道德困境时可以做出道德判断。

根据共同价值观教育的精神,新加坡教育部颁布了《公民与道德教育大纲》,规定所有中学都必须按照该大纲实施,进行切实有效的公民道德教育。在该大纲中,新加坡教育部明确规定了中等教育的五大道德价值观念,同时,为了培养具有共同价值观的新加坡公民,新加坡教育部认为,中学的公民道德教育必须注重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公民态度这三方面的教育。这里的“知识”是指使学生了解做出正确决定前需要注意的道德准则,“技能”是指教会学生在面临道德困境时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态度”是指对学生灌输各种道德价值观,使学生明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通过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公民态度三方面的教育,促使学生的行为符合业已形成的价值观。“公民与道德”课程是在小学《好公民》新修订的课程纲要的基础上扩充内容,使之包括国家建设、各民族之间共同价值观的认识以及新加坡各宗教与种族的信仰与风俗等。

(三)大学阶段的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新加坡的高等院校基本上都是私立学校,比起小学、中学公民道德教育,高校公民道德教育比较特殊,没有统一的课程与教材,没有统一的培养目标,他们在德育过程中拥有灵活变通性。综合各个大学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施方案,可以把大学阶段的公民道德教育培养目标归纳如下:深化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注重道德自律;引导大学生在处理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时要以国家和民族为重,不断培养他们的民族认同感、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培养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与人道主义精神,并懂得人类伦理的基本问题;塑造他们勤奋向上、敬业乐群、开拓创新、坚韧不拔的品格以及甘于奉献、扎根祖国的信念,激励他们笃守种族和谐,争做优雅社会的使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