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一次反思到反思的次方

从一次反思到反思的次方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比如《杠杆》一节的教学。第一次想到的是如何将杠杆的概念讲透彻。目的是引出杠杆是一根硬棒。再进一步补充是在力的作用下可以转动的硬棒,再通过实验加以确认,干木条在力的作用下可以撬起砖,可见干木条是杠杆。最后叫同学总结得出杠杆的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再用粗铁棒做一下实验,得出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第二次增加的是除了杠杆的概念外,还突破了力臂这一教学难点。

四、反思促进步:从一次反思到反思的N次方[5]

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且不止是一次或两次,应该是N次。做了任何事情都要经过反思才会进步,教学过程更应及时反思。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再则,反思的意义在于发现问题,明辨事理,提升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为学、为事、为人之道。教学是一门艺术,它能使教师、学生和教材达成动态的完美的平衡,体现出教师睿智、教材灵活、学生舒心的意境。因此,我们认为反思需要及时,并且是在反思基础上再反思,是反思的N次方。只有这样,“超市式教学”才能使教学设计成为最佳,教学效果达到最好。

反思N次方的实例。其实,我们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每天都在反思,不仅是内容方面,而且还重在方法层面的反思。既反思自己做得满意的,也反思自己做得不足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下次变化的教材和学生。比如《杠杆》一节的教学。

第一次想到的是如何将杠杆的概念讲透彻。我们准备了干木条、鲜软木条、细铁丝和粗的弯铁棒,还有砖和现成的黑板擦等教具。首先,叫同学猜测哪些是杠杆,猜测的依据是什么?目的是引出杠杆是一根硬棒。细铁丝也是硬的,它是杠杆吗?进而得出第二个条件:要会转动。再进一步补充是在力的作用下可以转动的硬棒,再通过实验加以确认,干木条在力的作用下可以撬起砖,可见干木条是杠杆。追问:它一定是杠杆吗?然后将黑板擦擦字的面朝上,用干木条绕擦字面撬起砖,因为没有固定点,木条陷下去了,没有转动,显然又不是杠杆了,可见少了固定点。最后叫同学总结得出杠杆的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再用粗铁棒做一下实验,得出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第二次增加的是除了杠杆的概念外,还突破了力臂这一教学难点。我们采用的方法是,给学生装置图4‐28(图甲),让学生合作完成使杆静止不动有多少种可能?学生动手摆出了三种平衡状态(图乙、丙、丁)。再叫学生归纳出规律是什么?学生发现,离A端越近钩码数量越少。追问:离支撑点越远所用的力真的越小吗?稍停一下,让学生思考片刻。提供给学生图4‐29和弹簧秤,叫学生继续探究。学生发现跟力的方向也有关系,于是联想起力的三要素知识。追问:杠杆平衡所用力的大小与哪个因素有关呢?通过图4‐29的实验测量,所得出的值刚好是图4‐28丁右端钩码的两倍,根据数学知识可知,在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所对的边刚好是斜边的一半。可见,离支撑点越远,所用的力不一定就小,力的大小取决于支撑点到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结论是水到渠成。这样,杠杆、力臂的概念就迎刃而解。遇到难点,寻找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个同学都能看到希望,知道自己跟得上,真正培养他们会学、乐学。

img212

图4‐28

img213

图4‐29

第三次提升的是尝试将杠杆和杠杆平衡合二为一进行教学,同时也解决了力臂这一难点。

显而易见,无论哪种教学方法,教学反思仅一、两次是远远不够的,深入挖掘教材就得要有N次,再加上教材、学生变化以及学生地位的变化就更多了。正如杜威所说:“现在我们的教育中正在发生的一种变革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一场革命,一场和哥白尼把天体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那样的革命。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各种措施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其实中学生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得需要反思N次方。教学反思是一名教师成长的系统工程,她影响并带动着学生的成长与反思,反思成效取决于反思的角度、深度、力度和态度。所以要把教学反思当作学习和工作的一部分,并成为一种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